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大正浪漫的台北萬鏡寫真館 ╳ Ricor,兩層樓建築、圓拱形窗框、彩繪鑲嵌玻璃,只有現在可以看得到了
眼前這棟純白色兩層樓建築,圓拱形窗框、彩繪鑲嵌玻璃、日式文字招牌,彷彿某個世代遺落的美好,深植在繁忙的台北潮州街頭,靜靜地呼吸、靜靜地看著人們生活。由攝影師Ricor於2016年創立萬鏡寫真館,試圖以大正浪漫,將每個人靈魂流動的美,凝結於當下。
推開厚實的彩繪鑲嵌玻璃大門,猶如墜入日本電影場景,數十年歷史的壁櫃、收銀機,各式充滿年歲感的昂貴相機、一盒又一盒的方型底片、塑膠即可拍相機,眼花瞭亂。「我喜歡攝影、老房子、老物,熱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是照相館。」Ricor 說。
2015年,好不容易在潮州街找到這棟格局獨特的老屋,原先住客是四個大媽,開設窯烤燒餅店,烏漆墨黑的天花板加上無盡的油膩汙垢,Ricor 與設計師決定將裝潢砍掉重練,窗戶、隔間全部打掉,四處尋覓、收購物件,花了七個月只為重現心中的大正浪漫。
大正的精華就是彩繪鑲嵌玻璃,Ricor 說:「我最心愛的是一樓大門,很難在台灣找到這麼日式的,它跟歐洲使用的錫條風格不同,日本是深色實木的,而且這整個是從日本喫茶店拆下來的。」二樓的三扇鑲嵌玻璃圓拱窗,也是 Ricor 的設計堅持,花了五個月才在台灣老木工廠找到的日本時代窗框。
Ricor 強調,「老相館一定要有拱門,再將窗簾拉起擋住光;也一定要有很大斜面或落地窗,我還在屋頂打個洞(天窗),很多格局都是原來沒有的。」能營造主要風格的壁紙,又是一趟遠渡重洋的尋覓,來自舊金山老壁紙廠以手工方式製作,「你去摸,是有厚度、立體感的,它是一層一層用版畫方式刷上去的,並非大量印刷或噴墨。」一樓的六扇老窗來自彰化的鐵路宿舍,延續原有的榫接工法,修復木材也挑選同樣的檜木。而一樓店外的小倉庫於2018年改建成駄菓子屋,充滿各式各樣小朋友為之瘋狂的玩具、糖果等小物,每一項都是 Ricor 從日本旅行搬回的戰利品,也是最具昭和風格的角落。
一部電影埋下老相館的種子
Ricor 小學時,爸爸開了一台30多年的 BMW 老車,開到引擎冒煙起火,當時他只覺得很髒、很舊又丟臉。然而現在的他卻與老物共同生活,百年老相機、幾十年的英國老沙發與比利時櫃子,另外還有三台腳踏車、三台偉士牌機車(當中兩台是老的),「我到大學才開始喜歡老東西,很有故事性、歷史感、溫度,不知道它們經歷過什麼。」
現在回想,也許是因為在高中看了日本電影《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才在心中埋下種子。「有幕拍照的場景,那是我此生第一次知道原來照相館可以那麼漂亮、高級又華麗,對我這個生長在苗栗的孩子來說,非常震撼。」長大後開始常去日本旅行、去跳蚤市場挖寶,也曾去鎌倉具100多年歷史的「星野寫真館」花錢拍照,「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路過、閒聊;第二次去正好在弄萬鏡,我和老闆分享從他那裡得到的靈感,老闆也覺得神奇。」Ricor 說。
Ricor 的主業是平面廣告攝影師,起初這裡本來只規畫為工作室及婚攝租借場地。2015年底,二樓的壁紙才剛貼好,很多東西都還沒到位,有朋友傳訊給他,請他幫忙香港朋友拍攝全家福,本來不想接,但後來知道對方癌末僅剩兩、三個月時間,於是便成了他的第一組顧客。過去,每個月約有15組客人,當中三分之一還是日本人慕名而來;而這裡的一般紀念照/家族紀念寫真為三組照片6,000元(一組一張,可指定場景),也可追加張數,一張加收1,500元,拍攝時間約為50分鐘。
認真記錄台灣老店
