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再發現!高雄克朗德美術館,復刻五○年代時光
看似平凡如常的老街裡,其實處處都是小人物故事。位於老舊街路內的克朗德美術館,外觀顯現前衛的設計感,整面石頭漆覆蓋住原有的紅色瓷貼牆,在整排老房子間顯得獨樹一格。克朗德美術館承襲鹽埕朱家第一代皇冠旅社及第二代皇冠藥局,由第三代改建老屋,以文化藝術的新面貌重新出發。
時光倒回1960年代,擔任助產士的朱陳私拆除原有的木板屋,將朱產科改建成三層鋼筋水泥的新式建築,讓產婦在生產後有一處安靜明亮的休息空間,這在需要產婆出診至產婦家中接生、沒有婦產專科醫院的時代,可說是創新之舉。
然而,走過半世紀的老屋年久失修,朱家三兄弟便決定以「藝術文化空間」的概念著手規劃舊屋翻新,並將老屋更名為克朗德美術館,代表皇冠事業的延續傳承。而在老台灣、當代性前衛英式復古概念及結構安全並保留變動彈性的折衷下,朱家老屋呈現出另一番新氣象,儘管翻新,卻仍保存過往回憶,令離鄉多年的老鄰居重遊舊地時,無不感動萬分。
負責館務運作的朱健銘回憶道:「克朗德美術館開幕當天,高齡九十歲的奶奶回到老家,重溫往日情懷,看著自己的『起家厝』煥然一新,彷彿了卻一樁心願般,當天就帶著慈祥的微笑辭世了。」
從旅社、藥局留下了許多陳年舊物,朱家三兄弟「捨不得丟」的個性,讓老房子儲放了無以計數的壓箱寶,再加上抱持著「玩空間」的設計和想像,坐在老旅社的沙發上,聽著留聲機的黑膠唱片,一張張黑白老照片的舊記憶,繼續寫著光陰的故事。
克朗德美術館
add 高雄市鹽埕區大禮街71號
tel 07-551-4236
time 週三~週日12:00~19:30。
FB 克朗德美術館
沿著屏東老屋散步去,用一天時間串聯過往記憶的美好滋味
來到康定街上,由老樹環繞的兩棟日式建築所組成的日食糖224,則是理念鮮明又具個性的複合式餐飲空間。從22號這棟屋宅進入,有榻榻米和室包廂及採用西式木桌椅的木地板用餐區,還有一個小房間裡展售店家精選的柬埔寨手工漁網包及各種手作品,皆是具有公平貿易、環保、有機或手工等特質的商品。
棕櫚糖的甜美旅程
推開木門來到後院,店家在保留老樹的原則下,將這裡改造為半開放式的玻璃屋,選用回收木材製成的甘蔗板為桌子,搭配各種實用又耐坐的當代設計師椅款,以鐵花窗為裝飾,營造出新舊混搭的空間。如果有看到特別鍾愛的椅子,可以直接向店家訂購,就能以工廠直營的優惠價格入手了。
另一棟的左側小屋則是展場空間,不定期推出各種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例如懸掛在玻璃屋牆上的插畫,就是由比利時插畫家 Tim 所繪製的台灣印象。當期展出的則是《日嚐生活在屏東》,店主精選屏東的在地物產,包括森社場所的港口茶、竹林有機農場的松子羅勒醬、崇蘭茶事的旭日紅茶、百年新順成的冬瓜糖等,不僅展出相關產品,也在展覽期間推出特別菜單,讓來客有機會先在店內品嚐這些物產的美味。
暖心棕櫚糖好滋味
日食糖224來自棕櫚糖品牌 CAMGOLDIA。店主 Max 表示,當初他們為了幫助柬埔寨在地農民,便決定善加利用「柬埔寨國寶樹」棕櫚糖樹所生產的棕櫚糖。雖然名為「糖」,實際上是由棕櫚糖樹的花蜜汁熬煮成粉末狀,帶有花香味且營養價值高,也是低 Gi 食材,是相當健康的砂糖取代品。為了物盡其用,他們也將自然傾倒在地的棕櫚糖樹,拿來製成各種棕櫚木餐具。
為了推廣棕櫚糖,他們已在台北開設咖啡館小食糖,而在因緣際會進駐此處後,加入了屏東在地的暖陽及物產元素,取名為「日食糖」。棕櫚糖當然是店內餐點的要角,不只所有飲品都使用棕櫚糖,其他餐點也有棕櫚糖插一腳。
鬆餅麵糊中加入了棕櫚糖,且以一夜低溫發酵取代泡打粉,無論甜鹹口味皆搭佐棕櫚糖鮮奶冰淇淋。蘋果棕糖燒肉三明治,則以蘋果和棕櫚糖慢火燉煮豬里肌肉,切成薄片後搭配新鮮蘋果片,夾在起士麵包中;一旁的生菜沙拉則淋上棕櫚油醋醬,形成酸甜對比的好滋味。
為了呼應棕櫚糖的故鄉,店內將柬式風味融入料理中,例如柬式椰奶酸辣海鮮義大利麵就使用了柬式酸辣醬,與泰式酸辣的不同之處,在於散發濃郁的檸檬草香氣,每一口在酸辣間都帶有清爽氣息。吹海風的滿州港口茶與棕糖丸子則是當期的特別菜單,加了棕櫚糖的丸子裡包裹著椰奶內餡,搭佐滿州港口茶,品嚐起來別有一番情趣。
