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特派月報 ╳ Kai Li:藝文倫敦:巴比肯文青小旅行
巴比肯在倫敦是特別的存在,整個區域被商業與金融包圍,卻擁有首屈一指的藝術文化氛圍;埋藏其中的文藝中心、博物館與大教堂,無形間形成了倫敦文藝青年的集聚地,彷彿是一場文化盛宴,川流不息。
這種氣息從倫敦城中的每個角落流淌而出,地鐵上看著書的人們、戴著高帽的男士與談吐高雅的女子,如此文藝感就像與生俱來似的,深深地刻印在每個倫敦人的骨子裡。
近幾年台灣的文藝風氣愈來愈盛行,從一檔接一檔的藝文展覽、每日放映的小眾電影到人流不斷的文創市集,都可以感受到一股文藝潮流正在興起。彼時生活在台北的我,有事沒事就會跑到這些地方報到,從台北的松山菸廠、華山文創園區,到台南及高雄的藍晒圖園區、駁二藝術特區,甚至是遠在台東的鐵花村音樂聚落等,都遍佈了我的足跡,有時看看展、有時看看劇,有時散散步忘掉工作的壓力。
來到倫敦後,更是有感於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相較於發展較晚的台灣,這種氣息從倫敦城中的每個角落流淌而出,地鐵上看著書的人們、戴著高帽的男士與談吐高雅的女子,如此文藝感就像與生俱來似的,深深刻印在每個倫敦人的骨子裡。然而,就像台北之於華山或松菸,倫敦也有一個流傳於文藝青年間不可不去的聖地──巴比肯(Barbican)。巴比肯位在倫敦城北部,泰晤士河左岸,以巴比肯藝術中心為坐標,眼界可及是遠近馳名的聖保羅大教堂以及對講機大樓,知名的倫敦博物館、泰特美術館和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也都在附近,可以說是倫敦文藝氣息最濃厚的一塊區域,很適合安排個一日藝文小旅行。
就像當時逛華山跑松菸,如今在倫敦的我只要一有空就會跑到巴比肯藝術中心晃晃,逛完了就悠悠地散步到泰晤士河岸,再隨心情決定是要到泰特美術館看展,還是到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看劇;待天色漸暗,回頭看看河左岸的聖保羅大教堂,在夕陽下顯得那麼耀眼美麗,如此結束一天旅程完全足矣。
文青聖地:水泥怪物中的溫室花園
說到巴比肯,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每次到巴比肯藝術中心我總會想起松菸的文創大樓,粗獷的泥牆造型,無數的玻璃窗櫺及蘊藏其中的書店表演廳,兩相對比簡直像是孿生兄弟,因此每次到這裡都感到異常親切,也特別喜歡到這裡。
這個外型有點像松菸文創大樓的藝術中心,有標誌性的垂直花園城市模型,以及結合學校和公共空間的建築群,中心內有圖書館、電影院、音樂廳、藝廊和劇院,周圍也有湖岸露台、室內咖啡廳、餐廳酒吧供人們休憩。不只如此,它也是著名的倫敦交響樂團和 BBC 交響樂團的駐團場地,許多重要的藝術表演都會在這裡舉行。不過,它的外形設計其實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和批評,作為野蠻主義建築的代表,巴比肯藝術中心像堡壘一般,以暴露的混凝土和粗獷的線條為特色,有人說它是「野蠻的水泥怪物」、有人說它是「倫敦最醜陋建築」,它的存在與倫敦眾多古老精緻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直至今日人們才漸漸懂得欣賞它的美,並將其視為倫敦市的驕傲,甚至現已被英國列為國家二級古蹟,連伊麗莎白女王都說這是「現代世界的奇蹟」。
雖然曾被評論為「水泥怪物」、「最醜建築」,但仍有許多伴侶選擇在此舉辦婚禮,尤其是這裡的溫室植物園(Barbican Conservatory),時不時就會看到新人穿著西裝和婚紗在裡頭走動,簡直就像是童話世界才會出現的場景。走進溫室,蓊蓊鬱鬱的熱帶植物和迎面而來的濕潤空氣讓人彷彿離開了倫敦,回到了島嶼的夏季。溫室的植物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和維護,如今已有2,000多種植物品種,種類之多讓人眼花繚亂,東邊的多肉植物區更是大人小孩的最愛,每每都能看見孩子在溫室裡頭奔跑玩耍。溫室由設計師 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 設計,建於1980年代的它,是僅次於邱園(Kew Garden)在倫敦的最大溫室,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和異國魚類,是相當熱門的打卡地點。
歷史、藝術與戲劇,博物館大匯集
離開巴比肯藝術中心,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就在不遠處。要注意倫敦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不同,前者是巴比肯區的一部分,著重於展示倫敦這座城市的歷史;後者則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搜羅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我一開始也時常搞混。然而,雖然倫敦博物館較為小眾,但我拜訪它的次數遠勝於大英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有清楚的時間軸,從倫敦的史前時代到現代,從羅馬統治到披頭四狂熱皆有詳細的介紹。不只如此,這裡還有倫敦現存唯一羅馬時代在倫敦建造的城牆,非常值得一訪。我得說,若想知道為何倫敦之所以能成為倫敦,以及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特色,倫敦博物館絕對能給你一個滿意的解答。
