「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開箱,今夏台東必玩十大自然景點
好山好水的台東,一到夏天、一到暑假,總是吸引著大批人潮前往旅遊,除了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外,還有許多好玩的景點等你來發現!規劃一趟遠離喧囂都市的旅程,到台東來享受慢步調生活,倘佯在一望無際的遼闊山野及蔚藍海岸中!
2022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第八屆「2022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今年策展主題「群山之島.眾島之洋」凸顯海洋島國的現狀,以及疫後觀光綠色旅遊趨勢,延攬優秀藝文人才為在地注入藝文能量,讓台東藝文觀光發光發熱。
開場表演由在地知名的 Amis 旮亙樂團以打擊樂器及優美歌聲演奏多首歌謠;接著由跨領域、族群、文化,並融合了舞蹈,音樂和自然的「WeArt 表演藝術平台」以金曲、金音雙主唱歌聲搭配行為表演藝術震撼全場觀眾;續由榮獲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客語歌手獎的米莎與戇仔以輕快的客語歌曲為夏至帶來清新饗宴;最終壓軸由金曲歌后以莉.高露用溫暖深邃嗓音演唱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為整場音樂會掀起高潮。
大坡池
「池上」地名起源於大坡池,池上的美也從大坡池揭幕。
大坡池為斷層活動形成的池塘,原名「大陂」,又稱「大埤」,早期在地人常划竹筏捕撈魚蝦維生,曾以「池上垂綸」列為台東十景之一。
海濱公園
從琵琶湖順著海濱公園的路標,穿越出海口吊橋後豁然開闊,瞬間被台東的山脈與海洋360度環抱,晾曬在一片蔚藍下,天氣晴朗時,海上的綠島似乎也觸手可及。
海濱公園沿著太平洋岸延伸,特殊的地景藝術都集中在大同路底。國際地標融合自然地景與公共藝術,主體為藤編的向陽樹,波浪性木編結構頂蓋象徵海岸與山脈生生不息,兩端延伸如樹根的走道則有擁抱大地與人民的意象,白天迎接第一道曙光,傍晚聽濤觀浪,沉浸後山溫柔的餘暉霞光,夜裡的光雕音樂秀又是另一種風景。
台東森林公園
台東市民很幸福,離市區不遠處就有座佔地廣達280公頃的後花園,木麻黃防風林深鬱漆黑,又有「黑森林」之稱。
森林公園位於卑南溪出海口,豐富的河口海濱濕地生態吸引鳥類棲息,公園內自行車道串連三座湖泊,地下湧泉形成的琵琶湖清澈見底,水草豐沛,無風時平靜如鏡倒映藍天與樹林;活水湖像個長方形大泳池,是適合練習獨木舟和立槳的人工湖,也是舉辦國際鐵人賽的地點;鴛鴦湖原本是沼澤濕地,經過整治後幽靜秀麗。
鯉魚山步道
鯉魚山因外型與鯉魚相似而得名,雖說是登山賞景,其實海拔只有75公尺。從宗烈祠旁邊的登山口出發,循著一路向上的階梯慢慢步行,約莫 10 分鐘路程就能抵達稜線上的鯉尾觀景台。
眼前展開360度無死角的環景視野,台東市寬敞筆直的街道四方輻射,分別指向蔚藍大海、綠島、都蘭山和中央山脈,無爭議獲得「最輕鬆登山步道」的頭銜。
嘉明湖國家步道
穿越二葉松、台灣鐵杉林和冷杉林,到達箭竹草原連綿起伏的稜線,斷崖崩壁、雲海群峰是山行旅伴,順路拜訪兩座台灣百岳。在三千多公尺的白雲故鄉與嘉明湖相遇,實現夢想清單。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太陽,大地炙熱沒有黑夜,布農族勇士射中其中一個,被射傷的太陽光芒減弱變成月亮,每個夜晚,月亮都會回來,看看湖中自己的傷口…布農族人依傳說故事為高山湖泊命名「cidanumas buan」,意思是「月亮的鏡子」,一眼難忘的湛藍靜謐,吸引無數山友翻山越嶺,只為一睹全貌。
都蘭海角咖啡
綠草如茵蔓延開展,翠綠地毯盡頭連接一望無際的蔚藍,半露天小吧檯前,木製桌椅搭配彩色大陽傘,勾勒熱帶海島式的悠閒。咖啡館建築本身沒有太多裝潢,把主角留給眼前的亮燦燦太平洋,以及背後守護海岸線的都蘭山。
經營者小飛是愛上東海岸的西班牙人,一開口就是流利中文。這裡供應的餐飲可不只是風景配角這麼簡單,口味道地的西班牙料理不是吸引遊客慕名而來,當地人也常常光顧。
比西里岸社區
「比西里岸」,阿美族語意指養羊的地方。舊名比西里岸的白守蓮社區,位於三仙台北方的小漁村,非假日造訪偶爾會看見三兩成群的漁夫聚在一起整理漁網,社區環境寧靜安詳,海浪拍打岸邊的節奏成了唯一聲響。
