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海岸療癒景點推薦!在浪濤聲中按下時間停止鍵,體驗純樸的生活方式
在東海岸浪濤聲中按下讓時間凝結的停止鍵,尋找一個收容心靈的角落,品嚐陽光、土地和海洋醞釀的原味,拜訪部落和阿美族人交朋友。放慢腳步,走進雙濱的風景裡過生活。
體驗文化,走進阿美族傳統生活
阿美族文化中,每當部落婚喪喜慶過後,為了慰勞大家的辛苦,都會舉行「巴歌浪」儀式,代表著感謝,也象徵事情完美地結束,豐濱貓公部落(Fakon)的族人會以封溪捕魚的方式聚集各年齡層同歡,活動結束後共食享受豐收成果,族人相信,溪水能洗淨身體勞累及負面情緒,是信仰、也是生活。
貓公部落把「巴歌浪」變成旅遊體驗,用另一種方式傳遞傳統。驅車進入部落,以竹子、茅草和黃藤修築的傳統家屋外,族人穿著傳統服飾歌唱迎接,幽默風趣的安哥教大家學習族語,「你好是 Nga'ay ho,Aray 是謝謝,我們是非常好客的族群,所以沒有再見兩字,來了就別想走!」
阿美族注重儀式感及年齡階級分工,封溪前由長老或耆老帶領,向聖山奇拉雅(Cilangasan)的方向祝禱,青年負責上游堆土攔溪的勞力活,長者在下游架設漁筌,並利用魚藤汁液降低小魚的活動力。
我們在族人的指示下,捲起袖子和褲管,赤腳感受貓公溪細緻黏滑的土讓,同心協力鏟土堆壩,低頭尋找魚蝦的蹤跡,雖然沒有魚獲,最後回到部落共享道地風味餐,也足以達到「巴歌浪」的撫慰效果,身體感受阿美族的生活智慧,長久留在心底的是熱情。
小米酒在阿美族傳統裡被稱為「長者的酒」,為了崇天、敬老所釀造,只有在節慶時,部落裡的伊娜才聚在一起釀酒,因為稀有,所以珍貴。
舒米・如妮是石梯坪海岸水梯田復育的重要推手,也是電影《太陽的孩子》故事原型,為了保留逐漸消失的自釀文化,成立「稻味釀小酒莊」,邀請港口部落16位伊娜參與釀酒,將海稻米搗成粉末,加入大葉田香、七里香、柚子葉、艾草…等香草植物的汁液混合製成酒麴,不同的體溫手感改變酵母的作用,釀出16種風味的小米酒。
走進舒米・如妮的小酒莊,除了品嚐小米酒的原味和變化調酒,還能參與酒釀製作,她溫柔的笑著說:「用美好的心情才能釀出好喝的酒!」在伊娜的美妙歌聲中灑下酒麴,糯米香氣隨著雙手翻攪的動作瀰漫雨後清新空氣中,一把抓起黏膩的糯米甩進玻璃罐,加入滿心的期待調味,為這罐「未來的酒」封蓋,期許10天後在城市中喝到豐濱土地和海洋的氣味。
漫時光,東海岸心靈充電站
從台11線望向「緩慢尋路・石梯灣118」,翠綠色梯田、蔚藍海洋、淡藍色天空將視線分成三個水平色塊,灰色狹長如廢墟般的建築垂直突破,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的間隙昂然,長出溫柔又堅毅的存在,小徑劃開飛舞稻浪,通往海岸邊的秘境,「旅人都在這裡尋找自己的答案。」緩慢創辦人林庭妃為民宿空間下註解。
建築師陳冠華以「簡單生活」為概念打造「石梯灣118」,在長條地基上畫出更多高低錯落的平行線條,指向山脈與大海,粗獷原始的板模外牆經歷歲月風雨,洗鍊成深沈的灰,融合成海岸線風景的一部分,迎向太平洋狂野不歇的風。簡單的房間以大開窗引景,流動變幻的大自然是建築內最主要裝飾,不定期邀請藝術家入駐,讓公共區域不僅是休憩場所,也可能是藝術展演空間。
長濱真柄部落的「余水知歡」呈現另一種愜意的舒適氛圍。前身為「真柄老舍」,民宿主人因家人不支持而放棄經營,在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協助下由廣告創意人余湘女士買下,作為公益平台「原住民返鄉就業計畫」的舞台,提供台東部落青年的學習與就業基地。
清水模建築座落金剛山腳下,寬敞明亮的公共空間點綴花東藝術家的創作,包含國際知名藝術家優席夫的畫作也在其中,房間內質樸雅緻,視野越過層層梯田連接大海。
晨起在光影靈動的透明玻璃屋內享用管家準備的早餐,長濱天皇米熬煮成粥,搭配香煎山豬肉、在地種植的蔬果以及自製的香軟小饅頭,溫暖味道傳遞美好;夜裡坐在戶外平台曬月光,金剛山吹來涼風徐徐,三五好友、幾瓶啤酒,便是快意人生。在有家庭氛圍的「余水知歡」,每個人都能找到放鬆的角落。
