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豐濱到長濱一日遊:感受台灣東部的慢節奏,在旅途中留下獨特的一筆
在東海岸浪濤聲中按下讓時間凝結的停止鍵,尋找一個收容心靈的角落,品嚐陽光、土地和海洋醞釀的原味,拜訪部落和阿美族人交朋友。放慢腳步,走進雙濱的風景裡過生活。
野藝術,向自然汲取靈感
你可能不認識伊祐‧噶照和撒部‧噶照,卻一定對伽路蘭海岸的巨大種子和伯朗大道路口的鞦韆印象深刻,大地景觀結合藝術作品,成為每個旅人鏡頭中最美的風景。兩兄弟和擅長廚藝的姐姐巧雲共同打造豐濱港口部落的「項鍊海岸工作室」,呈現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雙濱旅程從藝術出發,拉近我們與藝術的距離。
「Laboratory 實驗平台」則是另一種東海岸藝術生活的詮釋。拉飛・邵馬(Lafin)與葉海地(Heidi)將長濱三間屋的廢棄穀倉改成藝術基地,阿美族的 Lafin 以漂流木為素材創作,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原住民的傳統圖騰語彙,以當代的抽象線條表現海洋、大地及部落,一刀一刀刻鑿自己內心真實的樣貌,傳遞原始的能量。
嚐風土,舌尖上的山海經
在「長光伊娜說故事劇場」中,族人和伊娜(Ina,阿美族語的媽媽)帶領我們進入部落的餐桌時間,以戲劇演出搭配傳統醃製物為主題的創意料理,Silaw(醃生豬肉片)現場炙燒捏製握壽司、炸物佐 kenaw(酒釀沾醬)、經過調味去腥的 Anato(飛魚卵醬)佐麵包、山羌肉獵人湯…依序上桌,味覺連結阿美族生活,戲劇呈現製作過程的部落智慧及長幼有序的階級制度,不需任何文字說明,這個夜晚,我們已將阿美族的飲食及文化刻寫在舌尖。
成功漁港是東部海岸最大的漁港,因為有黑潮經過,帶來豐富的海洋魚類,「旗遇海味」的老闆林昱濱承襲了上一代五十多年漁業經驗,每日下午親自至漁市搶標,挑選當季最肥美的魚鮮,餐桌上延續重視魚鮮品質的漁港文化,建築上為傳統漁港增添現代化的地景改變。
體驗文化,走進阿美族傳統生活
貓公部落把「巴歌浪」變成旅遊體驗,用另一種方式傳遞傳統。驅車進入部落,以竹子、茅草和黃藤修築的傳統家屋外,族人穿著傳統服飾歌唱迎接,幽默風趣的安哥教大家學習族語,「你好是 Nga'ay ho,Aray 是謝謝,我們是非常好客的族群,所以沒有再見兩字,來了就別想走!」
走進舒米・如妮的小酒莊,除了品嚐小米酒的原味和變化調酒,還能參與酒釀製作,她溫柔的笑著說:「用美好的心情才能釀出好喝的酒!」在伊娜的美妙歌聲中灑下酒麴,糯米香氣隨著雙手翻攪的動作瀰漫雨後清新空氣中,一把抓起黏膩的糯米甩進玻璃罐,加入滿心的期待調味,為這罐「未來的酒」封蓋,期許10天後在城市中喝到豐濱土地和海洋的氣味。
漫時光,東海岸心靈充電站
從台11線望向「緩慢尋路・石梯灣118」,翠綠色梯田、蔚藍海洋、淡藍色天空將視線分成三個水平色塊,灰色狹長如廢墟般的建築垂直突破,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的間隙昂然,長出溫柔又堅毅的存在,小徑劃開飛舞稻浪,通往海岸邊的秘境,「旅人都在這裡尋找自己的答案。」緩慢創辦人林庭妃為民宿空間下註解。
長濱真柄部落的「余水知歡」呈現另一種愜意的舒適氛圍。清水模建築座落金剛山腳下,寬敞明亮的公共空間點綴花東藝術家的創作,包含國際知名藝術家優席夫的畫作也在其中,房間內質樸雅緻,視野越過層層梯田連接大海。
雙濱的民宿個性迥異,有適合情侶的遼闊海景房,有家庭好友同歡的田園居所,也有屬於自我的沈澱空間,藝術家高媛貞在雙濱的第三間民宿「分手巧克力」,正是孤僻症發作的最佳選擇。
│未成年請勿飲酒│
項鍊海岸工作室
add 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53-1號
tel 0916-547-580
Laboratory實驗平台
add 台東縣長濱鄉三間屋
長光伊娜說故事劇場
add 臺東縣長濱鄉長濱村22鄰97-3號
tel 08-983-1154、0987-226-640
旗遇海味
add 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9之8號
tel 08-985-2889
貓公部落
add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民族街82巷8-2號
tel 03-879-1082
稻味釀小酒莊
add 花蓮縣豐濱鄉港又村石梯灣117-2號
tel 0978-502-180
緩慢尋路 石梯灣118
add 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118號
tel 0971-566-188
余水知歡
add 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真柄47-28號
tel 0988-566-788
分手巧克力
add 台東縣長濱鄉寧埔村城山45-1號
tel 0972-126-288
訴說港都的裝置藝術展覽,《基隆時空漫遊》以古蹟與當代創作互動演繹城市之美!
