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無垠之森」開展!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為主題,以時基媒體踏入生死虛實的中介,過道黑暗重新啟程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24日,在北美館地下樓展出國際聯展「無垠之森」,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呈現,展覽主題以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海邊的卡夫卡》為切入點,融合文學與藝術映射虛實世界曖昧不清的界線,探究社會與文化集體的心理狀態與過渡儀式,以及在個人、社會群體乃至於文化系統中,這些超越時空、無法歸納的「中介地帶」的存在。
時基媒體是什麼?為何典藏不易?
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藝術奠基於時間性,泛指使用膠捲、錄像、錄音、投影和電腦元素等具有播放長度的作品,至少具備載體、回播器、播放機制等三種特質,舉凡錄像及大部分的新媒體藝術,皆可劃入時基媒體藝術範疇。自1960年代錄像藝術興起,到2000年後數位網路、聲光投影裝置等新媒體漸趨成熟,越來越多時基媒體藝術產出,但隨著科技發展與技術更新,軟硬體面臨無法兼容的問題,或因媒材、載體的複雜性,都提高了典藏、修護與展示再現的難度。
三個主軸意象:「過道」、「逢魔時刻」、「薩滿」
「無垠之森」展覽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章光和、王湘靈、張紋瑄、簡.金.凱森(Jane Jin Kaisen)、李雅諾(Lee Yanor)、林冠名、麗莎.蕾哈娜(Lisa Reihana)、琵拉.瑪塔-杜邦(Pilar Mata Dupont)、曾御欽、王雅慧(1973-2023)、吳季璁;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深入探索藝術中的「中介/邊緣時刻」,藉由「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空間與文化領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展覽主題:生與死的中介,現實與夢境的夾縫
展覽主題發想自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策展人將這部具存在主義色彩的文字作品其混沌的內容刻畫為一座實體森林,在這裡,空間與時間失去定義,空間是沒有可掌握的位置,時間也全然不具意義,它是生與死的中介,也是現實與夢境的夾縫。「無垠之森」將展出本館重要典藏、國際藝術家之錄像與錄像裝置,以及部分特為本案創作之全新作品,以時基藝術品作為基礎,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以及那些無法歸類、置身此處與彼處間的曖昧時空。
「過道」作品—比爾.維歐拉《無辜者》
所謂的「過道」是讓觀者在具象與抽象、立體與平面、真實與錯覺的中介地帶穿梭轉換,游移在多重介面的夾縫之中。美國藝術家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無辜者》自1970年代便開始用錄像創作,他喜歡探討轉變、重生,其作品往往透過簡潔的形式,呈現與宗教與儀式感有關的題材。
這件作品《無辜者》延伸2007年在威尼斯雙年展所發表的創作概念,呈現兩個世界的連通跟重生,生與死的過渡、相遇,它探索人的生、死、情感,並透過不同人物在黑暗的水幕中若隱若現地移動,以及水與光傾瀉而下的瞬間,引發觀者在錯置的邊界下產生不同的解讀。
「逢魔時刻」—王湘靈 《Invisibility》
此作品指涉介於現實和虛幻,然後做夢到清醒之間的動作狀態,好像經歷又像沒經歷的狀態。回溯最初的創作發想,藝術家是以自身幼時的經驗為發想,透過實景拍攝出一部20分鐘的長鏡頭作品。王湘靈表示,「我印象中,6歲時跟父母去海邊玩時,總是在海邊堆沙,但因當時年紀小,剛開始會一直轉身確認父母是否還在,後來就開始放心專注玩沙,直到大概過了20分鐘後,我再轉頭,居然發現父母跟沙灘上的長椅都消失了。而這一段離奇又無從考究的記憶,便串連成這件錄像作品。」
「薩滿」—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