雙濱的民宿個性迥異,有適合情侶的遼闊海景房,有家庭好友同歡的田園居所,也有屬於自我的沈澱空間,藝術家高媛貞在雙濱的第三間民宿「分手巧克力」,正是孤僻症發作的最佳選擇。
「分手巧克力」從建築到室內設計皆由高媛貞一手包辦,三個三角形交叉組成建築本體,有宗教中三位一體的隱喻,也代表身心靈的能量,三角形的幾何變化貫穿建築內外。
裸露的灰水泥外牆、包圍的野放香蕉林和隨處可見的仙人掌,都是不需費心照料,最能適應海濱嚴苛氣候的代表元素,散發野性不拘的氣質。公共客廳連接寬敞的戶外陽台,階梯式休憩椅如同搖滾區觀眾席,正對山海交際,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觀就是最佳演員。
整棟建築只有6個房間,每間皆為獨立單人房,大小不一、格局各異,相同的是房間內浴室、小廚房、書櫃、陽台一應俱全,還能坐擁私人專屬的遼闊太平洋。高媛貞希望走進民宿的人都暫時和繁瑣的日常及人際關係「分手」,在純淨的空間中和自己相遇,「分手是喜事,不是悲傷的事,分手反而是開始,不是結束。」
「分手巧克力」沒有殷勤好客的管家,也沒有提供豐盛早餐的服務,這裡只有面對海洋的安靜空間,它是一首致孤獨者的情詩,關上房門,好好陪伴自己。
│未成年請勿飲酒│
貓公部落
add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民族街82巷8-2號
tel 03-879-1082
稻味釀小酒莊
add 花蓮縣豐濱鄉港又村石梯灣117-2號
tel 0978-502-180
緩慢尋路 石梯灣118
add 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118號
tel 0971-566-188
余水知歡
add 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真柄47-28號
tel 0988-566-788
分手巧克力
add 台東縣長濱鄉寧埔村城山45-1號
tel 0972-126-288
花蓮豐濱到台東長濱一日遊,緩慢生活的2種方程式
花蓮豐濱、台東長濱位於台11線中段,散落距離城市最遙遠的鄉鎮,不管從花蓮或台東出發,都要一個多小時車程,最近的玉里火車站座落於海岸山脈另一端,只能透過穿山越嶺的玉長公路線連接。交通不便讓島嶼東岸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自成一個「遠的要命王國」,這裡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山海之間,一層層梯田依地勢攀升,綠色稻浪隨風搖曳。
這裡的人樂天隨性、崇尚自然、尊重傳統,以3倍慢速過日子,海岸山脈與太平洋醞釀出獨特氣質,不管是留下來的、返鄉的、愛上這塊土地而移居的,都是無拘無束的生活美學家。
後疫情時代,旅人將腳步移向東岸,而壯闊山海只是花東旅遊的基本盤,揮別人擠人的打卡拍照景點,這一次,由在地職人和部落朋友領路,在雙濱停留,看見生活的美好可能。
野藝術,向自然汲取靈感
你可能不認識伊祐‧噶照和撒部‧噶照,卻一定對伽路蘭海岸的巨大種子和伯朗大道路口的鞦韆印象深刻,大地景觀結合藝術作品,成為每個旅人鏡頭中最美的風景。兩兄弟和擅長廚藝的姐姐巧雲共同打造豐濱港口部落的「項鍊海岸工作室」,呈現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雙濱旅程從藝術出發,拉近我們與藝術的距離。
西班牙藝術家高第曾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走進項鍊海岸工作室,也能深刻感受充滿生命力的自然曲線。半開放用餐空間面向蔚藍大海,海岸邊的鞦韆像初昇月亮,溫柔懷抱粼粼波光,伊祐和撒部皆擅長以漂流木結合多元媒材創作,將海洋波浪的線性流動感和大地的紋理濃縮在工作室的每個角落。