另外一個鄰近的博物館是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泰特現代藝術館座落在泰晤士河畔,對面就是聖保羅大教堂,由於前身是火力發電廠,標誌性的99公尺長舊煙囪,從遠方就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倫敦非常受歡迎,熱門程度完全不輸大英博物館。館內有70,000件16世紀到現代的英國藝術品,包括英國古典肖像畫及風景畫、浪漫主義繪畫及拉斐爾前派畫作,還有馬蒂斯、畢卡索、達利、塞尚和安迪沃荷等大師的作品,可以說是藝術版本的大英博物館。然而,雖然這裡館藏非常豐富,但我最愛的還是位在十樓的觀景台,俯瞰倫敦市景的視野極佳,湯姆‧克魯斯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更曾在此取景。
除了倫敦博物館和泰特現代藝術館,周圍還有莎士比亞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可供參觀。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仿造16世紀的劇場原貌,裡頭原始呈現劇團表演服裝、劇本和環形露天舞台的建築特色,並能了解莎士比亞的創作歷程與當時的觀劇盛況。幸運的話,還有機會一睹《哈姆雷特》、《仲夏夜之夢》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等戲劇表演,莎翁的粉絲可千萬別錯過!
聖保羅大教堂:倫敦最美夕陽取景
接受完文化與藝術的洗禮,不妨到同樣在附近,也是倫敦著名地標之一的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走走逛逛。聖保羅大教堂是英國第一大教堂,也是巴洛克主義建築的代表,以壯觀的圓頂和白石牆聞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葬禮、英國查爾斯國王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禮都在此舉行,其重要性可見一般。我個人喜歡聖保羅大教堂勝過西敏寺,巨大的穹頂和優雅的白石牆設計,論壯觀雖然不及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但其華麗與莊嚴還是讓我感受到自己有多麼渺小。
來到這裡,大多人會選擇付費參觀並登上教堂迴廊(有耳語廊、石迴廊、金迴廊三層迴廊,各有不同視野)俯瞰倫敦市景,但對我來說我更喜歡到一旁的 One New Change 商場頂樓,不僅免門票還能將整個教堂盡收眼底。從搭乘透明電梯開始,大教堂隨著電梯向上漸漸出現在視線,頗有幾分儀式感;當電梯抵達樓頂,整個倫敦地標一字攤開,從碎片大廈、對講機大樓、倫敦眼到主角聖保羅大教堂皆在眼前,尤其在日落之時,看夕陽緩緩沉沒在倫敦市天際線,場面震撼無比。由於實在太美,我自己有事沒事就會到這欣賞美景,也在這拍過不少婚紗照,絕對是我倫敦美景 Top3。
│未成年請勿飲酒│
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
add Silk St, Barbican, London EC2Y 8DS, U.K.
tel +44-(0)20-7870-2500
web www.barbican.org.uk
巴比肯溫室植物園(Barbican Conservatory)
add Silk St, London EC2Y 8DS, U.K.
tel +44-(0)20-7870-2500
web www.barbican.org.uk/whats-on/2023/event/visit-the-conservatory
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
add 150 London Wall, Barbican, London EC2Y 5HN, U.K.
time 週一至週六10:00~17:00
tel +44-(0)20-7001-9844
web www.museumoflondon.org.uk
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add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U.K.
time 10:00~18:00
tel +44-(0)20-7887-8888
web www.tate.org.uk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
add 21 New Globe Walk, London SE1 9DT, U.K.
tel +44-(0)20-7401-9919
web www.shakespearesglobe.com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add St. Paul's Churchyard, London EC4M 8AD, U.K.
time 週一~週六08:00~16:30,週日08:00~18:00。
tel +44-(0)20-7246-8350
web www.stpauls.co.uk
One New Change
add One New Change, London EC4M 9AF, U.K.