「薩滿」被喻為掌握神秘知識,與屬靈世界溝通的「知者」,亦是民俗醫療的靈媒,抑或作為人與靈性之間的中介者,在「無垠之森」展中可見薩滿文化在不同國家/地域實踐的幾件作品。藝術家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以臺灣本土薩滿——乩童為主角發展成短篇小說創作,描寫附身在庄頭廟乩童身上靈體口述傳達的奇聞異談,本展以此故事結構製作成全新4組分散各展區的物件書,並特別截取文本中的「索引文字」及展出物件,回應展間論述框架及其他作品之背景脈絡與民俗知識。藝術家在此不僅是「南勢庄奇談」的說書人,也同時是展覽的詮釋者,成為作品與觀者間的中介橋梁。
策展人表示,「行過無垠之森,我們終將發現所有的過渡僅是歷程,為了分裂後的重聚、流亡後的自我整合及重生,讓我們在歷經黑暗過後還能擁有面對自己、重新啟程的勇氣。」
無垠之森
date 2023年7月1日-9月24日
add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F展覽室
web www.tfam.museum
新北城市藝術節變身期間限定鶯歌新地標!高7.5公尺遊境式城堡佔領新生
新北城市藝術節以「新生地 NEW ART LAND」為題,自6月30日起至7月16日,串聯新北市美術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集結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13件戶外地景視覺藝術作品、28組表演藝術團隊,於三鶯文化廊帶打造一座期間限定的樂園。首週週末將有朱宗慶打擊樂團領軍的開幕大秀響動新生地,以鶯歌在地歷史人文為靈感,結合舞蹈、建築雷射聲光帶來8首曲目、50分鐘的跨域演出,最後以300秒的眩目煙火收尾,打造獨一無二的新北文化盛宴。
活動期間共92場演出、35場活動,加上鶯歌商家響應、「新生地 NEW ART LAND」限量贈品兌換,期望以多元的特色體驗,讓全民感受新北市容舊於新的文化魅力。
一起踏上新生地!全民共創參與的藝術旅程
為了呼應新北市共容、協作的城市基因,本次藝術節的作品多具備開放共創、共論的精神,跳脫過往藝術品停留在觀賞的形式,以互動讓觀眾成為共同創作者,帶給民眾豐富的藝術探索旅程,感染在遊樂園般的愉快氛圍。像是由充氣元件堆疊成高7.5公尺的全民遊境式城堡「平行藝境」、可自由拆解與組裝移動的雕塑「黑夢」,以及特別從花蓮山區遷徙而來的「水泥動物園」等視覺藝術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美國的藝術家亞歷克斯·施韋德(Alex Schweder)和沃德·雪萊(Ward Shelley),將與台灣共創者在展期間共同生活在作品「島嶼」上,實現互動性、持續進行的表演建築(Performance Architecture)。原有的島嶼逐漸被瓦解至僅留骨架,而此瓦解的碎片又建造成通向下一座島嶼的橋樑與途徑,過程中陸續有新共創者接替加入此行列,形成多元社群之際,也實踐新生地始終更新、而又相互傳遞的協作能量。同時,藝術家也十分歡迎現場民眾參與構築計畫的討論,共同完成這件「新生地 NEW ART LAND」的點題之作。
作為響應場館,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也在新北城市藝術節期間,推出限定活動並以場館內的展覽與整個節慶連動。新北市美術館「新朋友 NEW FRIENDS」展覽與表演藝術團隊串聯,推出計劃型互動導覽,將由藝術家帶著大小朋友在園區穿梭,在遊戲中更親近藝術;並於同檔期推出全新展覽「啊!新的美術館」,展示於籌備階段彙整六千位以上民眾的想法與期待,共同描繪心中理想美術館的面貌。鶯歌陶瓷博物館則推出3條「沉浸三鶯美感生活」的藝術城遊路徑,從咖啡、茶山、植栽不同面向切入,於各週末分別提供三鶯地區的深度旅遊;搭配館內特展「黑華白光—器用之美」,讓民眾在感受新生能量的同時,依然能感受在地原生的文化底蘊。
深度走訪三鶯美學廊帶,蒐集新北開花中限量贈
為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觀展,首推搭乘火車至鶯歌站下車,步行經「捷運通廊」6分鐘可達新北市美術館園區,沿途亦可欣賞作品「日光大道」,藉由光與色彩的表現,揭示節慶意象、預告新生地欣欣向榮。到了晚上,也能俯看水域廊道旁的「襲岭行」在燈光的映照下沿著草坡上行,擬人化的山之造型錯落相間,構成具敘事性的動態畫面。
此外,本次新北城市藝術節以「新北開花中」為概念,發展一系列宣傳內容及限量贈品。
新北城市藝術節
place 新北市美術館園區、陶博館陶瓷藝術園區
date 2023/6/30~202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