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餘料重生文創工藝品!飽含歷史風韻的台灣檜木完美轉型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重生與紀念
當提到國立歷史博物館,腦海中是否浮現那座屹立於臺北南海學園內的紅牆綠瓦建築,或是夏日裡倒映在荷花池中的靜謐景色?這座擁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博物館,陪伴許多臺北人,共同漫步於這座城市的心臟,見證著無數歷史瞬間。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1955年成立,是國民政府遷臺後設立的首座國家級博物館,整個博物館本身就如同一件具有史紀念價值的展品,館內藏品豐富多元,包括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歷、石刻佛雕、玉器、民初家具、戲偶、書畫等。經過5年餘的閉館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於今(2024)年重新對外開放,2025年即將迎來建館70週年,史博館發表一系列建築餘料再應用的產品,與大家共同歡慶這個重要的時刻。
舊建材新應用: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木製小品
為了迎接國立歷史博物館70週年慶,並象徵博物館從歷史邁向新生,史博館攜手臺灣新銳設計品牌甘溫工作室,將整修過程中拆下的木製扶手轉化再運用,承載歷史記憶的舊檜木透過創意注入新生命,打造一系列獨一無二的文創商品,代表傳遞博物館典藏品的文化與文資保存的重要意義。
史博館整建拆除的木材保存完好,且是珍貴的臺灣檜木,在檜木禁採的今日,這份難得的素材更顯珍稀與非凡。史博館洪世佑館長表示,拆下的木材不僅是建築材料,更見證了歷史建築的價值:「扶手是用臺灣檜木製成的,這些材料在當時就極為珍貴,甚至是文化資產。」洪館長強調,此批具有歷史意義的木材將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傳統與現代的巧妙結合
設計師郭樂在深入研究史博館館藏後,決定將書法大師于右任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草書八聯屏》作品融入設計,創作出手帳印章,內容包括「我是大美術家」、「有貢獻之文物」、「努力成為歷史」。手帳印章既是致敬于右任的草書藝術,也為商品注入了深厚的歷史意義。對於喜愛手寫字的民眾而言,這些印章不僅實用,更以其文化底蘊成為精緻的生活小物。
此外,設計師也結合史博館典藏品,將民間「福祿壽」三仙吉祥圖飾,以及常見於傳統糕餅刻模的圖樣,精心刻印於產品上;手工串製商品上的每一個繩結,精緻細膩,象徵傳統工藝的延續與對文化的致敬。
荷花池的靜謐與藝術再現
提到國立歷史博物館,怎能不想起後方那片迷人的荷花池?這片荷花池不僅是許多臺灣人記憶中的美好風景,更是多位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之源。其中,名家常玉的《荷》與《荷花》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設計師郭樂將這份靜謐之美融入設計,結合常玉畫作與史博館建築,創作出木製名片座。這款名片座以博物館檜木扶手剩料製成,由於檜木材質散發著清新芬芳的香氣,木材雖經歷歲月洗禮,然而每次打開名片座,都能聞到臺灣檜木的天然香氣,增添嗅覺感官的體驗與記憶連結,完美詮釋了史博館「越陳越香的歷史風韻」。
獨一無二的歷史收藏品
史博館洪世佑館長特別強調,這些木料極為珍稀,因此每件文創商品的誕生都獨一無二,無法複製。每塊木材的年輪與木紋皆不同,不僅記錄著大自然的印記,也承載著博物館的歷史記憶。甘溫工作室以細膩的手法設計與打磨這些木材,讓每一處細節都體現對歷史的深深敬意。商品包裝更巧妙地設計成一本書的形式,當你打開它時,不僅獲得了一件精美的文創商品,更像是在翻閱一本蘊含豐富歷史意義的「歷史書」。這本「書」帶來的不只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深刻的心靈體驗。無論是設計、包裝,或是木材上微妙顯現的痕跡,都在低聲述說著博物館的故事。
隨著史博館的重新開放,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文創商品也將成為您的珍貴收藏。無論是作為紀念品還是藝術品,這些商品都能讓您感受到史博館的歷史氛圍,並帶走一份獨特的記憶。史博館誠摯邀請您,來到這片位於臺北市中心卻別具靜謐之美的文化園區,欣賞館內的珍貴展品,同時帶回一份紀念,讓歷史在您的生活中延續。
這些來自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獨特文創商品,用珍貴的臺灣檜木製成,每一件都蘊含著對臺灣歷史、文化與藝術的敬意。無論是來自史博館的歷史木料,還是設計師精心雕刻的細節,這些商品的價值與意義都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增長。來一趟臺北,探索歷史,感受文化,並帶回一份歷史的印記。
甘溫工作室 ╳ 國立歷史博物館全新跨界合作計畫
place 系列商品將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店(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1樓)及史博館精選商城同步販售。
date 2025年1月起
web (史博館精選商城)www.nmhshop.com.tw
延伸閱讀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新館「大溪創生館」:推出常設展「大溪知己」、在老城裡創造一座「會思考的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的體驗,在當代能有什麼樣的詮釋與可能?一直致力推動生態博物館精神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即將迎來又一新館——「大溪創生館」,並以「大溪知己」作為開館第一檔常設展。期許成為一座「會思考的博物館」,希望為大溪注入進化型的文化體驗!