time 10:00~18:00,週日12:00~18:00。
tel +44-(0)20-7002-8900
web onenewchange.com
Kai Li
大不列顛特派月報主理人,喜歡拍照、鍾情寫作,但旅行才是一生摯愛,待過台北、重慶、京都、紐約和古巴等城市,後因為對披頭四的迷戀,以及總能勾起鄉愁的陰雨而常駐倫敦,希望透過文字和攝影分享大不列顛的日常與美好。曾擔任《世界朝聖之路10+》雜誌主編、《萬旅千思》Podcast 企劃主持,以及至各大專院校演講等經驗。
web zhikaili.com
IG zhikai_life
大不列顛特派月報 ╳ Kai Li:理性與感性:牛津劍橋大學遊
提到牛津與劍橋,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兩所英國最高學府,他們關係緊密卻又一時瑜亮,不僅要爭世界第一,還要搶我們這些觀光客的眼睛,牛津學術味濃有貴族風範,劍橋有康河有徐志摩,一個理性一個感性,就看人們喜好如何。
來到英國後,一直想找機會到劍橋看看,去感受徐志摩筆下康河的柔波,爾後終於找到閒暇時間得償夙願,劍橋也確實沒讓我失望,一幢幢哥德式古典建築,康河在其中蜿蜒而行,完美的體現劍橋的活潑與靈秀。有了對劍橋的好印象後,便一直想著什麼時候也去牛津走走,畢竟聽了好多有關兩所大學的比較,還是希望能親身走一趟。
來到牛津,不同於劍橋的輕快明亮,其予人感覺較為深沉厚重,學術氣息也更加濃郁,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除此之外,兩者也不乏文本所加諸的想像,劍橋有徐志摩《再別康橋》,牛津則有《哈利波特》和《愛麗絲夢遊仙境》等世界級巨作,有了這些文本的加持,走在大學城裡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其實劍橋大學本是從牛津開枝散葉的,或許正是離開牛津自立門戶的原因,便有了反牛津的傳統,除了學校排名爭鋒相對外,要知道兩所大學是不能同時申請的。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不管是行走在牛津還是劍橋總會有滿滿的既視感,人們能發現很多相似名稱的建築,比如嘆息橋,比如三一學院。至於牛津與劍橋哪個更好?數百年來人們總爭論不休,很多人說牛津適合文組,劍橋則偏重於理科,但我反倒認為就整體氛圍而言劍橋偏向感性,牛津則更側重理性。要問我更喜歡哪個?我會說取決於當日的天氣和心情,以及喜歡的是詩集或是電影。本次的大不列顛特派月報我們將前往牛津與劍橋,感受大不列顛的理性與感性。
理性牛津:霍格華茲與愛麗絲夢遊仙境
位於倫敦西北近郊的牛津,是世界最古老英語系大學「牛津大學」的所在地,整座城市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每一個都擁有傲人的輩份和歷史,漫步其中,老藤古磚和碎石小徑猶如回到中世紀。不只如此,這裡還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從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到家喻戶曉《哈利波特》電影的拍攝場景,都可見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
基督學院是來到牛津必訪的地方,也是哈利波特電影的取景地與靈感來源,尤其是裡頭的學院餐廳,電影就是依照此設置幾近100%還原,成為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霍格華茲餐廳。然而,可別以為這樣富麗堂皇的餐廳只是供觀光客參觀的景點。學院餐廳從16世紀就一直提供三餐給學院學生和教職員吃,直到現在依舊如此,也因此在11點到2點間是禁止遊客入內的。只能說每天都能在這樣的餐廳用餐,牛津的學生實在幸福得過分。
除了哈利波特外,基督學院也處處能發現《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蹤跡。學院餐廳大廳兩側的彩繪玻璃窗,就是為了紀念作者所繪製上去,這八片彩窗上繪有愛麗絲、紅心女王和吹號角的兔子等書中知名的角色。在其他窗戶周邊,還有一些最初激發作者創作出瘋狂帽客下午茶的元素。若覺得意猶未盡,走出學院,馬路斜對面還有家 Alice's Shop,店內販售的各式愛麗絲周邊肯定會讓粉絲們失心瘋。
最後要推薦的還有同樣位在基督學院對面的 G&D's Ice Cream Cafés,這是一家牛津當地起家的冰淇淋,只有在牛津才吃得到,口感非常濃郁,冰淇淋也是給的毫不吝嗇,私心推薦。
拉德克里夫廣場是牛津大學另一個值得一訪地點,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拉德克里夫圖書館,以及博德利圖書館等牛津特色建築全都聚集在這裡。博德利圖書館是牛津大學主要的圖書館,也是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拉德克利夫圖書館則是牛津經典的明信片取景,為世界上最早的圓形圖書館,距今已有近260年歷史;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的穹頂則能俯瞰圖書館和整個牛津大學校區,將牛津的理性與古樸素雅一覽無遺。
感性劍橋:再別康橋與牛頓蘋果樹
