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雲端,太魯閣錐麓古道
從原住民的獵道、日本人的越嶺古道,直至今日的國家公園步道,百年來錐麓古道孤懸在太魯閣峽谷的峭壁上,從中橫公路上仰望峽谷數百公尺上的斧鑿痕跡,敬畏自心底油然而生,然而向先民篳路藍縷致敬的最佳方法,還是一步一腳印踏上古道,在錐麓大斷崖僅與肩同寬的山徑上,體驗一失足粉身碎骨的驚險快感。
然而除了冒險,入住國家公園裡的五星級飯店,則是太魯閣峽谷大開大闔的世界級風景之外,另一種層次的頂級體驗。
對於入門的健走者而言,錐麓古道看似困難且驚險,但僅10公里的距離、加上只有開始與結束路段的陡上陡下對體力要求較高,一般人都可以在7至8小時內走完全程,此次旅人誌邀請兩位對健行有興趣、卻不知如何選擇裝備與路線的女性前往錐麓古道,希望站上峭壁懸崖的征服感,能驅使她們完成這次的挑戰任務。
為了協助他們一圓健行夢,首要之務就是挑選適合的裝備,於是我們約在戶外用品店,讓他們自行挑選裝備,除了有專業店員建議適合的服裝和配件,最重要的是要讓兩位女主角能穿出自己的風格。
挑完從頭到腳的行頭之後,淑霞說:「我從來沒去過戶外用品專門店挑裝備,和我想像中的健行裝備完全不同,尤其是內層排汗衣輕巧透氣,感覺上瑜伽課時也能穿!」
而另一位體驗健走的小花則是「寧可累死也不要醜死」讀愛美女性代表,她表示:「對我來說,服裝和配件的穿搭最重要,因為自己喜歡活潑鮮艷的顏色,所以挑選服裝時都以配色為優先考量,到了山上就算走不動,還是要穿得美美的!」
選好適合的裝備後,距離出發還有一星期的時間,我們建議兩位女主角以每天多走樓梯的方式儲備體能,其實前往一般中低海拔步道健行,只要提前兩週開始鍛練腿力應該就足夠了,每天上班和中午用完餐後,以爬樓梯的方式走上辦公室,即使訓練分量不多、也能達到減輕腿部肌肉乳酸堆積(俗稱鐵腿)的功效。
出發前的享樂
出發這一天,我們一行人從台北搭乘普悠瑪號列車直奔花蓮,當車窗外出現滔滔的立霧溪和壯闊的太魯閣峽谷時,目的地錐麓古道有點害羞地躲在雲霧裡,淑霞說:「哇!那我們明天不就可以走在雲裡面?!」果然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完全不把陰晴不定的山區天氣放在眼裡,從花蓮站前一行人搭上太魯閣晶英酒店的接駁車,約莫一小時就抵達中橫公路歷史悠久的景點天祥,為了讓兩位女主角熟悉山上的天氣及環境,我們馬上前往酒店旁的祥德寺散步,清新的空氣似乎也讓兩人信心大增,完全不擔心自己會走不完錐麓古道。
為了讓兩位女主角的身心靈充分休養生息,酒店特別為安排了巧克力 DIY 以及 SPA 課程,在太魯閣晶英酒店西點主廚邱寶貴師傅的帶領下,兩人分別製作了當令的脆梅干納許和以香蕉果醬為材料的巧克力,不喜歡吃太甜的淑霞說:「脆梅干納許從外觀上完全看不出有加入梅子,但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所以品嚐時會特地取尋找脆梅的香氣和滋味,沒想到可以搭配得那麼好。」
也會自己做西點的小花則表示:「之前並不知道太魯閣晶英酒店的香蕉果醬是人氣商品,更沒想到炒過以後的香蕉果醬可以和巧克力搭配得如此完美,回家後會嘗試自己做做看。」接下來沐蘭 SPA 也為兩人安排足部按摩及香氛 SPA,讓遠離塵囂的兩人異口同聲說:「沒想到在如此幽靜的山上也能有貴婦般的享受!」
出發之前,忐忑但無懼
在向晚時分,酒店的泳池畔天台上燃起了熊熊炭火,有如原住民勇士狩獵時生起的狼煙,向山神致敬、也向猛獸們發出警告。
