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山登山步道攻頂指南,新北仙境!
休假日,很想找個高高的地方吹吹風、看看浩瀚的美景,又不想長途開車搞得假日反而更累,那麼,位於台灣東北隅的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是個理想的選擇。
在金瓜石地區有好幾座山峰,屬於昔日的礦山,山勢不高,大約都在海拔六、七百公尺上下,茶壺山登山步道正是其中最北端的這座山頭,從某些角度遠望過去很像是一個沒有提把的茶壺,所以被暱稱為「無耳茶壺山」;另外有些角度,又似乎像隻獅子,所以也有人叫它作「獅子岩」。
邁開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的絕景之旅
說起來,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實在是一條「CP 值」很高的步道:很容易到達,即使不會開車的人,從台北市中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可以直達山腳下;走起來很輕鬆,即使從來不爬山的「軟腳蝦」也一定能夠達陣;風景很優美,沿途一邊望山,一邊瞰海,還有兩三座歇腳的涼亭,慢慢上升的過程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茶壺山登山步道的入口不只一條,其中位於勸濟堂停車場後側的這條步道坡度最平緩,走起來最輕鬆。還沒有開始爬,就能夠望見北側靠近水湳洞的陰陽海,閃耀著奇特的色彩,雖然詭異卻也美麗,讓人不知不覺中似乎灌注了一股元氣,足以開心地邁開旅程。
踏著鋪設完善的步道前進,高度每上升一些,視野就跟著更加開闊。來到山腰處的朝寶亭,因為海拔還不夠高,長長的野草又擋住部份視線,但是已可看到曲折的產業道路蜿蜒在青翠的山巒間,形成舞動的線條。春天走訪步道,還有機會與野生杜鵑相遇。
抵達寶獅亭,距離茶壺山頂只剩下一百多公尺了,眼前的基隆山、陰陽海和產業道路交織成更細緻的畫面,這時候望向茶壺山,一點也不像茶壺,倒有點像是一位正在打著太極拳的武術家,站穩下盤虎虎生風,不知朱銘大師可曾從這裡獲得過些許創作靈感?
延伸閱讀:王傑 ╳ 畫下故鄉基隆之美
山不在高,視野稱霸
靠近登頂處,卻見立著一座警示牌,提醒爬山的人前方地質脆弱,屬於危險地段,禁止遊客進入,大部份的遊客也甘心在這裡止步,既有體驗到爬山的樂趣,也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可以滿意地折返下山了。
仔細觀察茶壺山,山頂上其實是幾塊巨大的裸岩堆積而成的,中間還形成一個石洞,從茶壺山頂的石洞甚至還能望向寶獅亭方向。但如果遇到強烈大地震,的確很有可能造成危險,還是不要太掉以輕心。
順遊茶壺山登山步道附近景點,尋訪山城礦業歲月
勸濟堂
勸濟堂後方的茶壺山登山步道入口,要算是坡度最和緩好走的。勸濟堂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22年,主要供奉關、呂、張、王四大恩主,是金瓜石信仰中心,每年農曆6月24日是關聖帝君誕辰,十分熱鬧。
勸濟堂巨大的關聖帝君聖像高35台尺,重25噸,純銅鑄造,手拿春秋書冊,聖像莊嚴,是全東南亞最大的關公銅像。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是山腳下的熱門景點,這裡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打造而成的博物園區,內部包含黃金博物館、環境館、太子賓館、本山五坑、煉金樓、生活美學體驗坊等。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以介紹與展示當地礦業文化及黃金特性為主,二樓還有個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
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交通及附近景點資訊
access 於台鐵基隆或瑞芳站搭乘基隆客運788號至金瓜石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抵達勸濟堂;或於捷運忠孝復興站搭乘基隆客運1062號往金瓜石方向,至勸濟堂站下車。自行開車可停放於金瓜石勸濟堂停車場,步道入口於停車場後方。
note 1.沿途路徑標示清處,無迷路疑慮。全程幾乎無遮蔽,夏天注意防曬及補充水分。
2. 102縣道可直達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口,但路窄不易停車,建議車輛停放於勸濟堂步行前往為佳。
3. 無耳茶壺山以後,少部份路徑需要拉繩攀爬,難度不高,但不建議新手獨自前往。部份路段芒草茂密刺人,建議穿著長袖衣褲。
勸濟堂