來到這裡,在用餐之餘也可以四處逛逛,看看店家嚴選的商品及家具、精心規劃的展覽,還有屋子周圍的老橄欖樹、芒果樹,昔日留下的儲沙池、防空洞等,感受店家所欲分享的美好生活理念。
昔日望族的記憶
離開勝利新村後,可以騎著 Pbike 先造訪勝利路上的屏東書院,再到博愛路巷內的蕭氏家廟。這兩座創建於19世紀的古蹟建築,如今看起來似乎毫無關連,然而其背後的歷史卻緊緊相繫。
話說屏東崇蘭蕭家的開台先祖蕭維天,於1740年左右自廣東渡海來台後,便落腳在昔稱「阿猴」的屏東。當年,蕭家以「珍記」商號從事米糖貿易,成為舉足輕重的望族,並積極參與地方事務。1815年,鳳山知縣吳性誠召集地方秀才及士紳創建屏東書院時,蕭家亦出錢出力,不僅協助募款,後續更接掌經營。
屏東書院原本位在屏東市中山公園境內,最初的規劃是前殿做為講堂,後殿奉祀文昌帝君及多位先儒。到了日治時期,因引進新式學校教育,使得屏東書院失去功能,便改為主祀孔子的孔廟,之後更因都市計畫,而在1937年依原貌拆遷重建於現址。
如今來到屏東書院,所看到的是1977年由漢寶德教授主持修復後的樣貌。他參照山東曲阜孔廟的格局,在山門前方加築一面照壁,寫上「九仞宮牆」四個大字,為引用自《倫語》的典故:「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同時,他在前、後殿之間加蓋軒亭相連,將兩側的學舍改為兩廡,左右側門也改為圓形門洞。在這些調整之下,讓屏東書院揉合了傳統書院及孔廟大成殿的建築特色。
清代建築的風華
接著,來到博愛路456巷。這裡是昔日的牛車道,如今已鋪上紅灰地磚,而終點是前方有大廣場的蕭氏家廟。巷道兩側的牆面上,有在地藝術工作者創作的彩繪花樣,以及使用彩色瓷磚拼貼成的蝴蝶、朱槿等圖案,其中一棟老屋殘壁上繪製了精緻的閩式建築畫,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一旁的老屋前,偶有蕭家阿婆、阿伯坐在那裡聊天,還會歡迎旅人前往家廟看看。
轉個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及大廣場,然後才看到右側的兩棟建築。第一棟是蕭家於日治時期建造的漢文學堂「課餘軒」,也曾經做為幼稚園教室,現在則名為「阿緱地方文化館」,不定期推出各種傳統藝術主題展,如剪黏、木雕、書法等。
第二棟建築是創建於1880年的蕭氏家廟。蕭氏家廟於幾年前剛完成修護工程,屋瓦及屋脊上的剪黏藝術品,因毀損嚴重,皆以仿古新作取代,因此外觀看起來相當新穎。至於建築格局、內部的雕刻及彩繪則依原貌進行修護。最特別之處,是正殿的西洋寫實畫,為日治時期府城彩繪匠師陳玉峰年輕時的作品。不過,蕭家後代直到上次修護時,才因師傅透過紅外線從層層顏料中看見「玉峰」的署名,而得知這件事。
對照蕭氏家廟內外的裝飾及彩繪細節,感受寺廟建造藝術的風格流變,別有另一番趣味。簡樸的屏東書院與精緻的蕭氏家廟之對比,也讓人對傳承自清代的文化建築風貌多了一分認識。若有時間,不妨親自走訪瞧瞧。
日食糖224
add 屏東市康定街22、24號
tel 08-766-9881
time 週一至週日11:00~21:30。
FB Sugarbistro(日食糖224)
Pbike 將軍之屋站
屏東書院(孔廟)
add 屏東市屏東市勝利路38號
tel 08-736-1544
time 週二至週日08: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Pbike 屏東書院站(孔廟)
蕭氏家廟
access 由屏東市博愛路456巷轉入
Pbike 崇蘭環保公園站
阿緱地方文化館—課餘軒
add 屏東市崇蘭里崇蘭69號
tel 08-733-0924
time 週三至週日9:00~12:00、13:00~17:00,週一至週二休館。
FB 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
Pbike 崇蘭環保公園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