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和歌山:高野山、熊野古道、那智山與太地町,在山海之間靜聽大地與千年信仰

提起和歌山,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信仰、山林與大海交織的畫面。千年佛教聖地高野山、世界遺產熊野古道、鯨豚悠游的太地町……這趟旅程,走過信仰與大地共鳴的人文風景,也聆聽流淌不息的土地詩篇。

和歌山位於紀伊半島,廣袤山林帶著悠遠氣息與神秘色彩,千百年來,這裡被視為神明居住的聖地,神道與佛教在此交融並存,為層層疊疊的群山與海岸染上濃厚的信仰底色。

冬末春初的和歌山,旅人不多。近零度的空氣冷冽澄澈,卻讓思緒格外清晰平靜,呼出的白霧輕浮鼻息間,凝結又散去,耳邊只剩呼吸聲,與踩過落葉的沙沙聲響。來到此處,不一定是為了信仰,走過山林、古道、溫泉與海岸,感受信仰與土地、山與海的交會,發覺埋藏在日常喧囂下的自我,這是屬於和歌山的旅行意義。

高野山:千年信仰裡,將身心歸零
從機場乘車前往高野山,窗外風景由城市輪廓轉為寺院與杉木林錯落的景致。冬季晴天裡,藍天與白雪、古寺相映,飄落的細雪在陽光下閃耀著,偶爾能聽見樹梢積雪滑落的悶響。當地人笑說,這是弘法大師以晴雪迎接來訪的旅人。

1,200多年前,弘法大師創立佛教宗派真言宗,並於高野山建立眾寺院,山中曾遍佈超過2,000座寺院,信仰的脈絡延續至今,現存的117座建築依然靜靜散落在廣闊山林間,訴說著過往的繁盛。

奧之院,是高野山最神聖的所在。綿延的參道兩側是日本最大的墓園,古老杉樹下,歷史名將與現代企業慰靈碑並列而立,氛圍莊嚴卻不森冷,彷彿後人的緬懷與感謝都沉澱於此,陽光穿透林間,微微映照出溫暖氣息。參道盡頭是弘法大師御院,傳說弘法大師肉身至今仍在其中禪定,為世人祈求幸福,信徒每日供餐也未曾間斷。他們說,即使世人不信大師肉身仍存於世,但這份信念牽引著世界各地的旅人齊聚於此,光是這樣,就已足夠。

傍晚入住宿坊蓮華定院,晚飯前參加「阿字觀」冥想,靜室微光映在榻榻米上,僧侶低聲引導我們跟著呼吸的節奏,慢慢把雜念放掉,讓心緒沉澱。晚餐是素雅的精進料理,嚐著細緻的高野豆腐與胡麻豆腐,乾淨溫潤的滋味在口中輕輕化開,此刻,身心彷彿一同歸零,有種說不上來的踏實感,像是終於和這座山對上頻率。

熊野古道:用雙腳走進信仰的核心
千年前的平安時代,皇室與貴族從首都平安京啟程,花上一個多月翻山越嶺,走向融合神道與佛教的熊野三山。這條信仰之路,逐漸延伸到平民百姓,成為千年來無數人踏過的朝聖之路。

古道沿途散佈眾多王子神社,王子即「神明的孩子」之意,在古道上庇佑並指引參拜者。從發心門王子啟程,腳下是覆滿落葉的石板與泥土路,兩側杉木與檜木林直指天際,冬季山裡空氣冷冽,走沒多久,指尖已經有點僵,幸好行前準備了防寒帽和手套,不至於太過狼狽。途中在森林之床(森のベッド)躺下休憩,仰望天際,嵾天巨木彷彿從我身上生長而出,微風吹動樹梢,光影隨之微微顫動,我感覺自己被這片土地接納了。

過去的熊野古道險峻,未開發的山路、野獸出沒、山賊肆虐,平安走完並非易事;如今古道已較為平整,但盤根錯節、苔蘚覆蓋的山路依然考驗著步伐,解說員提醒,古道上的每一步都連結著千年信仰與祈願,今日的我們不只是為了蒐集朝聖之路紀念章而走,更該專注於步伐與自身狀態,別忽視安全。


冬季的熊野古道日落得早,下午3、4點山裡就逐漸昏暗,我們在這之前離開山林,抵達熊野三山之一的熊野本宮大社,低調內斂的檜木屋頂是由匠人年復一年維護著,神社內主祭神明與佛教中的諸佛相對應,得以見神佛習合的文化。再往下走,來到熊野本宮大社舊址──大齋原,舊社殿在1889年的洪水中被摧毀,如今空曠田野間建造了日本最大鳥居,靜靜守護曾經的聖所。