但我們的兩位女主角完全忽略如此原始的的精神,只想吃完晚飯後來這裡烤烤火,聽著原住民歌手悠揚的歌聲在山谷裡伴隨著風聲一起迴盪,每天晚上酒店還會架起布幕、讓大家在峽谷星空下欣賞電影,闔家享受幕天席地的快樂時光。
不過或許是呼嘯而過的山風帶來些許肅殺的氣氛,兩位女主角似乎開始有點不安,開始交換行前心情,帶著點「傻膽」氣息的淑霞說:「雖然一直想出外走走,但其實我第一次聽到錐麓古道的名字不過是兩週前,甚至連怎麼寫都不知道,後來雖然有做了一點功課,不過只留下懸崖好像很恐怖的印象,即使沒有健行的經驗,但我相信只要拿出練瑜伽的精神,應該是可以順利走完10公里的路程。」
一直擔心自己在最驚險的懸崖路段懼高症會發作的小花也試圖為自己找到更大的誘因:「我的健行經驗也只有草嶺古道而已,雖然我不太擔心自己的體力,但卻有另一個罩門懼高症,從照片看來錐麓大斷崖似乎可以拍到很驚險的畫面,但我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克服心理障礙,為了讓姐妹淘們羨慕我的膽量,一定要拼了!」
走在雲霧之上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錐麓古道,早期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交通聯絡的山徑,日治時期日本人為加強管理山區而興建了合歡越嶺古道,錐麓古道及為其中一段,為了方便運送輜重,1917年起日人強徵原住民、在立霧溪北岸將原有古道開鑿至150公分寬,不僅犧牲了許多寶貴性命,更留下今天從中橫公路台頭仰望,就能清楚看見的古道遺跡。
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對錐麓古道採承載量管制措施,需提前申請許可方能入山(平日60人、假日96人),要進入全長10.3公里的錐麓古道可以從中橫公路燕子口或慈母橋兩個入口入山,由於慈母橋登山口海拔高度較高(約400公尺),所以要攀升至平均海拔700至800公尺的錐麓古道比較不費力,不過以驚險懸崖風景著稱的錐麓大斷崖路段,則是比較靠近燕子口登山口,申請許可的民眾可自由選擇由哪一處入山。
此次我們從慈母橋入口開始健行,步道里程是以燕子口為基點計算,因此慈母橋位於10.3K處,路旁每100公尺都有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置的里程木樁,讓健行遊客可以清楚知道目前走在哪一段路。
行程記錄表:慈母亭(10.3K、0分)—急升坡起點(9.7K、20分)—台電工程隧道(9.2K、50分、急升坡終點、小休息)—古道西段(150分)—錐麓駐在所(5.6K、享用午餐、停留30分)—斷崖駐在所(3.1K、90分、小休息)—錐麓大斷崖(3.1K-2.4K、30分、拍照留念)—巴達岡遺址(1.0K、70分)—錐麓吊橋(0.1K、50分)—燕子口(0K、5分),全程含休息用餐及拍照留念,約7小時可以走完全程,視個人體力而定。
欲攀天險,先扶搖直上
一早起床天氣非常好,從房間陽台還可以看見從峽谷對岸越溪來到酒店花園的猴群們,也讓兩位女主角心情輕鬆不少,享用完早餐後,帶著酒店為大家準備好的野餐盒,一行人就往慈母橋出發。
兩位女主角在聽到此行會有「故事員」陪走時還一頭霧水,其實這是太魯閣晶英酒店貼心的服務,只要入住時事前預約,就有機會讓全台灣唯一的故事員陪著你走步道,不僅能瞭解歷史、探索生態,對遊客的安全也多一層保障。
