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北美館「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開展!永眠異鄉土地的旅日藝術家何德來,200餘件原作及文獻展出

2023-07-24 21:00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 Minnie Yin/photo 北美館
北美館/何德來/展覽/藝術家/旅日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自202378日至1022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旅日臺籍藝術家何德來(19041986)專注創作多年,超然於臺灣主流的文藝脈絡,不固守特定的風格技法,不斷進行畫面形式上的實驗;同時他也憑據深具哲思之作,探觸自身在宇宙天地間的意義,展現人生洞察的慧黠。

北美館/何德來/展覽/藝術家/旅日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何德來出生於新竹州淡文湖庄(今苗栗縣造橋鄉談文村),1922年即赴日就學,以榜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於日本近代西洋畫家和田英作門下學習。在校期間,他與同樣留日的廖繼春、陳澄波、顏水龍等人組成「赤陽洋畫會」;1932年返臺、和李澤藩、谷喜一等成立「新竹美術研究會」,並在故鄉新竹居住兩年,對於新竹地區的現代美術推展貢獻良多。

北美館/何德來/新構造社/藝術家/旅日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其後因胃疾就醫於1934年底再度返日,爾後,受到日本戰前與戰後情勢的影響,從此阻斷他與臺灣美術的連動。自1947年起,他以日本美術團體「新構造社」會員的身分,在日本公募展體系當中,穩定而持續地開展其繪畫創作,除1956年回臺舉辦個展之外,直到何德來1986年過世前都未曾再踏上故土臺灣。

北美館/何德來/何騰鯨/藝術家/遺作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因長住日本,故鄉臺灣之於何德來遂成為其創作中永恆的母題。對於自己的出身來歷,他也透過繪畫或是詩句率於表述——「生於南島、長於東京」,是他揭示身份雙重性的自述。為完成藝術家「歸鄉」的遺願,長年照料何德來的姪子藤田騰鯨(何騰鯨)在他過世之後,便捐贈大部分的遺作,含油畫、素描、書法,共計109件作品予北美館,進而成為本展審視何德來藝術實踐中表現形式的重要基底。

北美館/何德來/策展/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為迎接何德來的120歲冥辰,由館內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本展,整合館藏與家屬手上長久以來尚無機會曝光的書法、水彩、素描,以及筆記、手稿、照片等文獻檔案,展出20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展區分八大主題:「東美」、「新竹」、「新構造社」、「母.妻」、「目黑.家」、「宇宙.探源」、「筆.墨」、「速寫.風景」,藉此以更寬廣的創作脈絡,立體而完整地呈現藝術家開拓個人藝術道路歷程。

北美館/何德來/回顧/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綜觀何德來的創作全貌,其作品涵蓋西畫、東洋畫、書道和詩歌寫作領域,從自然到哲理、由寫實面至意象性的創造,顯現個人生命對於藝術的凝粹與情感的蘊蓄。然而他自新竹返日後至1940年末期,推測是受到健康因素與戰爭的影響,作品數量極為稀少。相對何德來創作力最為豐沛的19501960年代之間,其整體的創作狀態,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升,如畫家開始觸探日月天體形象化的可能性,同時也彷彿極欲追覓尋求生命安頓的力量般,嘗試多種畫面表現手法,開發東方筆墨的現代新意。

北美館/何德來/回顧/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北美館/何德來/心/藝術家/字型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1961年的兩幅同名作品〈心〉分別以鮮豔色彩來增添感染力,及運用濃淡二色墨來營造立體層次;除圖像帶來的詩意視覺意象,何德來也借重於字型、字義的相互思辯,並藉之融入他對生命、天地萬物的感懷。

北美館/何德來/五十五首歌/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五十五首歌〉將藝術家自述一生境遇的多首和歌文字構成夜空,並藉由墨色濃淡與錯落鋪陳出空間的景深,上方留白的圓月則昭示一點未滅的希望;其創新技法與深沉意涵的混融,標誌出何德來一生創作的巔峰。

北美館/何德來/吾之生/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在何德來的繪畫與短歌創作當中,母與妻皆被賦予了鮮明的藝術形象。對於母親、童年生活及家鄉景致的回憶,同樣或隱或顯地表現在描繪的臺灣風土之中。〈吾之生〉描繪著如母子像般的聖潔場景,背景瀰漫著暈黃燭光,呼應藝術家曾寫道:「看油燈 想起幼年時 懷念的臺灣的山 臺灣的河川」。

北美館/何德來/背影/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讓何德來終生牽掛的思懷也呈顯在他與夫人的共處,他和箏琴家木邑秀子因關東大地震相識,並於1931年結婚;妻子在1973年辭世之後,何德來頓失人生重心,作品〈背影〉描繪其妻生前所歷經的最後一個夏日,專精箏道的秀子面對庭院專心地彈奏,平淡而雋永的圖像背後寄寓著不盡的思念。