add 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祈堂路53號
tel 02-2496-1273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add 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8號
tel 02-2496-2800
time 週一至週五9:30~17:00,週六、週日9:30~18:00,每月第一個週一休(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price 入園門票80元,可以悠遊卡購買。
web www.gep.ntpc.gov.tw
倘佯台灣古道,一篇秒懂「台北猴硐大粗坑」與小美國礦村的淘金年代
走入猴硐的大粗坑古道,探訪台灣淘金年代的舊日痕跡。曾經繁華富庶、被稱為小美國的礦村,如今掩埋在荒煙蔓草之下,只待旅人發掘其中故事。
《多桑》、《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導演吳念真早期所拍攝的幾部電影,皆以他童年生活過的礦村為背景,講述一個消逝於歷史進程之中的台灣年代。那個存在於吳念真回憶之中的淘金聚落,如今沉默地藏身於大粗坑古道的荒煙蔓草,不復昔日被稱為「小美國」的熱鬧繁華。
走讀台灣黃金歲月
健行大粗坑古道,由猴硐文史工作室的周章淋老師帶領,周老師亦是大粗坑礦村出身,對當地的興衰更迭知之甚詳,還曾出版過老礦工的口述歷史。
古道位於猴硐,沿大粗坑溪蜿蜒攀附在大粗坑山山麓,接瑞雙公路通向九份、金瓜石。在猴硐火車站下車,自九芎橋入山,經猴硐國小廢棄校舍、淡蘭橋、梳子壩後向左續行,即抵達大粗坑古道的入口。
1891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修築台北至基隆的鐵道,意外在八堵河段發現砂金,淘金者於是上溯基隆河尋找金礦所在,1894年發現位於大粗坑山的礦脈,因礦體形似金瓜,得名「小金瓜露頭」。可以說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踏在先人尋金的足跡之上,故周老師形容這條古道是一趟「金礦之旅」。
繞行古道,一側山壁剝落後的岩石層理清晰可見,這一帶皆是沉積的砂岩地質,劇烈的造山運動將其推出地表,岩石被擠壓出斑駁節理。沿道植生蓊鬱,若是三、四月前來,滿山可見冰河時期遺留至今的國寶樹「鐘萼木」的粉紅小花。
疏枝長草的掩映下,隱約可見下方谷地有一座廢棄的礦坑,這是台灣最後的礦坑「昇福坑」,直到2000年才廢礦。其後又經一座小廟「萬善堂」,建於1899年(明治32年),祭祀死於開礦的無主孤魂,沿道零星可見幾座磚造的廢棄屋舍。
周老師說,聚落移民一開始就地取材、以工換工建屋,後來淘金致富,便雇長工挑磚上山建磚舍,磚縫填土夯實以防蟲蛇,屋頂卻是用木板和油毛氈搭成,颱風一來就吹壞,一年至少得重搭一次屋頂。
從小美國步行到小上海九份
步道中段,來到位於聚落中心的「猴硐國小大山分校」廢棄校舍。1940年設猴硐公學校(其後的猴硐國小),1949年於礦村設立大山分校,1978年因礦村沒落而廢校,吳念真和周老師曾在大山分校就讀至小學三年級。
周老師在不遠處的洋房廢墟(過去是村中唯一的柑仔店)停下腳步,開始憶當年,分享他童年在此生活的趣事。原來過去礦村被戲稱為「小美國」,此地居民常步行至因茶室酒家林立而有「小上海」之稱的的九份,尋歡作樂、一擲千金。
爬上一道陸橋天梯,接入102縣道瑞雙公路,前進小金瓜露頭。歷經多年炸石採礦,今日的小金瓜其實更像一隻河馬,幾處礦坑或許是怕人偷入,皆填入砂石。此處視野開闊,前方可見金瓜石小鎮與北海岸。
午後將雨,天色陰沉,大冠鷲半空盤旋,雲霧在海天交界之處翻湧,山風獵獵,吹出幾分時移事易的滄桑。下山又經大分國小,偶遇一群熱心鄉里的志工正搭建給登山客用的避雨棚和公廁。
一人遞來幾幀礦村的老照片,說最盛時期約有三百六十餘戶,一眼看去都是高低屋舍,廢村後又遇火燒山,隨著芒草瘋長掩蓋了一切痕跡,也象徵台灣曾經輝煌的淘金年代一去不復返。往事不可追,但只要有人走在這條古道上,這座因淘金而生的聚落就永遠不會被忘記。
大粗坑古道
assess 出猴硐車站,過基隆河至九芎橋,轉進半嶺路沿大粗坑溪步行,抵淡蘭橋後向左續行,經福德宮,抵達大粗坑古道口。
在地導遊 周章淋
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登山隊隊長,亦從事文化導覽志工培訓,爬山經歷51年,熱愛講述山徑古道的文史軼事。著有《黑金的故鄉‧猴硐》,曾任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創意整備及文史考據和礦工節的策畫。
web blog.xuite.net/chou4688/twblog1
FB @HouDong.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