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陪伴最親的人!「SOUNDMATE」為分隔兩地的人傳遞感動
SOUNDMATE 是一組為分隔兩地生活的家人、情侶或朋友設計的成對產品。透過程式運算將彼此生活環境的聲音收集、轉化為動態的數位視覺圖像,並呈現在對方的顯示幕上。藉由分享彼此的聲景與傳遞聲音的實體互動,以遠端、低調的方式形成兩人間關懷陪伴的連結。
其分為「壁掛顯示幕」與「傳聲筒」兩部件。透過觀察顯示幕視覺的變化,就如同感受到和對方身處在同一環境中,也因此每一次注視畫面帶來的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SOUNDMATE 打造了用視覺感官去感受聲音的互動方式,賦予虛無飄渺的聲音元素一個載體,顯示生活痕跡的同時也維持使用者的隱私。
如有實際的訊息想傳達給對方,可使用傳聲筒進行聲音的傳遞。使用者根據提示燈與顏色推測傳遞者可能的聲音情緒或內容,並可在顯示幕上觀察到訊息傳遞產生的色彩視覺變化。
以「共同擁有的情感型物件」的角色維繫使用者雙方的情感,SOUNDMATE 平時可成為家飾的一部分,但因為對對方的思念與關心,使此產品的存在相較於一般家具,更多了一層情感投射的意義。使用數位藝術的形式為生活增添趣味,成為雙方分享日常的窗口。
回頭一看,便發現遠方的那個人也在另一個空間一起生活著,並在你的世界裡也留下了痕跡。
SOUNDMATE
web www.behance.net/gallery/115797797/SOUNDMATE-
吃土還是吃餅乾?台科大學生打造「壤壤上口」,以餅乾為載體、認識台灣土壤
來自台科大的張雅茜、王靖蓉,因為喜歡到台灣各地區旅行,意外注意到嘉義的土壤大多是紅土、花蓮的土則是黑色的沃土,進一步發現原來台灣擁有全世界十二種土壤分類的其中十一種,因此台灣的土壤資源可謂非常豐富,就像一座自然天成的土壤博物館。
談到一開始的設計發想,設計團隊說,當初閱讀陳尊賢教授、許正一教授合著的 《台灣的土壤》後,從中了解到「人類對土壤的認識,起源於對糧食的需求」,因此我們聚焦於土壤與食物的轉化設計,將餅乾作為象徵台灣土壤多樣性的載體,讓大家一邊享用餅乾、一邊挖掘台灣各地區的土壤特性。
至於為何選擇用餅乾為載體?雅茜說初衷是希望透過有趣的方式推廣台灣土壤多樣性,最初在思考「該使用什麼樣的物件作為轉化的載體」時,很直覺地想到日常生活中能讓人們感到幸福的「甜點」,加上團隊成員本身就是喜歡甜點的女大學生,因此甜點自然地是我們的首選。
在眾多甜點之中,餅乾與土壤不僅表面質感的視覺連結性高,其體積小、乾燥存放的特性,也更易於食用及保存。此外,餅乾能「一口一個」地享用,很適合與朋友們分享,像是當人們聊天時,可以向對方說「你要來一片餅乾嗎?」餅乾隨手就能作為彼此互動的小媒介,而其適合分享交流的性質,正好符合我們向大眾傳遞、向外傳播的目標。
確定選擇餅乾作為載體後,該如何與土壤做連結?設計團隊收到許多的建議:「可以加一些當地特有農作物啊!像是民雄盛產鳳梨,民雄的土壤餅乾就可以是鳳梨口味的餅乾!」、「在餅乾表面撒些巧克力粉好了!然後上頭再加一些樹或草。」台大農化系許正一教授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例如膨轉土會龜裂,對應的餅乾可以有裂痕;灰燼土中含有玻璃物質,對應的餅乾可以加入閃亮亮、半透明的顆粒狀食材。
除了餅乾外,設計團隊在外包裝下也下足功夫。結合三種博物館物件的包裝設計概念:土壤圖鑑、土壤標本收藏盒、土壤色票,當使用者打開盒蓋時,可以看到以常見的「圖鑑海報」為作為靈感來源的「土壤圖鑑蓋卡」設計,團隊依據台灣土壤拼圖的資料,以地區性介紹台灣土壤多樣性,並透過挖洞的方式,讓人第一眼聚焦於餅乾模擬的土壤質感。
壤壤上口的設計團隊希望藉由視覺識別設計,聚焦於台灣、土壤、餅乾等三個元素。我們將圓形進行邊緣微調與幾何排列,呈現餅乾的形象,並將其中一圓加入「咬一口」的概念,不僅符合主題名稱「壤壤上口」,也更能巧妙地將「咬一口」所產生的碎片轉化成台灣意象,以此緊扣台灣、土壤與餅乾的設計概念。
壤壤上口
FB 壤壤上口 Catchy Crust
IG catchy_c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