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美好生活的定義!尋訪全台工藝家,器皿的風土美學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到大大小小的器皿,不管是餐桌上會出現的盤子、杯子,又或是妝點家中轉角的花瓶,這些手工器皿的作者將藝術融入生活,製作出一樣樣兼具美感及實用的工藝品。
土星工作室
初見土星的器皿,首先會被漸進式的、彷彿經過渲染的環形紋路,和流暢簡潔的線條所吸引。爬梳自身所在的地域人文,以自然土壤做為養分,陶作家把宇宙的渾沌和規律融入食器創作中,形塑一種迷人的美感想像。
位於國安街民宅靜巷的土星工作室,是陶藝家黃虹毓與影像工作者彭奕軒,在台南生活及打造陶器品牌的自轉星球。
物WOO Collective
一群年輕的設計團隊,因緣際會結緣台灣傳統錫工藝,甚至向鹿港國寶級大師陳萬能拜師學藝。從設計的角度凝視台灣工藝,物WOO Collective 的創辦人黃新雅以酒食的生活發想為媒介,透過募資平台凝聚年輕族群的關注,為錫器、玻璃等傳統職人技法,打開一條新舊融合,同時散發手感與好感的新路線。
鎏光燦影揮灑俐落光芒,螺旋造型在剛與柔的交錯線條中,將金屬的質地之美發揮地淋漓盡致。WOO Collective 將傳統工藝與設計作結合,從最原始的錫料為開端,經過鎔鑄裁切、修飾拋光,化作沉歛的純錫碟盤與烈酒杯,並結合新竹的玻璃工藝,創造猶如點水漣漪般層遞蕩漾的餘波玻璃盤,純粹精湛的職人手工,為每件生活器皿形塑獨一無二的靈魂。
魂生製器
質地溫暖而踏實,線條光潤而簡潔,每天在花蓮接觸到的生活日常,東岸大自然中那無聲的原始力量,經魂生製器主理人亮亮的吐納、發酵、遐思,再經手製造成為一件又一件,在餐桌上恰如其分的食器。
「成長過程中我並不喜歡花蓮,也不懂那些山巒、大海看到膩的東西有甚麼特別。」魂生製器的主理人亮亮說:「離鄉後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在尋找跟花蓮一樣的風景,那些慣常的自然才是生活中最渴望的。」
白花花
以一套《遊歷山水的樂趣》系列在IG得到廣大關注,古老的芥子圖畫在陶藝作品上,呈現出充滿童趣,靜謐到歡騰的色彩光譜,各個器皿不同的溫度與氣息,是用品,也是藝術。
一頭長髮、講話輕輕柔柔的陳迦恩,獨自隱居在苗栗苑裡的田野畔。被自然與木質馨香包圍的工作室中,陳迦恩沉思、喝茶、執筆繪畫,揉捏繪製出各種胎體輕薄,靈動而嫻淡的生活器皿。
│未成年請勿飲酒│
黃虹毓
陶藝家,於2015年至美國Baltimore Clayworks,以及2018至荷蘭歐洲陶藝中心駐村交流創作。回國後開始投入土星工作室,為土星各系列作品的主創者,亦開設課程推廣陶藝創作、藝術家協作計劃等。
彭奕軒
2020年台灣美術雙年展受邀藝術家,2019年參與香港Art Basel discovery展位個展。與黃虹毓一同經營土星工作室至今,除了課程推廣外,亦推動「土星協作計劃」、「原土計畫」等長期企劃,與海內外藝術家和工藝家攜手,共同探索陶藝的多種可能。
Tu Xing / 土星工作室
add 台南市安南區國安街56巷121弄54號
tel 0978-605-299
土星實驗室
add 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63號 台南林百貨4F
web tuxingstudio.com
FB Tu Xing /土星
IG tuxingstudio
黃新雅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透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工藝新趣」計畫接觸錫藝,被錫的獨特性所吸引,2012年成立品牌物 WOO Collective,拜師鹿港國寶級大師陳萬能學習打錫,認識自然材鑄造法及煙燻上色等多項工藝技巧,展現新舊融合且帶有詩意的設計風格。