擔任太魯閣晶英酒店唯一一位故事員(Storyteller)的張吳志輝(Asser),擁有客家人及阿美族血統,已在酒店服務18年,2年前由美工設計轉任故事員,為遊客述說太魯閣的歷史文化,並陪伴入住客人前往太魯閣附近各個步道健行,累計走過錐麓古道次數已超過50次,當兩位女主角聽到故事員說起自己的健行經驗時,驚訝之餘還覺得非常辛苦,Asser 則笑著說:「我這份工作每天上班就是走出戶外,很多人羨慕我呢!」
在 Asser 的循循善誘下,一行人從慈母橋入口緩步展開今天的行程,為了讓大家明白等一會兒要爬多高,Asser 特別指出溪谷南岸山上一棵葉子火紅的樹木說:「等等我們就會爬得和它一樣高!」對兩位女主角來說雖然有點仰之彌高,但風和日麗的天氣加上故事員一路說冷笑話逗大家笑,似乎無止境的爬坡路段竟然也就這樣完成了,在大夥汗如雨下的同時,赫然發現慈母橋的紅色鐵架已經在我們腳下,而立霧溪谷也在眼底豁然開朗。
在錐麓古道西段有一風景絕佳的路段,不僅可向東展望立霧溪谷,向西還能遠眺中央山脈和中橫公路,這裡也是過去日人開鑿古道時留影的地點,照片收錄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版的「山徑百年」一書中,Asser 秀出手機裡翻拍的老照片,要我們模仿先人合影留念,發思古之幽情。
在坡度漸趨平緩的古道上,可以眺望太魯閣峽谷九曲洞路段風景,有如羊腸小徑的中橫公路在腳下蜿蜒,狹窄的溪谷讓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立霧溪對岸的山壁也似乎近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安步當車享受陽光穿過林間灑在身上,好不愜意,不過山徑崎嶇、拍照留念時要小心腳步,也切勿將碎石踢(丟)下山徑,太魯閣峽谷岩層脆弱,不經意的舉動可能會引發大量落石或直接擊中下方數百公尺處公路上的車輛及行人。
飛鼠降落九芎樹,晶瑩剔透水晶蘭
在兩段忽上忽下的高繞路段之後,Asser 宣布我們已接近用餐的地點錐麓駐在所(5.6K)了,想到可以吃午餐,大夥的腳步都輕快了起來,抵達駐在所遺跡的空地時,巧遇另一隊健行遊客,不僅非常羨慕我們有酒店專屬的故事員帶隊,更想知道酒店為我們準備的野餐盒裡有什麼美味,其實簡單的飯糰、烤地瓜、蘋果和巧克力,正好足以填飽每個人的肚子,畢竟吃太飽,下午可能走不動呢!
飽餐之後就是淑霞期待已久的現煮咖啡,自稱每天早上都要一杯咖啡才會醒的她,從沒有在荒郊野外自己煮咖啡,我們用酒店房間裡的研磨咖啡粉和耳掛式濾紙,只要把水煮滾就能輕鬆泡出香濃的咖啡,啜一口咖啡之前先深呼吸的淑霞說:「山上泡的咖啡似乎特別香!而且看見別人羨慕的眼光,覺得這杯咖啡更好喝了!」不知是不是咖啡將兩位女主角帶回平日生活的節奏,兩人精神瞬間抖擻了起來,大步邁向下午更精彩的路程。
錐麓古道沿途生態豐富,遇見值得解說的場景或植物,故事員 Asser 也會隨時停下腳步,為兩位女主角述說生態的故事,例如有著光滑樹皮的九芎樹,就是飛鼠進行滑翔時絕佳的降落場,有經驗的獵人通常會以九芎所在地研判飛鼠的飛行路線,守株待「鼠」得來全不費工夫。
而錐麓古道上常出現的水晶蘭則是一種菇蕈類植物,只因晶瑩剔透的外型很像蘭花而得名,也因體積小不易被遊客發現,但只要有故事員隨行,保證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該注意的角落。
迷霧峭壁,驚險度不如預期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我們完成三分之二路段來到斷崖駐在所(3.1K)時,立霧溪谷已湧上滿滿的山嵐雲霧,Asser 說這是早上從太平洋吹進來的水氣被擋在燕子口的緣故,所以雖然這裡起霧下小雨,天祥可是晴天大太陽呢!