基隆給我們的印象大多以容易夏雨潮溼與豐富美味的海鮮料理為主,但其實基隆也是個有著400年歷史的古都,策展人桔禾創意張漢寧總監與基隆市政府特將《基隆時空漫遊》展,圍繞著在地古蹟文物遺址進行創作,以當代藝術呼應古老的歷史人文。
捎一只金黃歲月的明信片
1909年命名的基隆要塞司令部為日據時代北台灣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管轄範圍大致澳底、新竹、後龍等,當年因軍事規範,所有要出版的基隆明信片都需要有「塞司令部許可」的印記;位於司令部下方的金屬雕刻創作,以紙雕的形式呼應明信片的過往典故,呈現內容多為基隆日常趣事,關於陽光、沙灘、戲水等過往的黃金年華。
地點 要塞司令部官邸
魚市熱炒料亭
位於正濱漁港周邊的正濱漁會大樓在1934的漁港建設工程中,因周邊規劃完善與整合許多相關的公共設施如海鮮加工廠、造船廠、魚市場等,於1934年童年所建設的水產館,即是基隆市漁會正濱大樓的前身;目前漁會正於整修中,模擬大型立體摺疊卡片作品以 pop up shop 手法呈現熱炒店,一隻貓咪形象的老闆大眼睛的注視來來往的過客,配合可收納感的店舖就像一只公事包,隨時可以走到哪營業到哪,相當細緻刻畫與層次色彩豐富。
地點 正濱漁會大樓
幸福水路方舟
走過一個不起眼的巷子,和平島渡船頭在清代就建立的土地公廟旁,當時還沒有和平橋,所有過海都是以水路代替;在居民休憩的中庭廣場以色彩繽紛的光影融合鋼骨架構打造船頭渡港的明確方向與充滿希望般的繽紛,配合下潮流實足的打卡景點;同場可在土地公廟旁的港區看到基隆向來頗有名氣的彩虹屋,可謂一舉兩得。
地點 和平島渡船頭
遠洋的印記
根據研究和平島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在航海時代聚集五大洲居民的島嶼;由藝術家陳普操刀所創作的黑色與青色魟魚,代表著西班牙貿易航線所最熟悉的海洋生物。
地點 和平島 諸聖教堂考古遺址對面台船大樓
層層疊疊的記憶
在對面1626年西班牙占領和平島的諸聖教堂考古遺址,號稱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歐洲城堡,也是西班牙帝國最遠的殖民地,搭配裝置藝術以壓克力結構呼應光影堆積,講述人們對於過去的交錯與相疊,有著濃厚的鄉愁與歷史軌跡。
地點 和平島 諸聖教堂考古遺址
望港
位於基隆港上方的基隆燈塔,需透過港前管制區的產業道路上去,日治時期日方為了強化於位於北方的祖國日本聯繫運輸,開始進行第一個現代化的港口工程,也造就了築港職人的聚集與聚落;在燈塔下方所創作的望遠鏡或又像傳聲筒,透過望向港區的四面八方傳述的港口的浩大與地位,彷彿訴說著傳奇,想了解台灣開發的民眾不妨把握常態展覽期間,沿著地圖去探索台灣開發的痕跡與歲月吧。
地點 基隆燈塔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date 2020年8月19日至2020年11月15日止
add Google Map裝置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