產品以餐盤酒器、醒酒器等生活器皿為出發,其中「浪雲醇酒器」系列獲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餘波玻璃餐盤」系列獲台灣金典設計獎。
物WOOCollective
tel 02-2367-5559
web shop.woo-collective.com
FB WOO
IG woo.collective
亮亮(張靚妤)
從事廣告行銷多年,在廣州工作獲得許多獎項後,決定和丈夫孩子回到故鄉花蓮,從零開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選物店開始經營,慢慢地開始向職人訂製並設計生活器皿,在過程中找到成為陶藝師的目標。經過不斷摸索和學習,2018年成立品牌魂生製器,並透過文博會展出獲得關注。作品以花蓮充滿豐沛生命力的風土出發,將日常生命經驗與在地美學注入於作品靈魂,傳遞「藝術即生活、在地即是國際」的台灣東岸生活美學。
魂生製器
add 花蓮縣吉安鄉建昌路88號
time 10:30~17:00,請事前預約。
tel 0908-180-882
web www.hunshen.tw
FB 魂生製器
IG hunshen.tw
陳迦恩
在台中開設藝廊的父母耳濡目染下學習藝術,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自2015年起,以土為主要媒材,將繪畫延伸融合立體造型,傳遞大地的豐富變化與感受性。
她從純藝術發展出生活品牌白花花byhuahua,製作樸實與高雅兼具的茶器、餐盤、瓶缽等生活陶。品牌以花開花落,象徵完整生命的樣貌,她說:「遊走在天地之間的人們,是微塵亦非微塵。他方,因此方而生,看似花草,盡而雲煙。」
白花花
IG byhuahua
方圓之間的小宇宙!台南「土星工作室」打造質地溫暖的生活陶器皿
初見土星的器皿,首先會被漸進式的、彷彿經過渲染的環形紋路,和流暢簡潔的線條所吸引。爬梳自身所在的地域人文,以自然土壤做為養分,陶作家把宇宙的渾沌和規律融入食器創作中,形塑一種迷人的美感想像。
位於國安街民宅靜巷的土星工作室,是陶藝家黃虹毓與影像工作者彭奕軒,在台南生活及打造陶器品牌的自轉星球。
從「作陶的土,以及了解這片土地的一群人」做發想,兩位主理人一個以細膩手感、製作出質地溫暖的生活陶器皿,另一個則透過影像傳遞美意識,推動「土星協作計劃」、「原土計畫」探索陶這個媒介的無限可能,猶如理性與感性的融合體的他們,產生的作品既細膩而樸淡,線條簡潔細看卻複雜無比,越探究越不可自拔。
Q:對你而言,陶的魅力是什麼?
奕軒:陶瓷的手作是一種從頭到尾的照顧感。從製作到開窯,過程中會有很多驚慌失措,但無論什麼成果,都代表著你自己。
虹毓:的確,陶器製作需要很多專注跟精力,會直白地傳達時間感跟身體感,甚至反映當下心境。像我心情不好的時候,製作就沒辦法一點到位,憤怒時拉胚會太直接、太硬,無法做出理想的線條。我常覺得陶器就像是一面鏡子,動作和情緒會反映在紋理中,製陶者無法去閃避這些錯誤和缺陷,相對的,這也是為什麼手作陶,會比大量生產的陶製品更有感覺。
Q:層疊褶皺的原色和肌理,是土星作品的特有風格,可以分享製作想法嗎?
虹毓:我喜歡使用絞胎的技法,將各種不同的土壤,想辦法把它們攪在一起、燒在一起。像是把台灣原土跟日本的瓷土揉合,去呈現像是大地沈澱般各種自然的狀態。我沒有刻意去排列,而是自在揉捻產生圖案變化,有趣的是,經過燒製,原土的顏色也會再轉變。
Q:傳達充滿呼吸感的觸覺,質地也是很重要的特色呢。
虹毓:陶器就是要去觸碰它,因此我想要去作出溫度的感覺。尤其原土的質感跟細緻的瓷不一樣,像是碎石、帶有砂粒感,所以很多作品我表面不上釉,呈現原本的顏色和狀態。
Q:從陶藝創作到接觸生活陶,有哪些轉變呢?