結束健行,前往川湯溫泉的仙人風呂,雙腳浸入熱煙裊裊的野湯中,身體的疲勞與寒意瞬間被掃淨。每逢颱風過後,村民們背著土石進山修補熊野古道,有時結束後會來此泡個溫泉再回家,正是這樣的日常,使得熊野古道如今仍承載千年信仰。

那智山與太地町:信仰與大海彼此凝視
熊野那智大社,是熊野三山信仰的另一座象徵,代表著與現世結緣。大門坂茶屋提供男女與孩童的平安服飾體驗,換上平安服飾,肩膀繫上除厄淨身的紅色「懸帶」,胸前掛著存放護身符及藥品的「懸守」,化身平安時代貴族,踩著大門坂的石階拾級而上。山頂神社旁佇立著古老的巨大樟樹,粗壯枝幹順延朱紅屋頂蔓延,讓人相信此處是受到神明眷顧的。回頭望去,層層山霧中,那智瀑布如白練垂落,與赭紅的青岸渡寺三重塔相映,是神域裡最動人的風景。

午後,來到太地町,這座曾以捕鯨聞名的海岸小鎮,如今逐步走向保育與共生的新篇章,臨海而建的鯨魚博物館,結合水族館與文化展示空間,細細記錄著捕鯨文化的歷史記憶,也透過互動展示與多國語言解說,詳細介紹鯨豚的生態與習性。館外直接引海水進入豢養池,讓海豚悠游於與大海相連的廣闊水域中。踩在冰涼海水中,海豚靈巧地繞到身旁,依飼育員指示輕輕伸手,觸摸海豚柔軟濕潤的肌膚,那瞬間的悸動,讓人不禁想更深入了解這些美麗而神秘的生物。

捕鯨文化的延續與海洋保育的共生,是太地町至今仍持續面對的課題。海豚自水面躍起又沉入,漣漪在陽光下閃耀,像是記錄著這座小鎮與大海對話的痕跡。
高野山
web www.koyasan.or.jp
蓮華定院
add 日本和歌山県伊都郡高野町大字高野山700
web www.rengejoin.jp
熊野古道
web visitwakayama.jp/zh-TW/stories/kumano_kodo
熊野本宮大社
add 日本和歌山県田辺市本宮町本宮
web www.hongutaisha.jp
仙人風呂
add 日本和歌山県田辺市本宮町川湯
大門坂茶屋
add 日本和歌山県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山392-4
web nachikan.jp/activity
熊野那智大社
add 日本和歌山県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山1
web kumanonachitaisha.or.jp
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
add 日本和歌山県東牟婁郡太地町太地2934-2
web www.kujirakan.jp
空手玩2025大阪世博!新大阪站增設1,300個行李寄存設施,幫你緩解行李不便!

拿著行李,總覺得搭車、遊玩不方便嗎?現在新大阪站有新的解方,讓國際遊客更加便利!

營運著機場接駁、豪華轎車包車、MK Taxi、觀光巴士的日商 MK 株式會社,是不少人旅行好幫手,亦有開設中文窗口服務台灣旅客。為了迎接世博及眾多國際旅客,緩解人們攜帶行李的麻煩,MK 集團宣布於2025年4月1日起,在鄰近 JR 新大阪站的商業大樓「arde!新大阪」內開設新的行李寄存設施,預計將可儲存1,300個行李。

出站即可置物,空手玩樂好方便
為了讓世博會順利進行,世博主辦及維安單位祭出限制,大件行李將不可帶進會場,遊客被要求要將行李寄存在行李托運處。雖然世博會主辦方已在4個鄰近車站建造約可存放6,000件行李的設施,但據說容量還遠遠不夠。因此,MK 集團,決定在新大阪站開設行李寄存設施,並配置能說各國語言的服務人員。

全新的行李儲存點位於 arde!新大阪2樓,出了新幹線中央檢票口,搭乘手扶梯即可看到,僅步行1分鐘距離。該站位於新幹線和 JR 西日本常規路線與新大阪站禦堂筋地鐵線的轉乘線上,旅客若要前往世博會場,可搭乘中央線到本町站,到達新大阪站,然後換乘禦堂筋線。這對於攜帶大件行李乘坐新幹線的旅客來說十分方便。

MK 新大阪 Luggage Station
price 臨時存放1,000日圓/天起,「新大阪站-大阪市區住宿」行李配送2,500起,「新大阪站-京都市區住宿」行李配送3,5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