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策劃特展,向台灣藝術實驗精神致敬
國立台灣美術館8月14日再推出「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重要特展,由資深藝術家莊普發起並擔任策展顧問,藝術史學者蔣伯欣、許遠達擔任策展人,邀請41組藝術家參與,展出約87組93件作品,透過爬梳80-90年代的藝術事件和創作作品,並衍伸到2000年以後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針對台灣前衛藝術進行一系統性與辯證性的呈現,向台灣藝術的實驗精神致敬。
國美館指出,1980年代的台灣藝術,逐漸從現代繪畫的創作典範,轉移到今日我們熟悉的當代藝術面貌,當時以前衛角度稱之為「第二波現代藝術運動」,藝術家們以全然不同面貌和形式的藝術創作,回應國際與本土的抽象與前衛思潮,多元嘗試各種材料、表現形式,也更關注創作物和空間、環境的關係,都深深影響著台灣現當代的藝術發展。
特別是八〇年代之後,藝術創作環境也有極大的改變,如許多旅外及留學在外的藝術家歸國,國內三大美術館及地方文化中心相繼成立,這些時代的變化推動著藝術家創新的能量,將媒材的多元性、空間的條件、重新界定的物質觀念帶入創作及美學意識中,將藝術形式從架上及台座上徹底解放,走向更自由奔放的創新改變。
也因此,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以「框架解放」、「『雕塑』的再定義」、「『繪畫』的多元性」、「媒介的辯證」、「空間場域」及「跨限世代」六大子題,詮釋境與物的前衛藝術發展。展覽邀集重要的中生代與新生代藝術家以跨越不同類別及時代的多元演繹,將境與物的前衛藝術做一系統性與辯證性的呈現。
也因為策劃研究該展覽,國美館挖掘出現代主義藝術巨匠林壽宇塵封37年的經典作品〈遠山無限碧層層:無始無終系列〉、雕塑家黎志文1979年海外現地製作的實驗性作品〈在船上〉、葉竹盛的〈機能轉移II〉等多個70-80年代藝術家早期重要代表性創作,其中有許多作品時隔數十年首次展出,相當難得。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台
2021屏東海生館暑期活動「璀璨之海」,大型AI互動牆、螢光畫廊,展現海洋生命力
國內維持二級警戒,屏東海生館已恢復受遊客喜愛的餵食解說活動並開放餐飲服務,同時推出季節限定活動「璀璨之海」,讓民眾透過光影裝置感受海洋世界的奇幻魔力。活動館內規劃「與鯨共舞」大型AI 互動投影牆、20公尺長的巨幅螢光插畫廊道「螢河燦燦」、首次的珊瑚礁幼魚展示「璀璨新生」。
暑期活動「璀璨之海」希望用多元方式描繪出海平面下的璀璨世界,讓來訪遊客感受每一個海洋心動時刻,更展現海平面下的豐沛生命力。除此之外,海生館營運團隊「海景公司」於今年夏天與台灣康匠旗下品牌「匠心」合作推出的Q 萌海洋生物口罩也在此時推出,讓民眾入館戴上口罩也帶上好心情!
長達20公尺的「螢河燦燦」螢光插畫廊道中,包含鮮豔奪目的水母、五彩斑斕的珊瑚礁魚類等各種海洋生物,彷彿都成為閃耀在海中螢河的點點星光,絢爛迷幻的氛圍更是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拍照。
「與鯨共舞」大型投影裝置,讓大小朋友跟著牆上緩緩游出的巨大座頭鯨揮舞雙手,更可現場拍照置入其中與鯨同游,甚至還可下載照片留存美好紀念。而「璀璨新生」的各種珊瑚礁幼魚展示,更讓民眾直呼可愛;包含身上有著許多黑橘圓點彷彿海中波點藝術家的紅喉盔魚、猶如陣陣湛藍水波的條紋蓋刺魚、以及館內自行復育的超迷你小丑魚等六種幼魚。
除了吸睛的展示內容,屏東海生館在活動期間也於現場推出滿額贈等多項優惠,除了帶走專屬贈品外,更有機會獲得大獎。海生館並於活動期間每週末及連假期間舉辦現場遊客免費參加的科教活動「小魚兒大冒險」,讓大小朋友透過寓教於樂的小遊戲認識幼魚成魚的不同樣貌。
屏東海生館「璀璨之海」活動即日起至10/11限定展開。屏東海生館開放線上預約購票及現場售票,並進行入館總量管控。配合防疫作業,簡訊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等相關措施維持不變,並不定時地加強館內消毒防疫措施,種種措施都是希望提供民眾安心參觀環境,細細感受璀璨的海洋生態,創造更多屬於自己和海洋的燦爛時光。
屏東海生館
web www.nmmba.gov.tw/Default.aspx
FB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