虹毓:以前想法很單純,會想怎樣的造型是沒有人做過的,最後會發現其實沒有,因為陶的歷史太久了,反而比起造型,生活中有許多物件被塑膠取代,所以我希望透過生活陶,讓大家去珍惜感受,讓物品被好好對待。
Q:談談藝術協作計畫。
奕軒:協作計畫就是讓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們,利用陶發展新作品,在土星工作室,我們會提供技術指導和製陶所需的材料空間,像是第一位協作對象是香港藝術家,主攻植物創作,他來土星學習製作植物盆器,後來把親手做的陶器與植物結合,送到瑞士參展。還有繪畫藝術家、聲音藝術家等和我們合作,土星就像是一座橋樑,讓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彼此溝通結合。
Q:跨界和跨領域的作品,也是土星的特色之一吧。
奕軒:土星有來自許多餐廳的訂單,也為芳療品牌製作擴香石,並透過原土計畫,和台灣各地陶作家合作。台南工藝家像是山傑號竹工也是合作對象,我們推出以生活情境為主題的「茶席竹籃組」,在手編竹籃中同時呈現陶藝、編織與茶葉,像是集合台南創作者的組合包。
虹毓:工作室開放後,有很多懂茶和咖啡的朋友會過來,慢慢就會產生一些合作的想法。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和老屋咖啡「有時甘杯」聯手,依照每個節氣製作茶具。當時真的很瘋狂地花了一整年拼命創作,每兩個禮拜出一套茶具,舉辦24場節氣主題的創作型茶席。
未來有哪些目標呢?
奕軒:今年三月土星在林百貨設立「土星實驗室 Soil Lab」,有更多公共性和展示性的空間,能夠向大眾介紹原土計畫。未來如果計畫持續發展,也希望能打造土星成為國際性的藝術村。
從陶藝創作步入生活器皿,又藉由跨領域協作,以及對台灣原土的發掘,發展出陶材更多的藝術可能。土壤與人的連結不斷擴大深化,在土星工作室兩人四腳的協作下,形成溫柔美麗的創作光暈。從各地採集台灣原土層遞排列,以絞胎技法融合各種材質和色澤,呈現出彷彿大地肌理的優美變化。而結合各工藝領域製作的茶具組,透過手感溫度,傳達平安靜好的生活樣貌。
原土計畫,島土的溫度
由土星發起的原土計畫,廣邀台灣各地陶作者採集當地黏性土壤燒製成器物,一同建構台灣各地的土質資訊。兩年來已收集包含台南六甲著名的磚土、台南關廟土、林口紅土、苗栗卓蘭紅土、台東都蘭土、長濱土等多種土壤,燒製成具有土地連結的作品。
在各地陶作者的協力下,台灣原土面貌被逐漸發現,台東都蘭的土,擁有經高溫不易脆化爆裂的特性,適合製作土偶,苗栗卓蘭的紅土吸水性極佳,南投魚池的土質地細緻,適合入釉展現沉靜優美的赭紅。黃虹毓也利用絞胎技法,將六甲磚土、卓蘭紅土等原土,和日本瓷土等結合,利用不同比例堆疊和分散熔點,創造出獨特的色澤紋理。
在地藝術家串聯
以陶會友,土星與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共同合作,和台南山傑號竹工,一開始結合關廟土陶片和竹編技法,在土星開設杯墊編織體驗課程。
經過不同媒材的相互學習後,誕生了限量推出的「土星×山傑號 茶席竹籃組」內容包含使用台南關廟土、六甲土等製成的茶具和杯墊,南投桂竹製成的手編竹籃,還有布纖維創作、有時甘杯嚴選台灣茶等。以台南好物,呈現疫情解封後,到戶外享受生活品茶的美好情境。
黃虹毓
陶藝家,於2015年至美國Baltimore Clayworks,以及2018至荷蘭歐洲陶藝中心駐村交流創作。回國後開始投入土星工作室,為土星各系列作品的主創者,亦開設課程推廣陶藝創作、藝術家協作計劃等。
彭奕軒
2020年台灣美術雙年展受邀藝術家,2019年參與香港Art Basel discovery展位個展。與黃虹毓一同經營土星工作室至今,除了課程推廣外,亦推動「土星協作計劃」、「原土計畫」等長期企劃,與海內外藝術家和工藝家攜手,共同探索陶藝的多種可能。
Tu Xing / 土星工作室
add 台南市安南區國安街56巷121弄54號
tel 0978-605-299
土星實驗室
add 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63號 台南林百貨4F
web tuxingstudio.com
FB Tu Xing /土星
IG tuxing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