劍橋的名字是由貫穿此地的康河(River Cam)而來,名字中的 Bridge 則是因為此地有眾多橋墩的關係,「劍橋大學」是英語系國家中第二古老的大學,第一想當然耳就是牛津大學了,但說到人才的輸出劍橋可絲毫不遜於老大哥,許多傳奇的科學、文學家,像是牛頓、達爾文和史蒂芬.霍金等都是從此地發跡。走在劍橋,哥德式建築給人莊嚴肅穆的印象,但康河在鎮中蜿蜒而行、在垂柳蔭下靜靜流淌,反而為這座小鎮增添了幾分活潑、幾分靈秀,而後徐志摩的到來更是讓此地多了一點詩意和浪漫。
國王學院是劍橋名氣最大的學院之一,其中的禮拜堂(Chapel)更是整個劍橋最標誌性的建築,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在使用,聖誕節時,BBC 也會轉播禮拜堂唱聖歌的畫面。再往更裡邊走,寫著《再別康橋》詩詞的紀念碑就緊緊偎在康河旁,徐志摩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這個地方帶給詩人多深的影響。而來到劍橋不可不做的就是康河撐篙,坐著小船一路經過一座座橋,從河上欣賞沿岸的風景,慢悠悠地度過午後時光。在這裡,你能看到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任何詩裡所描繪的一切都能親身見著。
收拾起感性的心情,來到名聲同樣顯赫,牛頓、培根和丁尼生都是校友的三一學院。三一學院是亨利八世1546年時所建立,學院正門上還有亨利八世的雕像,據說這個雕像的右手中一開始拿著的是權杖,後來因為學生惡作劇,而被換成木椅的腳,久而久之竟成為學院特色之一,充分展現出劍橋學生幽默叛逆的一面。
此外,學院還有牛頓蘋果樹,不過這可不是當初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那顆,而是從牛頓家鄉搬來的替代品,雖然並非本尊但也成為觀光客爭相拍照的景點。其他景點如沒用任何釘子搭成的數學橋、威尼斯同名嘆息橋、劍橋唯一非尖頂的圓頂聖墓教堂等,都很值得一訪。
牛津因其歷史而質樸大氣,劍橋因有康河而活潑靈秀,我想這就像古人所說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吧。或許,根本並不存在誰好誰不好的問題,兩者皆有不同的氣質與內涵,端看你是喜歡踩著磚石老路前行,還是喜歡與柔波青柳作伴。我會說,若有時間牛津與劍橋兩個都去,一次感受理性與感性。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add OX1 2JD, Oxford, U.K.
tel +44-(0)1865-270000
web www.ox.ac.uk
基督學院(Christ Church)
add St Aldate's, Oxford OX1 1DP, U.K.
time 09:30~16:30,週日10:30~16:30。
tel +44-(0)1865-276150
web www.chch.ox.ac.uk
Alice's Shop
add 83 St Aldate's, Oxford OX1 1RA, U.K.
time 10:30~17:00
tel +44-(0)1865-240338
web aliceinwonderlandshop.com
G&D's Ice Cream Cafés
add 5B 55 Little Clarendon St, Oxford OX1 2HS, U.K.
time 週一至週三11:00~19:00,週四至週日09:00~23:00。
tel +44-(0)1865-516652
web www.gdcafe.com/web/
拉德克里夫廣場(Radcliffe Square)
add Radcliffe Square, London SW15 6BL, U.K.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dd The Old Schools, Trinity Ln, Cambridge CB2 1TN, U.K.
tel +44-(0)1223-337733
web www.cam.ac.uk
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add King's Parade, Cambridge CB2 1ST, U.K.
tel +44-(0)1223-331100
web www.kings.cam.ac.uk
徐志摩詩碑(Memorial stone for Xu Zhimo)
add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CB2 1TL, U.K.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add Cambridge CB2 1TQ, U.K.
tel +44-(0)1223-338400
web www.trin.cam.ac.uk
Kai Li
大不列顛特派月報主理人,喜歡拍照、鍾情寫作,但旅行才是一生摯愛,待過台北、重慶、京都、紐約和古巴等城市,後因為對披頭四的迷戀,以及總能勾起鄉愁的陰雨而常駐倫敦,希望透過文字和攝影分享大不列顛的日常與美好。曾擔任《世界朝聖之路10+》雜誌主編、《萬旅千思》Podcast 企劃主持,以及至各大專院校演講等經驗。
web zhikaili.com
IG zhikai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