藝術家利用漂流木打造好幾隻漂流木羊置放在文化中心周邊,宛若回到過往放羊的時光。許多遊客被這些羊隻吸引,在羊兒身旁留下許多倩影,不過,初始創造知名度的推手似乎不是這些羊兒,而是幾米團隊的進駐,在比西里岸留下許多牆面彩繪和大型公仔,吸引許多人前來拍照打卡。
阿塱壹部落廚坊
南迴入口、山海交界,VUVU 代代相傳「不煎炸」料理,以水煮、燻烤、醃漬烹調作物和野菜時蔬,排灣族的餐桌上鋪陳四季,流動與土地相依相存的生活氣味。
穿越一個又一個連續隧道,台9線在台東達仁鄉遇見太平洋,甩開往來車潮,大迴旋轉進安朔村,森綠與蔚藍交界,排灣族部落依偎著大武山腳,羅貝雯夫婦經營的阿塱壹部落廚坊隱身小村南緣,以取自山林的物產傳遞文化,分享代代相傳的先祖智慧與生活。
打卡景點
放眼望去,蝴蝶谷在前方的山谷裡橫展開來,海岸山脈佇立在山谷對岸,而雲嵐偏愛在都蘭山周圍打轉。在無車聲打擾的幽靜山谷裡,品味歲月流過的痕跡。一切如此靜好,彷彿時光的腳步也跟著緩慢了下來。
一轉入東47鄉道,眼前便是起伏線條和緩的丘陵原野景致,讓人在一瞬間有置身在北海道美瑛的錯覺。台灣山區多為高峻陡峭的山巒,沒想到也有這麼溫柔的山景,令人大感驚喜。
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web www.teclandart.tw/zh/home
FB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TECLandArts Festival
大坡池
add 台東縣池上鄉忠義街1號(樂賞大坡池音樂館)
time 週二至週三13:00~17:00;週四至週日13:00~17:00、19:00~21:00。
tel 08-986-5620
海濱公園
add 台東縣台東市大同路底
tel 08-9357-095
台東森林公園
add 台東縣台東市華泰路300號
time 07:30~19:30
price NT$30
鯉魚山步道
add 台東縣台東市舊火車站後方
嘉明湖國家步道
交通方式 無大眾運輸工具到達,需自行開車或聯絡接駁車業者。台9線轉台20甲,接右轉往南橫公路(台20線)行至154.5公里,或使用導航定位「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
海拔高度 2380~3603公尺
步道總長 單程13公里,原路折返。
步行時間 全程3天
天馬登山隊
tel 0975-431321
FB 嘉明湖天馬登山隊
LINE @vcq8122u
note 可代為安排向陽山屋及嘉明湖山屋伙食、登山口接送及專業嚮導。
都蘭海角咖啡
add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舊部路47鄰10-14號
time 11:00~18:00
FB 都蘭海角咖啡 Dulan Cape Café
比西里岸社區
add 台東縣成功鎮白蓮路260號(比西里岸社區發展協會)
阿塱壹部落廚坊
add 台東縣達仁鄉8鄰113號
time 11:30-15:00,週一公休,採預約制。
tel 08-970-2002、0958-090-180。
web restaurant-31650.business.site
千年夫妻樹
note 台9線363.7公里左右,轉東47線,過東成國小時轉東47-1線。前行約1.5公里,見夫妻樹路牌時右轉岔路,約700公尺可抵達。
九鳥陶燒
add 台東縣卑南鄕初鹿村新班鳩42號
tel 089-570550、0932-582058。
time 週一至週日,9:00~17:00。
蝴蝶谷祕境
add 台東縣延平鄉布農部落西邊
note 台9線約356公里處,循布農部落標示牌轉入東36鄉道,經延平鄉公所後續行約2.5公里可抵達。
達喇尉森林咖啡園
add 台東縣卑南鄉泰安村19鄰548號
tel 089-380-593、0937-391-481。
time 週一至週五16:00~22:00,週六、週日10:00~22:00。
note 行前最好事先洽詢營業狀況。因座位有限,若欲於假日前往,建議先訂位。
美濃冰品
add 台東縣卑南鄉美農高台2號
tel 089-570-716
time 週一至週日,9:00~21:00。
四格山
note 由台9線轉入往美農高台的東46鄉道,約在東46鄉道3.5公里處有指標,循指標前往可抵達。
卑南文化公園
add 台東縣台東市南王里文化公園路200號
