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橫跨史前、漳泉到日治的歷史迴廊:芝山岩親民步道
芝山俗稱「員山仔」,是因為先民至士林拓墾時,看見此地有砂岩小丘陵如圓故稱之,此地為台灣第一個史蹟公園,其豐饒的植披生態、生痕化石、史前遺跡、全台第一所學堂、漳州隘門和士林古廟,來一趟彷彿走在完整的台灣歷史的迴廊裡。
芝山岩是台北一處小丘陵,交通便捷,距離捷運站只要走15分鐘即可抵達,每次來芝山岩,總會驚嘆著這座小丘陵滿載著台灣故事,有生長在海濱的海岸植物及淡水沼澤植物,見證台北盆地生態環境的變遷、圓形坑洞代表史前人類的生活痕跡、西隘門及惠濟宮代表漳泉先民械鬥和神祇祭祀、六氏先生之墓訴說日治教育與台人抗日史、砲台遺跡代表民國時期芝山岩為軍事要塞之地,短短三小時的走訪收穫滿滿,很值得花一個下午走讀的生態人文之旅。
芝山岩隘門:漳泉械鬥的遺跡
台北芝山捷運站一號出口,照指示前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山勢陡峭、蒼翠蓊鬱的小山丘,首先迎接你的是長長的階梯,初蹈斯境,頗有奇巖古蹟的莊嚴感,沿途鍾靈毓秀充滿人文氣息,抬頭可望見清代頂港仕紳潘永清所題的「洞天福地」及蛇蛙石遺跡。
階梯頂端為芝山岩的西隘門,此隘門建於1825年,屬於直轄市定古蹟,也是台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隘門。清代時鄰近芝山岩附近的聚落多為漳州籍人所居住,18世紀到19世紀期間常發生分類械鬥,所以漳州人為了抵禦外敵,在易守難攻的芝山岩半山腰修建堅實的城牆,1859年泉州系同安人侵擾八芝蘭時造成舊街村莊全毀,當地的漳州人就撤退到芝山岩做為避難所,感謝這些隘門守護著在八芝蘭開疆闢土的先民與芝山巖惠濟宮。
芝山巖惠濟宮:台灣近代教育制度之濫觴
過了隘門沿路就是修築完善的木棧道,繼續前行即可看到建於1752年的惠濟宮,奉祀開漳聖王與文昌帝君,清代咸豐年間漳泉械鬥後,眾人推當地仕紳潘永清為士林三大古廟的共同管理人,所以舊街的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和新街(士林夜市)慈諴宮這三間廟宇,以「士林寺廟管理委員會」作為聯合管理的名稱。
潘永清於惠濟宮設置全台第一所的文昌祠義塾,嘉惠了當地的莘莘學子,園內旁的懷古園還有數百萬年前從海底板塊浮出的芝山貝殼化石、惠濟宮碑誌、附近的同歸所大墓公葬抗清或械鬥時犧牲的無主骨骸,還有芝山合約碑記,碑上記載釐清芝山巖塚地與牧埔的界限,為土地歸屬的碑碣,在士林區至誠路一段285號有放大的版本,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過去細細品讀。
在明治28年1895年,台灣總督府學務部在惠濟宮的後殿成立台灣第一所國語(日語)傳習所—芝山巖學堂,學務長伊澤修二與六氏先生們招募台灣人修習日語與西洋文明學科,是台灣近代教育制度的先驅。由此可見惠濟宮不僅是漳州人的信仰中心,更是當時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地。
生痕化石與史前遺址:訴說台灣史前文化
芝山岩更為台灣考古史第一個被發現的史前遺跡,東隘門舊址有一個大石象,石背上有整齊的圓形坑洞,為史前人類搭建房子遺留下來的痕跡。後來根據考古學家的深掘,發現芝山岩涵蓋了大坌坑到植物園五個史前文化層,每次遙想這幾千年來的故事垂直的堆疊在小丘上,甚是感動!後來還挖到兩具圓山文化時期的完整的人體遺骸,現被存放於登山口處的芝山史蹟公園內。這邊不僅有史前人類活動遺跡,山頂更有2000多萬年前古生物爬行過的生痕化石、沈積的貝類化石和風化窗見證台北盆地的生成。在林相方面,由於清代明令禁止在芝山岩伐木、日治時期設為保安林,所以此地原生林植披非常豐饒,還可以看到全台北市最老的樟樹,有300歲喔!
芝山巖事件:遭抗日游擊隊襲擊的日籍老師們
沿著木棧道續前行,即可看到「雨農閱覽室」(昔日為芝山巖神社)。在1895年底,台灣抗日義勇軍圍攻臺北城,六位芝山巖學堂的日籍老師與校工趕赴參加新年慶典,折返途中慘遭抗日游擊隊斬首,所以總督府鄭重安葬這六位老師的骨灰於山上的老樟樹處、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修建芝山巖神社祭祀六氏先生。而民國後,神社改為雨農閱覽室,現僅存百二崁石階。
「芝山巖學堂」是士林國小的前身,也是全台第一所國民學校,雖然對於歷史脈絡大家各有不同解讀,但這學校的設立的確對台灣近代教育有深厚的影響,在惠濟宮後殿的水池還有1904年設置的開校十週年的石碑。如果想一覽日治時期芝山岩的風光,可以到北美館看郭雪湖《新霽》,這幅畫詳實地描繪芝山岩的景緻,田園風光、惠濟宮、隘門和百二崁石階都繪製得栩栩如生,是一幅很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喔!