大夥穿過雨霧走向錐麓古道最著名的大斷崖路段,狹窄的山道加上雲霧氤氳,增添了幾分神秘感,然而腳下雖從萬丈深淵變成了棉花床,不過一失足就會粉身碎骨的事實卻沒有改變,只不過在少了視覺效果的情況下,大家通過步道僅兩三尺寬的路段時,腳步似乎比想像中更為輕鬆,而想要拍出「腳懸峭壁半空中」驚險照片貼上臉書的小花,即使留下些許遺憾,但她也發下豪語:「一定會再來挑戰!」
通過了不到1公里的錐麓大斷崖路段,就是一路下坡往燕子口,這段路程上的巴達岡2號吊橋,稍稍彌補了峭壁路段被雲霧遮蔽的遺憾,跨越幽靜溪谷的吊橋,即使雲開霧散後似乎還是深不可測,兩位女主角只能用大喊來聽音辨位,然而迴盪在溪谷中的聲音,卻讓人更有不知身在何處的迷失感。
經過巴達岡2號吊橋之後不遠,我們抵達了曾經擁有村落、小學、派出所甚至俱樂部的巴達岡遺址,兩位女主角對於深山林裡的曾經繁華感到驚訝,聽到 Asser 解說過去原住民是從山那邊的霧社挑著貨物來這裡交換時,兩人瞪大眼睛不敢相信,淑霞說:「我們走一天就快累垮了,竟然要翻過那麼多座高山來這裡做生意?原來我的業務工作不是最辛苦的呀!」眾人一陣哄笑後繼續上路,當兩位女主角對好像沒有盡頭的下坡路段漸漸不耐煩之際,象徵終點的錐麓吊橋適時地映入眼簾,兩人同時歡呼:「走完了!我們辦到了!」在吊橋的那一端,酒店的接駁車就像溫暖的家一樣,讓人暫時忘記這長達9個小時的疲憊。
既過癮又有成就感,還想挑戰一次
淑霞:「非關刺激,我找到了成就感。」
一走完就覺得好過癮!其實大家都很擔心我會鐵腿,但我只覺得有點痠而已,練瑜伽時拉筋更痛呢!其實在故事員的帶領下緩步慢走,加上練習瑜伽養成的調整呼吸習慣,反而覺得越走越輕鬆,最開心得當然還是在山上喝到咖啡啦!以往在我的想像中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每次都有咖啡喝,我一定會再來,不過錐麓古道全程都沒有廁所,對女性朋友可能不太方便,我也因此沒有喝太多咖啡。
關於大峭壁那一段起霧,我並不覺得可惜,因為我是上山來挑戰自我,平常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我的生活中沒有其他的事物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這也是我開始練瑜伽的原因之一,這次出發前我把走完全程設為目標,也很高興自己完成了,在雲霧中健行這還是第一次,以後搭飛機看到窗外的雲霧,總算不用隔著玻璃猜想在雲裡是什麼樣的感覺了,很多人來走錐麓古道可能是來尋找刺激,但我找到了我要的成就感。
小花:「錐麓大斷崖,又怕又想看。」
這一趟走下來收穫好多,因為我自己在網路上蒐集了很多資料,但實際走過發現上坡和下坡的路段並沒有其他人形容得那麼恐怖,雖然對膝蓋和肌耐力都是負擔,但我覺得每隔100公尺就出限一次的路標,讓我覺得路程不會那麼遠,整體來說錐麓古道雖然有難度,但一定可以完成,也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
雖然雲霧遮住懸崖路段,是個很大的遺憾,但轉念一想如果下面是深谷,我可能也不敢直接通過吧?而一爬上古道時也有幾段峭壁,那種看下去很害怕、但卻有種又怕又想看的快樂感,是這一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機會我會再邀請好朋友一起來走,因為想要拍出那種腳懸在峭壁上的超酷照片啊!另外,也有可能和幾位姐妹淘一起來享受酒店設施,沒想到山上的酒店服務等級也能這麼高!