北美館/何德來/黎明/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除了具象的物事之外,何德來也擅於借景寓情,將晨昏雨露等萬物轉化為抽象化的抒情表徵,如1934年自臺灣歸來後,何德來夫婦定居於日本東京目黑區,住家的庭院對何德來而言好比一微型宇宙,是畫家靜觀天地萬物,探知其生成與運行之所在,更是他藝術構思的泉源之一。他常刻意採用單色系和極簡構圖,平塗純粹的色彩、線條來描繪日常意象。

北美館/何德來/月明/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這種以環境為出發的創作視角,也可見於藝術家反覆出現的另一自然母題:「月夜」。從1962年〈黎明〉、1963年的〈明月〉與〈月明〉,皆以月形襯比天空及海面的遼闊,並運用色彩或墨色的漸變勾勒出雲影變幻的天色——誠如藝術家所言:「日月星辰即跨越今古時空所共有的宇宙關照」,可見他將景致抽象化為詩意般的個人心象風景。

北美館/何德來/終戰/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在策展人的費心考據下,本次展覽更多方挖掘出過往未發現的史料觀點,例如於2012年北美館進行〈終戰〉一作的修復時,發現畫布背後藏有一首和歌,寫道:「戰爭雖停熄 可憐的同胞 卻永眠於異國的土地不回來」。透過該註記的啟發,策展團隊也全面性地打開所有作品畫框,比對畫作背後的文字、藝術家的書法、詩集與日記中的詩歌作品,更加確認了何德來詩與畫之間密切的關係。對他來說,詩與畫的創作並不是分開的兩種創作領域,而是彼此觸發、相互交織的參照關係。

北美館/何德來/詩集/藝術家/油畫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除較具代表性的油畫作品之外,展覽的另一大亮點包含何德來外出寫生創作的水彩及素描,其淵源可追溯回1942年時,何德來剛加入新構造社,迎來創作生涯重要的轉折點。他積極參與該社同好之間的討論會,以及集體的戶外寫生,足跡踏遍伊豆、安良里、妙義山、妙高等地,並成為他創作中一以貫之的題材。本展透過何德來游移的生命歷程,敘說藝術家從異鄉孤寂的感懷,轉為對於內在心境的開闊及省悟,相應其在1974年出版的類自傳詩集《私の道》(吾之道,或譯我的路)之結尾:「今日終了 毫不後悔 明天的日子 也要繼續走下去 吾之道」。

北美館/何德來/詩集/藝術家/展覽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作為研究型的展覽,除典藏品的研究之外,後續亦盤點館內與家屬長期悉心保存的檔案文獻;為延續此項成果,北美館規畫將建置「藝術家特藏:何德來」主題網站。此外,銜接何德來所著之《私の道》(2001年由詩人陳千武翻譯為《我的路:何德來詩歌集》),本館也將他1973年至1980初的手稿彙編為《吾之道續篇:何德來詩歌選》,藉此作為藝術家創作晚期的心境補述,同時期望本書之出版,能有助於提供新的角度與視野來理解何德來的藝術思維。

北美館/何德來/詩集/藝術家/油畫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將在8月13日及9月9日下午於展場舉辦演奏會,藉此憶懷何德來曾學習日本箏、與妻子琴瑟和鳴的往事。活動邀請國內知名邦樂演奏家劉穎蓉(尺八)及徐宿玶(日本箏),依本館典藏之藝術家親手譜曲的原稿演奏。展期間另規劃有策展人導覽以及3場導覽漫遊活動,邀請旅人細耳聆賞藝術家筆下蘊藏的詩意,相關展覽資訊請參見北美館官方網頁或臉書粉絲專頁。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date 2023/07/08~2023/10/22
add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臺北市立美術館 二樓2A&2B)
FB 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全台首次大型個展!將素描比喻為思考日記,重現40年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2024-05-28 10:00:00

北美館「街事美術館」前進北投!傳說背後的真實史料,復古球池體驗。AI生成技術重造回憶影像,攜手當地居民共創彩磁壁畫

2023-11-03 19:00:00

北師美術館重量級特展「蔡明亮的日子」,突破影像邊界、感受多重面向

2023-11-20 18:00:00

今年必看展覽!「誠品生活新店」亞洲首次藝術特展「AI 靈感大師:澳洲 3D 光影觸動樂園」於9/29登場!結合沉浸式藝術裝置,打造最可愛繽紛的視覺饗宴

2023-09-12 22:00:00

北美館「無垠之森」開展!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為主題,以時基媒體踏入生死虛實的中介,過道黑暗重新啟程

2023-07-11 14:00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 Minnie Yin/photo 台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渾沌/交界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371日至2023924日,在北美館地下樓展出國際聯展「無垠之森」,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呈現,展覽主題以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海邊的卡夫卡》為切入點,融合文學與藝術映射虛實世界曖昧不清的界線,探究社會與文化集體的心理狀態與過渡儀式,以及在個人、社會群體乃至於文化系統中,這些超越時空、無法歸納的「中介地帶」的存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時基媒體/錄像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時基媒體是什麼?為何典藏不易?