大溪創生館的建築由有「建築詩人」之稱的簡學義建築師所設計,整體以「未來創生於傳統」為設計理念,使用現代建築形式,在極簡風格當中以玻璃帷幕牆融合大溪老街的牌樓立面元素、並以頂層木屋架的設計詮釋經典的木藝文化,讓傳統、現在與未來在此疊加融合,也猶如一座公共藝術品,展現大溪文化的新風貌。
常設展「大溪知己」則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與衍序規劃設計共同打造,籌備歷時超過2年。以關鍵字「知己」作為概念出發點,帶領觀者用不同的人物、時代、視角,進入一場「與大溪知己」交朋友的探索之旅。不僅有很多新思維融合史料的巧妙呈現,記錄在地當下發生的生活紀錄,衍序更與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叁式 Ultra Combos 聯手訓練了一位熟識大溪歷史風土語言的人工智慧館員「DaxiScape」,帶領人們見識觀展互動的新可能,也讓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耕耘已久的生態博物館精神能以嶄新且更靈活的形式延續。
打造「鮮活有機」的常設展!透過「大溪知己」展,讓每個人都變成大溪的知己
「大溪知己」常設展以「知己好友」、「知己履歷」、「成為知己」、「知己 Plus」4個展區構成,4個命題各有對大溪的不同探索。
首先從「知己好友」啟程,大溪在地好友們化身為 YouTuber 帶路,引導觀眾認識改變大溪的行動者們:透過影片、生活物件、特報形式,講述這些大溪在地好友們的故事,並由他們引領大家深入體驗在地生活。「知己履歷」則以大溪城市變遷大事紀為主角,說明形塑大溪的各種關鍵時刻,透過景物今昔對照,呈現彼時與此刻,感受大溪每個當下的改變。「成為知己」打開了「大溪學」的背後資料庫,由大溪資料庫訓練而成專屬大溪的人工智慧館員「DaxiScape」也在此,邀請大家一起創作出大溪的想像風貌,持續體驗創造與學習。而最後的「知己 Plus」則展示大溪在地好友們的作品,看他們如何表達大溪、展示大溪,讓更多人感受大溪;每位來到大溪的訪客,都可以與這些大溪知己共同學習、交流,實踐生活中的文化行動。
延續生態博物館之精神——「大溪人的生活即是收藏。」在展中回溯過去大溪構成的軌跡,同時看見當下此刻在地人的生活文化,也在參與展覽的過程中為明日的大溪留下紀錄⋯⋯鮮活的「大溪知己」展,不只讓人們在展覽當中知悉大溪,也正在發現這座老城的新可能。
一種共創想像的互動實驗,前所未有的「DaxiScape」,以 AI 科技帶你看見新大溪風景
大溪創生館開幕後,每天都有許多大溪人前來「大溪知己」與人工智慧館員「DaxiScape」一同創作。在這裡,就像進入博物館的心臟,可以與其合力創作一幅近未來的新大溪風景,展現在博物館偌大的數位牆上,最後觀者可以拿到一幅繪有新大溪風景圖像的實體明信片,同時這幅圖像也會上傳至雲端,持續豐富大溪資料庫文本,收藏著各種對未來的想像。在「大溪知己」計畫中,衍序規劃設計與參式 Ultra Combos 先透過對 AI 人工智慧傳授大溪3百年來的各種風土意象,累積了資料庫後,進而嘗試讓 AI 進行創造。演進至今,「DaxiScape」成為一位非常了解大溪,並且能與人們一起創作互動的好夥伴。由大溪資料庫墊基人工智慧創作的方式,活絡了豐富性、創造力,也翻新觀展體驗的互動性——成就「既當代又近未來」的體現。
一個故事永遠看不完、聽不膩,每天畫出不同大溪風景的「大溪知己」展,全館無需門票,歡迎隨時造訪。祈願大家在這裡體驗更多視角的大溪,邂逅更多大溪知己,也成為大溪知己。
大溪知己 One with Daxi 常設展覽
add 大溪創生館(桃園市大溪區中山路48號)
time 09:00~17:00(每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