錐麓古道對於健行遊客的技術考驗並不大,反而是步道長度構成對健行者腿力的持續性及體力的充足性有較高的要求,建議攜帶登山手杖前往,能減輕腿部負擔之外,在驚險的斷崖峭壁路段用來輔助行走,也可以讓心驚膽跳的遊客更有安全感。而能夠即時補充熱量的行動糧食如巧克力、餅乾等,一定要準備充足,還有富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等,在體力下降、腿部僵硬時可以迅速補充再上路。
看著兩位女主角在回程的普悠瑪號上睡得香甜,相信這次的健行挑戰必定會讓她們留下難忘的回憶。
健走主角
李淑霞
現任生活旅遊事業總經理兼墨刻出版社長,除了每週90分鐘的瑜伽課之外,並無固定運動習慣,但試圖以下班步行回家減緩工作與家庭間的忙碌節奏。對於健行的最大憧憬,僅是一杯在山上現煮的香濃咖啡。
吳苑如
筆名吳小花,曾任入口網站行銷公關工作,喜愛旅遊、攝影、游泳、烹飪等,並樂於探索新事物,雖然登山健行經驗趨近於零,但以有限膽識搭配緩慢步調,相信沒有自己走不到的地方。
花蓮白楊步道路線圖!走訪太魯閣水簾洞祕境
花蓮白楊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沿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步行至終點水濂洞,一路上聽流水、觀奇石,感受撼動人心的大自然力量。花蓮白楊步道路途平緩好走、景色壯闊,是個十分平易近人、老少咸宜的景點,沿途有許多隱藏細節,千萬不要只是埋頭疾走,本篇一次帶你看這些待發掘的美麗風景。
許久不去太魯閣,太魯閣已不再只是九曲洞、燕子口,境內多條健行步道各具特色,其中以立霧溪上游的白楊步道最受歡迎──步道平坦易行,坐擁氣勢萬鈞的山水之美,沿路隧道帶來尋幽探祕的刺激感,終點的水濂洞更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前往花蓮白楊步道觀奇岩怪石
過了天祥,路旁即見一處車輛禁行的隧道,此即白楊步道入口。花蓮白楊步道途經7個隧道至水濂洞,全長約2.1公里,是1984年台電為「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開鑿的施工道路之一。後來因有破壞太魯閣生態之虞、受到各界抨擊而終止,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改設觀光步道,得名自步道末段的白楊瀑布,多水、多隧道成為白楊步道最大的特色。
通向步道的入口隧道為全段最長,約有380公尺,幽暗潮濕,隧道頂壁滴水不斷,光線自隧道彼端遙遙照入。暱稱小蔣的在地導遊蔣育璿示意我們放慢腳步,打開手電筒,讓我們仔細觀察裸露的岩壁:質地粗糙的砂岩與色澤斑駁的大理岩,錯落出猙獰紋理;氧化的銅鐵質染就了一縷縷藍黃異色,如壁畫般嵌飾岩中;自岩隙溶出的乳白色碳酸鈣,形塑了滴水的路徑成流石,是初始成形的石簾;在手電筒的照射下,石英質閃爍著細碎晶瑩的光如異星。
自太魯閣的岩石看台灣島的形成──以珊瑚為主的生物遺骸,在淺海層層堆積形成石灰岩,經造山運動的高溫高壓變質大理岩;菲律賓及歐亞板塊碰撞,將台灣島推出海面,褶皺作用造出中央山脈;東部地區在河水沖刷下露出大理岩層,並下切侵蝕成為今日的太魯閣峽谷。看不盡千姿百態、形貌各異的岩紋,都在無聲訴說著屬於台灣島的過去,無怪乎熱愛地質的小蔣直說:「來到花蓮白楊步道,最重要的就是看岩石。」
出隧道口別有洞天的壯闊景色
走出花蓮白楊步道的入口隧道,景色乍然開闊,只見瓦黑爾溪自右方繞饅頭山順流而下,將在步道中段匯入塔次基里溪(たつきり,為「立霧」的日文發音),最後與大沙溪合流為立霧溪。越過水泥橋,正式踏上白楊步道,右側山壁、左側溪谷,因連日大雨,湍急而混濁的溪流夾帶了大量泥沙,水聲隆隆,聽來有幾分可怖。
這一日天氣晴朗,湛湛藍空灑下美麗日光,苦楝、九芎、山黃麻、山鹽青、五節芒等草木交舞了漫山蕪綠,岩壁上密密生了蘆竹、萬年松和地衣,大冠鷲盤旋高空,一派愜意悠閒,和底下水勢形成強烈對比。小蔣一面走一面解說:原住民以山鹽青攝取鹽分、地衣是空氣指標、樹梢上一窩窩的是蟻穴、原住民採月桃葉蒸小米飯、綠色片岩和砂岩的不同、生態工法的邊坡防護,並教我們如何判斷山壁有無落石危險。
在第二至第四隧道之間,每進入一個隧道,小蔣便慢下腳步,引領我們觀看隧道的風景,如第二隧道口瓦黑爾溪與塔次基里溪的合流、第三隧道的石簾、第四隧道口的苔岩流、極其難得的漩渦狀片岩褶皺…白楊步道有著太多等待旅人發掘的隱藏細節,如果只是埋頭疾走,將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殊為可惜。
聽塔次基里溪的濤濤水聲,再次感受白楊步道的鬼斧神工!