「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活動開箱,以「群山之島.眾島之洋」為主題,用藝術描寫台灣的的海洋文化精神
第八屆「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今年策展主題「群山之島.眾島之洋」凸顯海洋島國的現狀,以及疫後觀光綠色旅遊趨勢,呼應2050全球淨零排放減碳行動;延攬優秀藝文人才為在地注入藝文能量,讓台東藝文觀光發光發熱。
開場表演由在地知名的 Amis 旮亙樂團以打擊樂器及優美歌聲演奏多首歌謠;接著由跨領域、族群、文化,並融合了舞蹈,音樂和自然的「WeArt 表演藝術平台」以金曲、金音雙主唱歌聲搭配行為表演藝術震撼全場觀眾;續由榮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客語歌手獎的米莎與戇仔以輕快的客語歌曲為夏至帶來清新饗宴;最終壓軸由金曲歌后以莉.高露用溫暖深邃嗓音演唱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為整場音樂會掀起高潮。
接下來7月場次的月光海音樂會,將以「吹過島嶼的風」與「島影浪花」為主題,分別於7月14日邀請排灣族曾獲得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的桑梅絹、來自花蓮縣壽豐鄉水璉部落的檳榔兄弟、耕耘編演屬於台灣佛朗明哥的精靈幻舞舞團,以及曾獲得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首獎的圖騰樂團擔綱演出;而7月15日場次為售票場,重量級卡司包括老王樂隊、漂流出口、家家、萬芳及潘越雲將帶來無與倫比的精采演出,歌迷鐵粉們可利用 ibon 系統於網站或 7-ELEVEN 購票。也提醒所有月光·海音樂會的粉絲們,趕快排好行程訂房訂票,準備來東海岸疫後ㄧ起搖滾。
藝術家與作品簡介
安君實 Pasulange Druluan (拔舒浪•魯魯安)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人。2009年移居至台東生活後,開始嘗試使用漂流木或自然素材創作。2014年建立自己的品牌「MACA」,製作漂流木傢飾作品及藝術創作,也嘗試大型戶外藝術裝置創作,曾獲2014及2018《 Pulima 藝術獎》、《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等獎項、展覽肯定。以金屬線條結合、纏繞漂流木創造出個人獨特的創作語彙,希望能持續透過雙手,實踐及表達自己對於生活的思考與想像。
作品 無聲的記憶
作品地點:齒草橋遊憩區
材質:竹子、鋼筋、鋁線。
時間無聲無息的走,有什麼是,在不知不覺中,⼀點⼀滴消逝的呢?作品以四葉草為主要意象,營造尋找稀有四葉草的遊戲空間,呈現兒時在美好環境裡玩耍的記憶與氛圍,同時圍繞著四葉草竹屋主結構的三葉草金屬椅子,讓旅人們在此停留休息,靜靜感受眼前無垠海洋、天空和腳下的島嶼給予的訊息。
撒部‧噶照 Sapud Kacaw
來自花蓮港口部落,從事創作十餘年,以漂流木雕塑為起手式,跨足多元媒材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風格呈現海洋波浪的線性流動感,同時紮實的結構與細緻的紋理,蘊含深深的土地情感,將母體文化給他的滋養轉化為當代的符號。從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開始,撒部連年參與各地藝術節,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創作實踐,每一年都有精彩的大型地景裝置作品發表,是最活躍的東海岸當代藝術家之一。
作品 欣賞她,也要愛護她
作品地點:石梯坪遊憩區
材料:鋼筋、水泥、田土、線繩。
此創作以石梯坪海岸的海藻為發想,海藻是海洋生態的基礎,它不但提供基本的食物,也是海洋生物棲息產卵交配的地方;藻類更是海洋生態變化的重要指標,在潮間帶各式各樣生物都依賴著藻類,代表著海岸生態多樣性的蓬勃美麗。當人類還看得到這些美麗景象時,當珍惜眼前一切美景,欣賞她、愛護她,親近她,但不要傷害她。留給下一代美麗的海洋生態環境。
菅野麻依子 Maiko Sugano
