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輝 ╳ 港仔玩樂台灣:下路仔米苔目的 Less Is More
時尚界的搭配哲學有所謂的 Less is More,港仔亦設定了「少是多」的規條在覓吃路途上。
這家小攤那間餐廳,明明很喜歡,偏偏不常來,怕味蕾習慣了會膩,從此不再愛。寧何偶爾為之忍耐到真的受不了才動身,這樣每次吃著皆覺新鮮,令每次重臨都是初戀。
解釋了港仔為何只光顧下路仔米苔目廿多次於首吃至今十多年間,但是上一次和這一次相隔真的有點久,橫跨疫情前的2019至疫情後的2024。再次踏足在睽違五年後,內心興奮又難免忐忑,怕她不再好吃如回憶中的美味,結果一切原來都是「想多了」。
以米苔目打下根基獲得好名聲的下路仔,好吃猶幸如昔沒走樣變味。
米苔目非自製,來貨卻絕不馬虎的米漿純度高,軟綿微 Q 帶米香,乾濕兩款口味尤其愛後者,湯頭肉味鮮活加上豬油蔥香有種一脈相承的味美,最愛先從原味開始品嚐,半碗過後加入店家自製辣酸菜來添風味增層次,令好味再加分。
以為米苔目的湯頭很出色,誰料山外有山,來碗肝連湯或嘴邊肉湯吧,你會臣服於其肉味厚湯汁濃,既有酒香,還有薑絲的脆度口感,加上滿碗的肉,愈吃愈過癮,多飽都要來一碗。
下路仔的黑白切同樣為人樂道,好評在於新鮮,加上汆燙得宜,完美呈現出豬肉的鮮內臟的甜,不管是粉腸、小肚卷、豬肺、豬皮都都不乏捧場客。港仔則愛脆管、豬舌,再來一塊吸滿了湯頭美好的滑嫩油豆腐,誓要吃到小腹凸出才離開。
販賣好吃,下路仔還提供人情味。
從前阿嬤老闆娘一人經營時,忙得不亦樂乎仍保持態度親切不失禮儀,深受顧客好評。
曾和她攀談在客人不多時。
「七十多歲了。」
「我已經是第三代。」
「假日孫兒會來幫忙。」
阿嬤告訴港仔說。
可惜在下台語不靈光,她的侃侃而談只能理解兩成內容,但對她數句話語下來已經一臉笑咪咪的表情可愛印象深刻。
再度重臨在數年後,麵攤、招牌甚至是味道依然,但下麵切肉已由兩位勤快年輕人負責,應該就是從前阿嬤口中的孫兒,美味傳承順利由新一代接棒。
正在心中納罕阿嬤是否已退休,她最終登場在客人漸多時。
看著一老兩少顧著攤奉著客,阿嬤有時簡單一句作指揮,年青的立即用行動來回應,是家人間的默契,亦流露出了一種幸福的氛圍。
這樣的美好,不怕多一點,管他什麼 Less is More,特別在亂七八糟的後疫情時代,很受用。
吳家輝 ╳ 港仔玩樂台灣:感覺幸福吃點甜・滿哥甜品坊
「吃糖水」早已約定俗成是香港生活的日常。
同事朋友晚飯後要續攤,都說:「吃糖水去。」
繾綣依依捨不得回家的情侶,糖水店成為當日行程最終站。
酒吧步出,以糖水解酒也大有人在。
如港仔不愛甜亦為其食療養生之效照吃不誤。
最愛口感滑嫩咕溜的雪蛤,不管是原盅椰皇燉或是簡單輔以冰糖木瓜都能補我虛弱氣管和呼吸道,另一選擇是桑寄生蓮子蛋茶,在傳統的口味中還對肝腎有益,又能寧神安眠。
可惜港式甜品沒有在台灣大流行,卻不代表吃不到。感恩落戶松山區的滿哥甜品帶來港味甜食,而且店在台北但營業時間卻非常香港至凌晨一時才打烊,讓大家可以輕鬆到來吃點甜,所以不僅走紅於在台港人圈子中,同時吸納不少台灣粉。
經營幾年間,早已發展出招牌好吃和人氣美食,如楊枝甘露、芒果/榴槤班戟、鮮果鮮草凍,港仔則會點來花生椰絲擂沙湯丸在這些熱門選擇中,不因她外表比一般只舖花生粉還多了椰子粉的更上一層樓,或是內餡的黑芝麻出現流心的入口舒服,最重要是可以和朋友同伴分享一起吃的眾樂樂。
如果擂沙湯丸是頭盤,傳統養生甜品肯定是主菜。
首選是芝麻糊。
對她的偏愛,來自從前住在外婆家的小時侯,有一挑著擔子的攤販不定期在晚上出現叫賣芝麻糊,喜好甜食的外婆總會買來兩碗一家人珍而重之分著吃。現在每回吃到嚐到,總會回想到當年光景。
回憶的美好,也要食物水準來襯托。滿哥的芝麻糊香而不死甜,可以單點,又能和其他甜點如燉奶、核桃露、杏仁糊結合成一碗兩口味,最難得芝麻、核桃和杏仁都採當天研磨,把傳統甜點製作工序在台灣土地上貫徹執行。
對順德燉奶和薑汁撞奶亦情有獨鍾,前者的奶香濃,配上冰糖清甜,無論熱吃或冷奉,都會吃出愉悅好心情,感覺微妙;後者的薑汁牛奶配,不僅在甜和辣中,對腸胃不適起食療之效,從液體結合成固態的科學,首度出現在不發達的百多年前華人社會民間中,前人的美食智慧殊不簡單。
可惜桑寄生蓮子蛋茶和燉雪蛤沒有出現在滿哥菜單中,只能偶爾用蓮子燉木瓜雪耳來代替,是聊勝於無的自我安慰。但相對從前不愛甜,現在能吃一點,才能憑藉「吃糖水」來懷念我家我城,何嘗不是口味上生活上的小進步?
朋友曾說曰:「吃點甜會感覺幸福。」
終於能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