「其實會創立萬鏡寫真館還有一個原因,我以前很常在 FB 幹譙,哪裡的古蹟被拆了,而且翻修得很爛。我覺得自己一直在批評,沒任何貢獻。」另外,他也自發性花費時間與金錢拍攝「店家系列」,跑了全台近20個鄉鎮縣市,中藥行、理髮廳、鐘錶店、香舖、手工塌塌米店……全都是五〇到八〇年代老店,「老店消失的速度很快,加上疫情關係,一堆店收掉。這種店面與住家結合的文化正迅速消逝中,才拍完不久,有好多家轉眼就被夷平了。這些店主通常都是最後一代,若他們走了就 Bye Bye,沒人接手,其實跟萬鏡的命運有點像。」Ricor說道。
2022年底,萬鏡寫真館因房東產權問題將被拆除,問 Ricor 會不會找地方再續前緣,Ricor說:「不會欸,接下來想做車庫,是工作室也可以放我的車,還想買紅牌凱旋重機。」他笑稱自己沒什麼大理想,然而七年來,他卻意外為許多人留下幸福的片刻,看著他體內的 Chill 靈魂,我想,未來萬鏡應該還會以更多有趣的方式,持續駐足在許多人的生命裡。
萬鏡寫真館
add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9-1號
time 預約制,請透過FB預約(2022/10/31即將歇業)。
FB 萬鏡寫真館
Ricor
現居台北的自由攝影師兼萬鏡寫真館負責人。以時尚攝影為主,作品泛有優雅古典的氛圍,並能結合人物、服裝與環境,加以自成一格的色調營造出時間的凝結感。過去已出版三本攝影集《舶來》(2013)、《Rust》(2014)、《True times》(2021)。
同時也是喜歡老物、車的金牛座男子。取名「萬鏡」是受朋友家的老中藥行「萬鏡齡」的啟發,覺得字形看起來很漂亮,也讓人聯想到日文萬華鏡(萬花筒),能營造不同顏色及想像空間。
目前正致力於記錄台灣50到80年代老店「店家系列」,未來也將集結出版攝影集,並於2022年底在萬鏡寫真館進行展覽。
IG ricor_photography
松山南港拍照新地標!彩繪「台北新畫堤」《Here we are 松山》,重量級設計師吳介民、張大雅Daya加入行列
北市水利處推行的「臺北新畫堤」近日又有堤壁亮相,分別位於南港區、松山區的松河街,這兩處堤壁都以地方特色為發想,設計師也大有來頭,分別是藝術家吳介民和插畫家張大雅Daya。
南港區的堤壁位於松河街(103~190巷) ,由藝術家吳介民所設計延續去年畫堤故事。粉色系的堤壁感性地繪出南港過去的榮景,例如:曾經盛行的黑瓦窯、龍華眷村以及南港區區花-桂花等,都在他的筆下一一地呈現,藍色系的堤壁則畫出了南港現代的科技氛圍。
松山區的堤壁位於松河街2號,由插畫家張大雅Daya設計,發想的主題是《Here we are 松山》, Here we are的原文意思是「我們到了」也有「歡迎來到」的意思。
「Here we are!」的情景以這句簡單的英文句子來表達整個作品的意涵,張大雅Daya以虛實交錯的手法,讓我們看到前所未見的精彩松山!堤壁上還畫出了松山區的知名景點例如:慈祐宮、饒河街、小巨蛋、彩虹橋及各個文青集散地獨特的咖啡廳。
這次新的堤壁設計者張大雅/ Daya Chang (本名張雅婷) ,不但是平面設計師、插畫工作者,也是熱愛感受生活的旅行者。擅長用繪畫及設計語彙紀錄對生活的觀察,創作內容多元,作品曾獲得德國iF概念獎、墨西哥海報雙年展優選。
北市水利處推出「臺北新畫堤」,邀集各個大咖藝術家共同參與,藉由他們獨特的創作風格,創造出結合地方特色的設計的堤壁,使堤壁成為串連整個台北市民記憶的專屬故事書,不但創作出了北市河濱的全新篇章,也讓台北市邁向「城市美學」的新境界,歡迎大家來河濱發現不一樣的台北市。
臺北市政府
web www.gov.taipei/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