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永康部落「獵人餐桌」行程,讓遊客深度體驗狩獵與天籟般的八部合音,成為一天的布農族獵人!
來到花東,除了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也是一個沉澱心靈的好地方,不單單有美麗的縱谷風景,同時也能享受太平洋的壯闊景致,不過別以為到了花東只有美景能夠欣賞,現在你還能到台東延平鄉當地的布農族永康部落來一日體驗「獵人餐桌」行程,由在地「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所舉辦,帶領參與的民眾跟隨布農族獵人、耆老,親身體驗由他們安排的活動,還可以欣賞布農族名聞遐邇的八部合音!
獸徑廊道導覽
「獵人餐桌」行程的主要活動有「獸徑廊道導覽」。
走進獸徑廊道,布農族獵人將會帶領遊客沿途認識石板陷阱、獵物路徑,以及早期的染料薯榔,還有編織背籃的黃藤等。
布農獵人體驗
到永康部落可以學做獵人,體驗擲矛與射箭。獵人的技能除了獨步山林,擲矛是相當傳統的一項技術。在布農族,會取竹子削尖,在尖端塗上有毒植物的汁液,投擲向獵物,而射箭也同樣是獵人的必備技能。
祈福之音
名播海外著名的八部合音,其實並非直指跨越八音階的合聲歌唱,也非布農族人原稱,本意實為布農族傳統文化的祈福之音,只有勇士才能加入行列。主要為模仿自然的聲音與律動,強調和諧共鳴,在這邊遊客也可以有機會一同參與。
布農報戰功
布農傳統文化「報戰功」,是勇士狩獵後圍距一圈,以四個字的節拍,加上呼聲、語助詞,大聲呼喊出狩獵的英勇行為,強調「分享」、「不誇耀獵物」。
隨著勇士的呼聲,外圍的女性與族人隨著手舞足蹈應和。
薑黃糯米搗麻糬
好客的布農人,為了迎接朋友到來,會搬出杵臼搗製麻糬。
在糯米中加入傳統食材小米,以及新興的養生作物薑黃,希望讓來到部落的朋友,可以品嘗到截然不同的麻糬滋味,也讓大家體驗搗麻糬的趣味。
最後也有歌謠表演,主要是由一位男性長者以同音反覆領唱,其他族人搭唱,主題多為傳達出以小米為生活中心的各式歲時祭儀。參與「獵人餐桌」行程,也可以品嘗到當地布農族原住民的美食饗宴、燒烤派對,不只能嚐到在地美味,還能深入了解布農族人的生活,若也想要體驗獵人餐桌,亦可至官網查詢相關訊息。
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add 台東縣延平鄉永康村泰平路82-2號
tel 0988-815-808
FB 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打卡幽幽山林絕壁景色!埋藏台灣古史的綠水合流步道
綠水步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殘段之一,幽幽山林和斷崖絕壁的自然美景之間,埋藏了一段分屬原住民、日治、民國不同時期的台灣史。
距今約300年前,賽德克族越過中央山脈,自南投一帶遷徙至太魯閣,沿立霧溪流域定居生息,各部落以社路相通,自成一支太魯閣族。日治時期大正3年,日本人利用社路攻下太魯閣,並將其整建為警備道路,沿線設駐在所控制部落。
昭和2年(1927),太魯閣峽谷入選台灣八景,花蓮港廳與台中州拓建現有警備道路,修築了霧社至太魯閣的「合歡越嶺道」,成為熱門的攬勝健行路線。
民國45年(1956),國民政府以部份合歡越嶺道為基礎,建設中部橫貫公路,合歡越嶺道因而沒落,僅餘幾處路段殘跡。綠水步道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其規劃為步道,大致維持古道原貌。
在峭壁上,行路台灣史
綠水步道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可以同時看到原住民、日治、民國三個時期的人文遺跡。綠水步道,亦稱綠水合流步道,連接了綠水河階地及合流臺地,步道全長約2公里,可雙向進出。若希望按歷史時間軸走步道,建議以綠水為健行起點。
綠水步道的綠水步道口位於綠水地質展示館左側。走入步道,即見一片綠意盎然的樟樹林,草木繁茂、牽絲攀藤,雜石在蕪亂長草間砌成一道道隱而不顯的駁坎,這裡曾是陀優恩部落的所在,一側已崩壞禁行的綠水文山步道則通向另一處馬黑揚部落。
往前續行,越過一座小吊橋,來到一座建於天然之中的生態教室。淙淙流水之中,鳥唱蟲鳴,蛙聲四起,岩石鐫刻了變質礫岩、變質砂岩等字樣,引導人認識地質。鑽入草木掩映的一處小山洞,伸手不見五指,抬頭赫然發現一隻蝙蝠吊掛在頂壁,充滿探險樂趣。
合流是荖西溪與立霧溪的匯流處,故稱合流,岳王亭處一徑吊橋通過水勢洶湧的合流處,往深山續行是日治時期的研海林道和運木索道遺跡。綠水步道揉合了各時期的台灣史,2公里的健行,不啻是行走感受了一回精彩的台灣史。
綠水合流步道
access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東口(合流步道口)位於中橫公路約171.2公里處(斜對合流露營區),西口(綠水步道口)位於中橫公路約170.7公里處(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左側),搭乘花蓮客運1126、1133、1141至綠水站下車步行抵達。
tel 03-869-1162
web www.taroko.gov.tw/zh-tw/Tourism/TrailDetail?id=38
note 步道全長約2公里,海拔高度410~473公尺。
太魯閣國家公園
add 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tel 03-862-1100~6
time 8:30~17:00
web www.taroko.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