【BOX】
交通方式:自台北捷運芝山站一號出口,照指示前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入口。
路途總長:約三公里
步行時間:總路程約兩小時
行程建議:芝山岩西隘門→惠濟宮與懷古園→西砲台→六氏先生墓→同歸所大墓公→雨農閱覽室(芝山巖神社)→百二崁步道
芝山巖惠濟宮
add 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
雨農閱覽室
add 台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59號
山林涉涉
族名 Laliluasa Amao,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0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
盤點4條宜蘭仙氣步道!健行控必走路線收藏名單
這個假日在宜蘭規劃一場芬多精之旅!從健行控必走路線當中選擇一條絕美步道,與旅伴們一同擁抱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土地所孕育的能量。
推薦1:台灣山毛櫸步道
前往宜蘭太平山區的台灣山毛櫸步道,一探台灣現存規模最大、冰河時期孑遺的山毛櫸純林,看冬日雲霧渲染蒼勁枝幹及曠渺空谷,共繪成一幅詩意至極的潑墨山水。台灣山毛櫸又名水青岡,坐落中高海拔,是冰河時期孑遺的珍稀植物,目前只分佈在南北插天山和太平山區。位於太平山區的山毛櫸純林為台灣面積最大,約有900公頃,坐落台灣山毛櫸步道末段的稜線北側,較之僻遠難行、需要登山裝備的南北插天山,台灣山毛櫸步道可說是相當平易近人。
台灣山毛櫸步道入口位於翠峰湖環山步道16.7公里處,坐落翠峰山屋之下。步道海拔高度約在1,600至1,800公尺,全長3.8公里,單向進出,往返約需三小時。步道前段2.4公里依昔日伐木運材軌道「埤仔線」改建而成,平坦好走;後段往銅山一帶曾為泰雅族獵徑,而山毛櫸純林所在稜線則自步道3.4公里始見。
推薦2:松羅國家步道
松羅國家步道位於宜蘭大同鄉松羅村,步道長約2公里,海拔高度約280至400公尺,落差不大,步行難度不高,卻擁有國家級的自然景觀,沿道巨石錯落,樹梢牽絲攀藤,遠望是一山山的煙嵐繚繞,湍急水音近在耳畔,十分引人入勝。前往松羅國家步道,自宜蘭轉運站搭乘客運沿山路迂迴而上,行至終站松羅,林務局礁溪工作站的蘇小姐和松羅部落村長巴杜早早等在車站迎接我們。由巴杜村長帶領我們,經步道管制站後續行約1.5公里,方抵達松羅國家步道入口。
「這條步道過去是我們泰雅族的獵徑。」巴杜村長說,松羅部落的祖先自台灣中部遷至北部,見此地紅檜遍山、溪中苦花魚取之不竭,而決定落地生息。松羅(Syano)在泰雅族語即意為「檜木」,這一帶山區至名聞遐邇的松蘿湖,在過去都是部落的獵場。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伐斫檜木,將散居山中的各社遷往山下合併為三部落,松羅即為其一,改獵徑為集木運輸的林業道路,並教導族人築圳農作,改變以狩獵為主的生活方式,一躍成為當時全台灣最現代化的部落。
推薦3:林美山石磐步道
林美山石磐步道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台灣地名舉凡有「美」字的,多半是不喜歡「尾」字所轉音而成,因此「林美」即是「林尾」,得名自最後開墾的山林地。林美山雖然屬於雪山山脈,但海拔高度只有3、4百公尺,步道沿得子口溪而建,有一部份是從前的水圳路,坡度平緩,連階梯都不算太多,一路上濃蔭茂密,不曬太陽,因此走起來十分輕鬆,別說是健行了,根本就像在山林裡散步,體力虛弱的老幼都不成問題,只差不能推輪椅和娃娃車。
林美石磐是條不走回頭路的環狀步道,長度大約1.6公里。不過從林尾路的入口走到步道的入口廣場,還有700公尺的距離,若加上這段小徑來回,總共會走上3公里。入口小徑的前半段,旁邊是座高爾夫球場,因此步道上方受到防護網保護,以避免天外飛球一擊。
推薦4:翠峰湖環山步道
沿著翠峰湖環山步道轉進見不到湖的蒼翠檜林,即來到了「奧陶紀苔原區」這片蘚苔祕境。信步之間,在山林賜予的片刻寂靜中,隨手便拈來了景致萬千。這一段為連續下坡,濃密森林鎖住了洇潤水氣,步道泥濘濕滑,十分難行。倒下的斷木、枯死的殘木、橫越頭頂如隧道的二代木根系擋住了去路。
林間霧氣濃重,皴染了遠近的迷離氛圍。扭曲枝幹如出行的百鬼,或迎天招展,或抱地虯結,姿態詭麗奇異,皆披覆了一層絨絨簇生的蘚苔,淡綠、碧青、深紅、蒼白,萬千質地與色澤,如一方小宇宙般,就著濛濛霧氣細密地點染了一山,樹梢纏覆著淡綠松蘿,交織出一幅如《魔戒》、《冰與火之歌》場景般的奇幻景致。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add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tel 03-954-4247
time 8:00~17:00
松羅國家步道
access 北橫公路台七線往太平山方向97.7公里處,亦可在宜蘭轉運站搭乘國光客運1743號(宜蘭─松羅)前往。自社區入口停車場續行約300公尺,在標示松羅國家步道的路口右轉,經1.4公里產業道路至管制站,再行1.5公里管制步道即見入口。
林美石磐步道
add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
翠峰湖環山步道
access 自羅東火車站出發,沿國道七號經三星、玉蘭、松羅,於土場轉進宜專一線,於3K處的售驗票站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園區,於25K過檢查哨進入翠峰湖景觀道路,行車時間約2小時。翠峰湖環山步道西口位於15.5K,東口位於16.5K,建議路線為西口進東口出。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web luodong.forest.gov.tw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web tps.fores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