藝術創作自由不拘,味覺體驗則野性奔放。工作室的餐點使用當地食材,結合辛香料應用,火爐上烤得發亮的山豬肉溢散糖化後的焦香,採集野菜品嚐季節的鮮嫩,香蕉葉包裹芋頭紅糯米飯分享部落的日常,而伊祐以平常拿雕刻刀的手對付冰塊上的新鮮三點魚,專注俐落,像欣賞一場詠嘆自然的行為藝術,美味的食物搭配藝術品一般的擺盤,是豐富而滿足的感官體驗。
「Laboratory 實驗平台」則是另一種東海岸藝術生活的詮釋。拉飛・邵馬(Lafin)與葉海地(Heidi)將長濱三間屋的廢棄穀倉改成藝術基地,阿美族的 Lafin 以漂流木為素材創作,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原住民的傳統圖騰語彙,以當代的抽象線條表現海洋、大地及部落,一刀一刀刻鑿自己內心真實的樣貌,傳遞原始的能量。
Heidi 則是香港裔加拿大人,2007年來台灣旅行時,被東海岸的土地黏住,就此扎根,除了擅長繪畫,近年致力於保留傳統的阿美陶文化,帶領部落婦女採土、練土、手捏、露天燒製生活器皿,並以阿美陶進行藝術創作。「Laboratory 實驗平台」平時為非公開創作空間,只接受特定團體預約,兩人近期的公開大型創作則展出於2020台東縱谷大地藝術節。
嚐風土,舌尖上的山海經
每個旅遊玩家都有一張自己的美食地圖,在雙濱這個區塊,「長光伊娜說故事劇場」也許是最特殊的飲食文化體驗。
「Fukah就是醃筍,媽媽做的時候,妳就看著。她不會告訴妳,妳要自己試。」昏黃燈光下,舞台上阿美族青年陷入回憶般唸著台詞,餐桌上香氣隨之出現,以 Fukah 蒸煮的吳郭魚瀰漫刺激唾液分泌的酸香,撩撥在場所有人的食慾。
阿美族人上山打獵、下海採集,沒有冰箱的年代,一切取之自然的食材都以夠用就好為準則,為了延長食物保存的時間,發展出各種醃製食物,對阿美族來說,醃製物是時間的味道,也是媽媽的味道。
在「長光伊娜說故事劇場」中,族人和伊娜(Ina,阿美族語的媽媽)帶領我們進入部落的餐桌時間,以戲劇演出搭配傳統醃製物為主題的創意料理,Silaw(醃生豬肉片)現場炙燒捏製握壽司、炸物佐 kenaw(酒釀沾醬)、經過調味去腥的 Anato(飛魚卵醬)佐麵包、山羌肉獵人湯…依序上桌,味覺連結阿美族生活,戲劇呈現製作過程的部落智慧及長幼有序的階級制度,不需任何文字說明,這個夜晚,我們已將阿美族的飲食及文化刻寫在舌尖。
沿著台11線往稍微南方的成功漁港前進,堤防上線條簡練的建築像一個灰色長方盒子,大面積玻璃窗流露溫暖黃光,黑色金屬窗框凝結食客滿足的笑容,毫無違和地融入漁港暮色。品嚐過部落的味道,東海岸活跳跳的鮮味交給「旗遇海味」演繹。
成功漁港是東部海岸最大的漁港,因為有黑潮經過,帶來豐富的海洋魚類,「旗遇海味」的老闆林昱濱承襲了上一代五十多年漁業經驗,每日下午親自至漁市搶標,挑選當季最肥美的魚鮮,餐桌上延續重視魚鮮品質的漁港文化,建築上為傳統漁港增添現代化的地景改變。
開場就是色澤粉嫩紅潤的生魚片四部曲,芭蕉旗魚、白旗魚、野生紅甘、黑鮪魚的拼盤豪邁厚切,像提煉海洋精華製成的雪花糕,淡淡凝脂香氣在口腔中融化散開。
季節限定的鬼頭刀魚丸湯等了三個月終於重現餐桌,Q彈扎實、爆炸鮮香;魚乾豬腳是當地特色菜,從前在漁獲盛產期為了避免浪費,將當日沒賣出的鮮魚處理後曬成乾,可用於炒肉、滷肉等,這一盤山海食材的交會,讓每個人都多扒兩碗飯。
項鍊海岸工作室
add 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53-1號
tel 0916-547-580
Laboratory實驗平台
add 台東縣長濱鄉三間屋
長光伊娜說故事劇場
add 臺東縣長濱鄉長濱村22鄰97-3號
tel 08-983-1154、0987-226-640
旗遇海味
add 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9之8號
tel 08-985-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