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空靈音符舞進當代科技,雲門舞集《毛月亮》攜解答再度回歸
生存的意義是什麼?席捲全世界的新冠疫情,不由得讓人想更深一層探索箇中奧義,國家兩廳院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將呈現雲門舞集《毛月亮》,以狂放原始身體叩問當代科技議題,2024年3月7日起再度登上國家戲劇院,要與觀眾一起尋找解答。
存在於北大西洋上,人口僅有33萬的冰島,卻是一座創造力無窮盡的藝術天堂,在北歐傳統的薰陶中再受到獨特風景以及神話故事的影響,冰島藝術文化如同極光般清澈虛幻卻又充滿魅惑,也孕育出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彷彿滌蕩靈魂所有的空靈音樂,特色鮮明的搖滾天團席格若斯 Sigur Rós 從大自然獲得啟發的雲門舞集《毛月亮》在2019年獲得極大迴響後,暌違五年、藝術總監鄭宗龍攜手席格若斯 Sigur Rós,分享台灣省思與冰島搖滾撞擊而成的動人共鳴。
雲門舞集鄭宗龍年度鉅獻《毛月亮》
在強勁有力的宇宙節拍裡律動,大自然賦予人類所感知的最原始節拍,肌肉展現無盡張力與美感,對應著象徵現代無所不在電子訊號的大型 LED 螢幕,雲門《毛月亮》2019年於戲劇院首演時造成一票難求盛況,2023年疫情過後至歐洲巡演,獲得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盛讚「非凡的技藝,巧妙的變幻,舞蹈的壯麗與靈性並存」,2024年3月再一次席捲全臺灣。
月暈俗稱毛月亮,源於古人所說「月暈而風」,暗喻事物即將轉變的徵兆,特別是在大疫之後重新登台的《毛月亮》更像是預言示現,在亙古不變的月光照映下,影像、空間與舞蹈加上席格若斯 Sigur Rós 的音樂引導,真實的舞者與虛擬的科技形成美麗奇異又充滿不確定性新宇宙,究竟當代科技最終會將人類帶往哪裡?鄭宗龍編作的《毛月亮》呈現全新領悟,加上席格若斯 Sigur Rós 清靈幽遠的音樂,獲得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藝術首獎的剪紙藝術家吳耿禎,則是與世界劇場設計大獎的王奕盛以三大幅 LED 巨型螢幕與鏡面地板打造出魔幻舞台,呈現月光穿透雲層折射22度角的銀白空朦光暈。
2024 TIFA 雲門舞集 鄭宗龍《毛月亮》
add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國家戲劇院)
date 2024/3/7(四)~2024/3/10 (日)
web 售票網址 www.opentix.life/event/1717896924786077696
台北雙年展駐地音樂創作!北美館聯手紐約雕塑中心推出「小世界影院」,第3場計畫《交聲響音》於2/21~3/17登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Small World),由臺灣獨立策展人周安曼(Freya Chou)、貝魯特當代藝術中心總監及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和紐約資深作家與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共同策劃,呈獻來自20多個城市共58位藝術家與音樂人的多元面貌,自11月開展至今已吸引超過10萬名訪客入場參觀,開幕週期間舉辦數場藝術家對談、即興演出、唱片聆賞和 DJ 派對等一連串豐富的活動,回歸疫情前的雙年展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繼「2020台北雙年展」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展出之後,北美館再度與國際藝術機構促成合作。得之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ARTWAVE—臺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的資源挹注,開幕期間北美館邀請國際館舍負責人及策展人來臺,推動在地藝術與國際鏈結交流,當中獲邀來臺的紐約雕塑中心(SculptureCenter)對於本屆雙年展議題極為關注,因此主動邀請展出中的「放映單元」及精選錄像作品,定名為「小世界影院(Small World Cinema)」,於今年1月25日至3月25日在其館所展出;透過多組藝術家的20餘件作品,包含臺灣藝術家李亦凡、蘇郁心、陳瀅如、王雅慧及臺裔美籍劉艾真與葉致甫等,探討個人如何對應多變而不可掌握的世界並尋求解答。
聲響與音樂作為串連「小世界」的重要媒介