花蓮白楊步道的前半段重點在於踏青觀岩,而在第五隧道後,便進入了「聽流」的境界。在第五隧道內,小蔣要我們在黑暗中閉上眼睛,感受溪流的力量──塔次基里溪的水聲濤濤,洶湧有如萬馬奔騰,萬鈞氣勢紛至沓來,撼動千山,經山壁傳送至耳膜敲擊入心,令人心神動悸、震顫不已。
自山壁狂瀉而下的白楊瀑布絕美景觀
第五隧道出口是一彎半月形拱頂,以塔次基里橋連結對岸,這裡也是塔次基里溪與三棧溪的合流處。強大水流沖擊橋柱,在橋下先是挖出一方深潭,又爭先恐後地往下游飛衝而去,造出著名的掘鑿曲流地形。對比塔次基里溪的慷慨激昂,三棧溪的姿態卻是優雅如詩,自山巔垂下一系飛瀑,一跌三頓,在谷底匯集成一漥澄清碧綠的小塘,名曰「白楊瀑布」,原名「達歐拉斯」,得名自鄰近一處泰雅古部落,意為斷崖瀑布。小蔣說,從前塔次基里溪的水色也是清的,但921大地震影響了太魯閣的地質結構,自此每逢大雨,塔次基里溪都會帶下大量沙石,淤積成湖,落石崩壁也益發常見。
花蓮白楊步道終點站:水濂洞
第六、第七隧道之後,即是花蓮白楊步道最著名的「水濂洞」。換上雨衣踏水入洞,貼著山壁一徑行走,只見隧道頂壁的多處滲水,噴洩成一道道水幕,是為奇觀。水濂洞的形成,其實是山頂有一方水塘,開挖隧道時不慎鑿破頂壁水層而成,因為有岩層鬆動的潛在危險,所以並不鼓勵遊人入洞。水濂洞後方可見第二水濂洞,其後有路往更深的山區,但因為多處崩塌無法通行,第一水濂洞即是白楊步道的終點。
花蓮白楊步道沒有人聲雜沓,沒有成排的遊覽車,在難得的悠閒靜謐之中,重新認識了太魯閣的自然之美,這才發現有許多古老故事正待細細挖掘。一路上也聽小蔣說了不少921之後太魯閣的地質結構問題,不禁想走馬看花式的大量觀光客是否適合太魯閣,而也許小而精緻的生態之旅才是大勢所趨?畢竟要領略太魯閣的美,驅車行經的來去匆匆已然不夠,必得親身走入那重山峻嶺之中。
花蓮太魯閣白楊步道交通及詳導資訊
太魯閣白楊步道
access 台八線中橫公路167.9公里處,亦可於花蓮火車站搭乘花蓮客運1126、1133、1141號或台灣好行太魯閣線至天祥下車,沿中橫公路上行約800公尺即可抵達白楊步道口。
note 花蓮白楊步道沿途多水、多洞、多落石,建議攜帶雨具和手電筒,並戴安全帽以確保安全。步道開放狀況不定,建議出發前向天祥管理站、或上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查詢相關資訊。請將帶來的雨衣自行帶走或置入垃圾筒,請勿將雨衣塞在欄杆縫隙,以免被風吹下溪谷造成環境污染。請勿餵食台灣獼猴及其他動物鳥類,影響其自然習性。
太魯閣國家公園
web www.taroko.gov.tw
花蓮在地導遊 – 蔣育璿
tel 0912-260-388/0909-00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