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時食商行」找到把家變身日式風格的八種方法,窺見日本職人精神下的陶藝風采
觸摸著陶器的質感,探索每一個作品的背後的職人故事,日本工藝的最大魅力除了優美的作品本身,打造的靈魂精神和技法更是令人著迷。走入台北時食商行,為自己挑選心儀的生活器皿,品味日本手作器皿的哲學理念。
熊本陶藝家:水谷和音
土生土長於熊本的水谷和音,短期大學修習陶藝之後,拜入陶藝家余宮隆門下,紮實修練三年之後獨立。水谷知音選用故鄉的土來作陶,陶藝具有自己風格特色,經常使用灰釉跟琉璃釉,搭配獨特的花瓣造型,描繪出專屬於自己味道的作品。
陶藝家大谷桃子作品:火裡蓮花
蓮花及蕉葉,是大谷桃子招牌的圖騰。蓮花原本長在水中,大谷桃子的蓮花,飄然佇立於器皿之上,經過上千度火的試煉,變成捧在手掌心裡的溫度。大谷桃子認為生活中使用的器皿,不是為了氣氛而增加的消費,而是可以長長久久貼近生活的道具。因此,喜歡手做簡單的器皿,因為簡單,所以能夠長久繼續下去。
壺田和宏+壺田亞矢
壷田夫妻作品的概念,希望可以跟老陶器一樣,跨越顏色,器型的刻板印象,可以跨越時間,越使用越見美麗。兩個人的陶藝都是師承陶藝巨擘「鯉江良二」,受到傳統陶藝大師教導,承襲幾十年前老陶器的樣子,使得作品洋溢著用得越久越有美感的風格,在喜愛作陶的心意下,壺田家也搬移至山上居住,過著自給自足作陶人生。
阿部春弥
阿部春弥的瓷器,比一般瓷器更具有厚度,拿起來卻也不會太重,透過陽刻、鎬、面取等技法,以及釉藥的調配,給人一種溫潤的手作感,相較一般瓷器還要來得要有溫度。招牌白瓷,透著微微的藍,稍稍通透的白瓷,充滿別緻風格且非常襯菜。
田中遼馬
田中遼馬喜歡青苔的顏色,因為顏色柔和,而且很容易與環境融合,如同他想做出能輕鬆融入大家生活中的器皿一樣。採用獨自調配出來的釉色,帶有著青苔的質感,是去除了那份鮮豔,多了一些釉色,且與一般的消光釉質感又不同,是田中遼馬作品的最大特色。
遠藤岳
遠藤岳的作品在日本能見度不高,以完全自學的方式作陶,而且只用手拉坏的技法,經常從建築和音樂之中獲得靈感。也因如此,遠藤岳的作品才能具有獨特的風格,不受傳統陶藝教科的侷限,揮發出完全截然不同的器型與質感,充分將個人的哲學表現在器物上。
橋本忍
橋本忍以無拜師全自學的方式習藝,因此從作陶起,便完全是自己的風格,從頭開始摸索作陶的所有技術以及知識,也使他的作陶方式非常具有個人風格,不受傳統陶藝的束縛,是橋本忍式的美學和手法。雖然是完全靠自我摸索得來的成果,橋本忍一點也不吝於分享,經常在 Youtube 上傳自己作陶的技巧,在辦展時也常會順便教大家作陶。
池田大介+小山曉子
池田大介的陶藝創作,最招牌的是三島。三島是朝鮮傳到日本的陶藝技法,是象嵌(ぞうがん)的一種。利用印模在陶器表面壓出花紋,將化妝土填入花紋下凹處做出圖案表現的技法。表面的化妝土,再用刀或泡棉刮除擦掉,就形成印花圖案的表現。打造出平淡工整,但又特別與眾不同的風格,器皿的手感很厚實但不笨重,不管盛放哪種菜餚都能襯托得很完美。
時食商行
add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27巷17號
tel 02-2521-7939
FB 時食商行
note 店內販售和展覽採預約制,來店參觀需前一日需以臉書提前預約,謝絕路過參觀。咖啡廳空間一次僅招待兩位客人,超過人數也不接待用餐和參觀。
台北「時食商行」日式雜貨,以時令飲食為本,流露陶藝品的歲月美學
位於民生東路巷弄內的時食商行,老闆許進吉因長年熱愛日本文化與傳統工藝,還未開設時食商行展售店之前,就已經愛買成癡,之後便辭去原有的工作,專心經營販售時食商行的日本食器與生活道具,許多商品都是他親自遠赴日本考察工坊和拜訪作家,洽談來台開設展覽和販售陶器的細節。
談起愛上日本生活器皿的初衷,許進吉表示,他喜歡日本工藝職人的精神,因此他開設店面不只是販售商品,更希望能傳遞工藝精神背後的故事,以辦展覽合活動的方式展示商品,讓大家除了欣賞美麗的陶藝品,更能了解作品打造的工法和作家所投注的精神理念。
「時食」兩字的意義,也是店內的核心精神,許進吉認為生活器皿的使用,無時無刻貫穿著時令季節和飲食文化,他希望以「時食」為中心,讓人們將生活中的季節食材所烹調的料理,盛裝於餐盤上,使餐桌更加富有美感,自己吃飯時也能更加開心愉悅,如此一來,陶藝器皿的存在就很有意義了。
除了強調工藝精神,時食商行堅持不在網路上販售商品,強調手作器皿需要透過實體的觀看和觸摸,才能體會到最真實的質感,所以許進吉希望人們多造訪實體店面,能夠親自以五感貼近生活器皿,品味其中的細緻美學。
若有舉辦展覽和活動時,也能一同欣賞作家的故事,或是與作家們一起在現場親手打造器皿,深入了解職人的精神。這樣在吃飯使用這些器皿時,能讓用餐時間更富有深度和故事性,成為深刻美感生活的一部份。
時食商行
add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27巷17號
tel 02-2521-7939
FB 時食商行
note 店內販售和展覽採預約制,來店參觀需前一日需以臉書提前預約,謝絕路過參觀。咖啡廳空間一次僅招待兩位客人,超過人數也不接待用餐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