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藝術奠基於時間性,泛指使用膠捲、錄像、錄音、投影和電腦元素等具有播放長度的作品,至少具備載體、回播器、播放機制等三種特質,舉凡錄像及大部分的新媒體藝術,皆可劃入時基媒體藝術範疇。自1960年代錄像藝術興起,到2000年後數位網路、聲光投影裝置等新媒體漸趨成熟,越來越多時基媒體藝術產出,但隨著科技發展與技術更新,軟硬體面臨無法兼容的問題,或因媒材、載體的複雜性,都提高了典藏、修護與展示再現的難度。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村上春樹/過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三個主軸意象:「過道」、「逢魔時刻」、「薩滿」

「無垠之森」展覽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章光和、王湘靈、張紋瑄、簡.金.凱森(Jane Jin Kaisen)、李雅諾(Lee Yanor)、林冠名、麗莎.蕾哈娜(Lisa Reihana)、琵拉.瑪塔-杜邦(Pilar Mata Dupont)、曾御欽、王雅慧(1973-2023)、吳季璁;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深入探索藝術中的「中介/邊緣時刻」,藉由「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空間與文化領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薩滿/逢魔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村上春樹/逢魔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展覽主題:生與死的中介,現實與夢境的夾縫

展覽主題發想自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策展人將這部具存在主義色彩的文字作品其混沌的內容刻畫為一座實體森林,在這裡,空間與時間失去定義,空間是沒有可掌握的位置,時間也全然不具意義,它是生與死的中介,也是現實與夢境的夾縫。「無垠之森」將展出本館重要典藏、國際藝術家之錄像與錄像裝置,以及部分特為本案創作之全新作品,以時基藝術品作為基礎,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以及那些無法歸類、置身此處與彼處間的曖昧時空。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過道/無辜者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過道」作品—比爾.維歐拉《無辜者》

所謂的「過道」是讓觀者在具象與抽象、立體與平面、真實與錯覺的中介地帶穿梭轉換,游移在多重介面的夾縫之中。美國藝術家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無辜者》自1970年代便開始用錄像創作,他喜歡探討轉變、重生,其作品往往透過簡潔的形式,呈現與宗教與儀式感有關的題材。

這件作品《無辜者》延伸2007年在威尼斯雙年展所發表的創作概念,呈現兩個世界的連通跟重生,生與死的過渡、相遇,它探索人的生、死、情感,並透過不同人物在黑暗的水幕中若隱若現地移動,以及水與光傾瀉而下的瞬間,引發觀者在錯置的邊界下產生不同的解讀。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逢魔/王湘靈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逢魔時刻」—王湘靈 《Invisibility》

此作品指涉介於現實和虛幻,然後做夢到清醒之間的動作狀態,好像經歷又像沒經歷的狀態。回溯最初的創作發想,藝術家是以自身幼時的經驗為發想,透過實景拍攝出一部20分鐘的長鏡頭作品。王湘靈表示,「我印象中,6歲時跟父母去海邊玩時,總是在海邊堆沙,但因當時年紀小,剛開始會一直轉身確認父母是否還在,後來就開始放心專注玩沙,直到大概過了20分鐘後,我再轉頭,居然發現父母跟沙灘上的長椅都消失了。而這一段離奇又無從考究的記憶,便串連成這件錄像作品。」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薩滿/乩童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薩滿」—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

「薩滿」被喻為掌握神秘知識,與屬靈世界溝通的「知者」,亦是民俗醫療的靈媒,抑或作為人與靈性之間的中介者,在「無垠之森」展中可見薩滿文化在不同國家/地域實踐的幾件作品。藝術家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以臺灣本土薩滿——乩童為主角發展成短篇小說創作,描寫附身在庄頭廟乩童身上靈體口述傳達的奇聞異談,本展以此故事結構製作成全新4組分散各展區的物件書,並特別截取文本中的「索引文字」及展出物件,回應展間論述框架及其他作品之背景脈絡與民俗知識。藝術家在此不僅是「南勢庄奇談」的說書人,也同時是展覽的詮釋者,成為作品與觀者間的中介橋梁。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重新啟程/勇氣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策展人表示,「行過無垠之森,我們終將發現所有的過渡僅是歷程,為了分裂後的重聚、流亡後的自我整合及重生,讓我們在歷經黑暗過後還能擁有面對自己、重新啟程的勇氣。」

無垠之森
date 202371-924
add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F展覽室
web www.tfam.museum

延伸閱讀

新北城市藝術節變身期間限定鶯歌新地標!高7.5公尺遊境式城堡佔領新生

2023-07-08 21:00:00

「垃圾桶的愛-班克斯」國際巡迴展首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暑假必看前衛展覽,與全球最神秘的畫家共遊藝術世界

2023-06-21 18:00:00

南美館6月全新展覽「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登場!從崇高神秘到親近熟悉,探討台灣山岳與人的距離

2023-06-20 21:00:00

臺中綠美圖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登場!以「ReNew 綠動未來」主題集結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打造詩意風景

2023-06-15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