本屆雙年展將北美館其一展廳打造為以音樂和聲音為主的 Music Room,由3組來自不同的音樂人擔任計畫主持,分別邀請長期在專業領域深耕的音樂創作者駐地研究,舉辦論壇、聆賞活動和即興演出等多元計畫,試圖以獨特的工作方法再現個別社群豐沛的能量。值得一提的是,Music Room 在非演出期間將回播各場活動的聲響紀錄,試圖於現場演出之外,打造一個專注聆聽的感官體驗,錯過的觀眾亦可聆賞精彩片段。
首場 Music Room 計畫《前 DJ》已於2023年12月揭開序幕,由計畫主持人 dj sniff 邀請唱盤樂手、作曲家和表演者展開為期一週的駐館創作,並舉行3場公眾活動。該計畫以 dj sniff 對實驗性唱盤藝術史的介紹講座作為開場,接續臺中唱盤音樂人 DJ 誠意重從自身創作過程出發,分享臺灣90年代實驗音樂的歷史進程;第2場舉辦來自多倫多的科幻風格唱盤音樂人 SlowPitchSound 和英國新堡唱盤作曲家瑪麗安.雷札伊(Mariam Rezaei)的論壇,隨後由 dj sniff 主持圓桌討論,與3位音樂人共同探討唱盤藝術的實踐與身體、機器和歷史間的相互關係;最後一場則由四位音樂人以獨特的表演形式,連袂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饗宴。未來他們也將限量推出混音錄音帶,展現駐地期間的音樂實踐與靈感來源。
第2場計畫《好客幫》由活躍於印尼的音樂人、藝術家、策展人朱利安.亞伯拉罕(「多加」)(Julian Abraham 'Togar')與 Wok the Rock 策劃,2位於2024年1月7日至27日在臺駐村,延續著主客之間所具有「接待」與「傾聽」關係,籌辦各式聚會,包括對話、聆賞活動、即興演出、卡拉 OK 派對、音樂會、電影放映等,試圖發掘印尼與臺灣之間的音樂連結。2位計畫主持人踏訪了在臺的印尼移工社群,並邀請印尼台灣流行音樂局(ID-TW Pop Bureau)、吳庭寬及尤基合成器樂隊(Yogi Music)、羅仕東(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和賴宗昀(失聲祭),以及吸膠少年等4組音樂人/樂團,希望將印尼、臺灣文化中另類的社交網絡分享給大眾。
第3場計畫《交聲響音》將於2月21日至3月17日由聽說聲音工作室主持。聽說是一間位於臺南的聲音工作室,由藝術家張惠笙與奈鳩.布朗(Nigel Brown)共同經營,該工作室鼓勵人們參與和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聆聽實踐與聲音創作。《交聲響音》延續主客關係的討論,分別規劃 「三人駐」與「三人留」,邀請十位藝術家連續3日駐場,每日均有3位藝術家在場,並按照交錯的時間表輪換。活動以開放即興的狀態與觀眾互動,而這些互動的產出之物,將於駐場之後,以視覺化或聽覺化形式展示於空間裡。
本屆台北雙年展中,音樂與視覺藝術透過相輔相成的方式發揮了啟發性的能量,聲音或旋律成為一種探索社會、他人和自我親密和脆弱關係的重要元素。賈桂琳.きよみ.寇克的《不完全是(管他何種新音調)》(2017 - 至今)在漆黑的展場中,擴大讓觀眾感受到聽覺的敏感度及感知,隨著充氣塑料聲音裝置的伸縮擺動,隱隱發出低鳴共振頻率,使得聲音和空間交錯沉浸,將細膩情感或私密感受轉化為與周圍共鳴的狀態。尼基塔.蓋爾的《重力獨奏一(超表演)》,透過隨手可得的物件和普遍存在的技術,將兩大塊紅色方解石放上琴鍵,按下的延音經由合成器而產生嗡鳴聲,創作出一場不斷變化聲調的無人演出;另一件《私人舞者》同樣從眼見的「超物件」(hyperobject)視角,打造一場無聲的音樂會,作品隨著蒂娜.透納的歌曲而「舞動」,促使我們去思索人類軀體的侷限性及沉默的政治立場提出詰問。派翠西亞.博伊的《操作員》採用一套特別的電動攝影機系統,其運作旨在將聲場(soundstage)作為一個製作場來探查,作品根據一個借貸償還的運算公式,改編每次展出的影像時長,藉此反映出藝術家與展出機構之間的經濟勞動關係。
與此同時,其中一組參展團隊害喜影音綜藝,邀請來自中港臺以及馬來西亞華語文化工作者,共同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坊活動,藉由不同面向的生活經驗,探索主流文化下的自身定位,並以「國界」、「想像與認同」、「幽默感」和「未來」四個關鍵字作為彼此對話的基礎,透過協同書寫,精選出對雙年展作品的另一種非官方詮釋,進而錄製成語音導覽來回應「小世界」的主題概念,作品將於2月在北美館設置實體裝置供觀眾聆聽,並舉辦一場講座分享其創作過程。
台北雙年展
add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臺北市立美術館)
date 2023/11/18~2024/03/24
time 週二~週五、週日 09:30~17:30;週六 09:30~20:30(週一公休)。
web www.taipeibiennial.org/2023
FB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