出生成長於東京,東京藝術大學木工藝研所進修,於2014年獲得美術博士學位。目前持續致力在帶給她身心靈歸屬的各種古樸場域,進行藝術的研究和創作。自2016受邀來臺灣參加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之後,從此愛上東臺灣的山海自然與野性純樸的人文風土,2018再次受邀參與東海岸大地藝術創作,兩次均留下大受好評的大氣木作裝置創作,並於今年受邀至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系授課。
作品 聯
作品地點:綠島帆船鼻
作品材質:漂流木、鋼筋
漂浮在海面上的漂流木,跟著洋流在太平洋中旅行,讓人想起曾經乘黑潮從台灣到日本的人們。生長在島嶼高山的樹木,被激流沖到海洋中開始流浪,因日復一日自然力量的雕琢而使死去的樹木樣貌依然不斷變化。這件作品以在綠島礁岸上撿拾的浮木,創作出一串連結的球體,就像是被黑潮串起的太平洋島鏈,是奉獻給地球的項鍊。
哈拿•葛琉
台東都蘭部落出生長大的纖維藝術家。除了編織刺繡等布類纖維創作,這些年來也在東海岸沿線創作廣受喜愛的複合媒材裝置藝術作品,勾勒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交會的島嶼東岸獨特的藝術視界。近幾年成立了「蘭調織女」工作室,致力帶領都蘭部落阿美族婦女以傳統的鉤織染等技藝,結合各種美麗的天然素材創作,再現部落生活與工藝的緊密關係。
作品 我在月光海 我很勇敢
作品地點:渚橋遊憩區
作品材質:竹子、鋼筋、水泥拼貼馬賽克
「陪你一起看山有多高,
海有多深,我們多勇敢。
沒有人是座孤島,大海大山將我們相連」
獻給母親台灣
以鋼筋作為結構及塑形,竹子作為包覆,圓型線條流線完全融入大山大海,不管任何角度都可融入山海,中間不規則圓形白水泥基座在磁磚馬賽克拼貼增加活潑色彩也易保留,重點可供遊客駐留片刻。人一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感受在母親的懷抱,沒有人是座孤島,大山、大海將我們相連。
吳韋廷
擁有設計師執照的年輕藝術家,在眾多可能性中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自由形體造型」與「數位製造( Digital Manufacturing )」設計手法,透過數位化電腦運算的方式注重細節微調與結構技巧;經過這幾年的轉變,從造型家具、室內空間設計進入尺度更大的戶外裝置藝術,從此愛上人與環境互動的自由視野,越來越有挑戰性,也創造越來越多可能性和想法!
作品 希望、詩、旅人
作品材質:竹、藤、木頭
作品地點:石雨傘遊憩區
從景色裡認識花東地區,人類面對海洋、縱谷和平原時顯得渺小,因此創作出含苞待放的花朵,引領「渺小」的人們走入作品,從搖曳的竹縫中仰望天空,看見竹梢與天空、竹枝相互交錯之美,感受人與世界的連結。透過待放的花朵象徵著無限希望與生機的概念,更歡迎旅人跟著藝術家感受生命最初的感動之後,也將自己的感受或領悟化作語句反饋給藝術家!
張國耀
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大學與碩士班皆就讀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雕塑學系,掌握紮實的雕塑能力,目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美術系博士班。曾協助過無數的國內外藝術家製作大型戶外藝術裝置,並擁有豐富的地景實作經驗。一直以來都傾向於自然材質,能將個人創作無限放大並容納人群穿梭與直接互動,展現作品的包容性,也是自己所追求的藝術體現。
作品 山海匿境
作品地點:石雨傘遊憩區
作品媒材:鋼筋、鐵條、漂流木、桂竹。
「群山之島,眾島之洋」,也是作者對於台灣東海岸的印象,希望能為在地的環境,打造一件由竹片編成的「山隧」,與漂流木構成的「海隧」交匯所形成的隱匿空間,而空間之中的「樹」也意味著生命地綻放。「匿境」與「逆境」的諧音則有著另一層含義,寓意著逆境之中有著無限可能。邀請民眾走進作品內,自由席地而坐、乘涼歇息,透過與作品的互動,進一步思考人與環境的互存價值。
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web www.teclandart.tw/zh/home
FB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TECLandArts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