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線|新竹車站,打卡夢幻巴洛克百年建築車站
來到新竹車站,後期文藝復興樣式,兼容巴洛克與德式哥德風格,結構上為加強磚造建築,仿洗石子牆面,以其中央的盔甲式鐘塔,與塔下兩個牛眼窗最具特色,長久以來就是新竹市的地標,同時也是國定古蹟之一。
新竹古稱「竹塹」,名字由來一般都說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音譯,但近來有學者在古荷蘭文獻上發現竹塹另標有原住民地名,並特別註記此地有竹林,因此竹塹之名可能最早為漢人所取。雍正年間,淡水廳同知移駐竹塹,竹塹遂成為淡水廳治所在。淡水開港後,北台灣重要性日增,於是在光緒元年撤除淡水廳,改設台北府,下轄新竹、淡水、宜蘭三縣,而新竹的「新」,即是指在竹塹城所新設的縣。
早在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新竹火車站就已設站通車,現在的新竹車站站房則是在日治時代的1913年完工,是台灣仍在營運中的最古老的磚造車站建築。由留德的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設計,兩段式大斜屋頂、對稱的拱窗、古典的中央鐘塔,還有比例修長的拱門長廊,優雅而搶眼的巴洛克式建築,讓新竹車站每每都能躋身台灣最美麗的火車站之列。
車站紀念章
新竹車站紀念章是從正立面仰望鐘塔與牛眼窗的特寫畫面,另有一枚刻於2003年的車站落成九十週年紀念章,章上可看到日治時代左右兩翼尚未增建前的原始外觀。至於「台灣小鎮靚點漫遊護照」紀念章上的建築,則是始建於1827年的迎曦門,那是從前竹塹城唯一留下的城門,就位於車站附近,同樣也是國定古蹟。
新竹車站
add 新竹市中華路二段445號
tel 03-523-7441
頃嗆~頃嗆~阿里山林業鐵路,小火車慢駛森林祕境
「頃嗆~頃嗆~」金屬撞擊的規律節奏越來越清晰,紅色火車頭引領鵝黃車廂衝破層層交織的濃密綠網,一聲低鳴餘音、一彎亮眼弧線,帶領旅客看遍阿里山美景,閱讀曾經的林業歷史。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是來到阿里山一定要體驗的人氣景點,也是眾多火車迷百去不膩的朝聖地,定位為觀光遊覽車的小火車每到一站,都會播放該站的中日英語介紹,列車長也會逐一介紹沿線風光及工程特色,車廂內洋溢著玩樂氛圍,還沒見到美景,心情就放鬆下來了。
經過跨越牛稠溪的鐵橋後,列車開始往上爬升。之後的鐵道大多沿山壁而行,一路彎彎曲曲,因此列車搖晃的情況很明顯。由於沿途有許多大彎道,貼著窗戶往其他節車廂的方向看,就能輕鬆欣賞到美麗的列車轉彎畫面。進入隧道時,因兩側寬度僅比車廂寬二十公分左右,在車內燈光的照射下,可清楚看見隧道牆上的石砌紋路,而不是窗外烏漆抹黑一片,有種行走在古老城堡裡的感覺。
這條為了伐木而建的鐵道,使用多種特殊工法來克服坡度及腹地狹窄問題,堪稱是台灣最具傳奇性的路線。目前正努力將這條鐵路登錄為世界遺產,不論何時才能成功,阿里山林業鐵路都是我們的珍寶。
阿里山林業鐵路
誕生於1912年的阿里山林業鐵路,闢建於崇山峻嶺間,在多雨多地震的台灣,本來就不易維護,而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更為它帶來重創,一直到2014年初才復駛嘉義站至奮起湖站路段,2017年7月本線路段已可從奮起湖站延伸自十字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