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桃群聚再添1本土確診,為案839已隔離的家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5日)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案924),為一開始確診的護理師案839及案870(案839祖母)的家人。
指揮中心表示,案924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因列為案839及案870接觸者,自1月12日起於住處居家隔離,2月1日曾出現喉嚨癢症狀,3日解除隔離未外出,4日進行隔離期滿採檢,於今日確診。由於個案的2名同住家人先前已匡列為案839及案870的接觸者,因此不重複匡列,將延長2人的居家隔離期限至2月18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萬2,54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58,575例排除),其中923例確診,分別為808例境外移入,7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9人死亡、841人解除隔離、73人住院隔離中。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臺
桃園醫院染疫破口止步,專家解惑二三事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染疫群聚仍有兩名感染個案未釐清感染源,專家研判,人的接觸外,也可能藉由物品傳染,而這也是台灣防疫遭遇較強傳播力病毒感染的挑戰。
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席捲各國,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截至26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213萬6559染疫死亡,至少9964萬5496人確診。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台灣有889例確診、7人病亡。但1月中爆發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案,截至25日累計15人染疫。疫情升温,且包含4個家庭,其中還有2人感染源有待釐清。
染疫醫師自責哪一環節出錯,COVID-19感染途徑在哪兒?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專家小組1月14日至中國武漢市調查疫情的起源,以確定早期病例的感染途徑。自2019年12月發生疫情至今,專家推測病毒可能傳染途徑,現有科學證據初步顯示,主要是以近距離的飛沫及接觸傳染,仍未有充足證據指出會以空氣傳播方式造成人類感染。
有報導指出,中國目前確定的三大途徑: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指的是飛沫、飛沫核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氣溶膠」也稱為氣膠或氣懸膠,指氣體介質中懸浮的固體或液體顆粒,舉凡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粉塵、霧、煙、PM2.5、真菌孢子、飛沫,以及臨床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吸入型藥物等,均屬於氣溶膠。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接受央廣「早安台灣」專訪時認為,以前的經驗,若在人的身上找不到感染源就打住了,但錯了,它有可能是物,要從社區環境去找。因為它會藉由人的飛沫或氣溶膠傳播,可能噴4~8公尺都有可能。氣溶膠沉澱下來就傳播到環境中,它沉澱下來在環境中比我們噴出來的時間久。
首位部桃染疫醫師事發之後很內疚,且自我檢討,當初照顧染疫病人是哪一個環節出了錯?王任賢表示,由於醫療院所人口密集,且有時需做侵入性醫療行為,致容易侵入呼吸道,提醒醫療人員一定要遵守標準作業流程(SOP),才能把感染風險降到低。同時需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遇身體不適或查覺有狀況,得經醫護人員檢查後確定沒問題才上班。
對抗「新鮮」病毒嚴峻挑戰
主持人夏治平提問,去年台灣防疫出色,如何看待部桃疫情擴大?王任賢直指因防疫思維未有重大改變,之前防控都是檢疫中的病毒,即病毒從國外進來,便因居家隔離14天管住了,病毒奄奄一息,抗體出現,抗原也同時存在,若有傳染病毒也較微弱,不易傳染。但現在是「新鮮」的病毒,活蹦亂跳,剛從人傳過來的,未經14天檢疫期,傳播能力非常強。建議必須拉高社區防疫警戒,防疫措施更快、更強。
針對外界質疑為何中央未在第一時間公布部桃感染路徑?他說明,公布路徑的確是社區防疫很重要的一環,但足跡公布要給政府處理時間,因為有污染,就必須趕快消毒,避免被感染,之後再公布,有時候會延誤一些時間,但不會太久,也會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部桃疫情擴大,中央匡列5000人需居家隔離。王任賢指出,居家檢疫自主管理由衛生局發通知,行為會被管制,每天早晚量體温一次,需向衛生主管機關會報,若自我健康管理則是自己量體温,有問題再通知衛生單位。
王任賢還說,COVID-19病毒和過去不太一樣,沒有停的時間,因為一直會變,和流感不同,也無明顯季節性,它不是流感化,而是常態化,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施打疫苗,讓它不會變、維持常態化,但不會消除,只能把它變成一種病,也會有死亡的風險。但在這之前,需以防疫政策阻擋。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