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蹟祕境全開放,見證台北水源歷史,觀音山蓄水池的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自來水,深入探究起來擁有迷人的歷史軌跡,台北自來水超過一百年的發展里程,最初的水源地即為如今「自來水園區」及小觀音山生態步道後方的「觀音山蓄水池」,曾經屬於軍事水源保護重地,因此鮮為人知,也完整保存周邊原生闊葉林生態。
蓄水池原名「臺北水道淨水池」,自1907年運作到1977年功成身退,2002年被列入市定古蹟,2019年才正式對公眾開放,很快博得「地下水宮殿」美名,也是2020年底「打開台北」活動中最受矚目的熱門空間。
進園後穿過一段修葺平整的登山步道,就來到這座深山密林中的蓄水池祕境,建築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桃紅色外牆是戰後重漆,內部為半地下室式格局,倘若沒有預約導覽平日無法進去。
如今已「退休」的蓄水池,總長55、寬30、深5公尺,猶如一座另類的「地下水宮殿」,走道兩旁立著希臘式大柱與11根小柱,另有特別設置的五面導流牆,既具美感也符合水流平均導入的功能,充份體現工程學的智慧。
略高於平地,海拔約45公尺的小觀音山,是當初設定水源輸送點的理想位置,在這裡將處理過的清水,用抽水機抽送到山上的配水池,再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市民的日常用水。
走訪蓄水池必經的「小觀音山生態步道」,沿途可見林間各類動植物,比如台灣朴樹、山菜豆、樟樹及五色鳥等。
展示在園區轉角的輸配水器材。
來一趟園區了解水源歷史,自然不能錯過1908年建成的「自來水博物館」,這棟有著濃濃歐式風情的巴洛克式建築與廣場花園,1977年前曾是「唧筒室」,現今變成許多網美或婚紗攝影的熱門取景地,內部則展示著從前抽水機組的設備。
博物館內每日上午和下午共有四個時段播放《飲水思源頭》短片,介紹台北從早期鑿井取水到如今自來水普及率高達99.66%的百年歷史,還會經由影片認識日治時期應邀來台負責水源調查的英國工程師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十分引人入勝,值得觀看。
臺北自來水園區──觀音山蓄水池
add 台北市思源街1號
time 週二至週日09:00-17:00,夏季7-9月開放至18:00(週一休園)
tel 02-8369-5104
price 入園門票夏季80元,非夏季50元。
web waterpark.water.gov.taipei
note 觀音山蓄水池,民眾可參加導覽時段:週六、週日及例假日10:30、14:30一天共兩場,每場約50分鐘,其他時段不開放。須購票入園。週二至週五僅開放給團體預約參觀,不開放個人。
歷經16年的心血與職人精神,超複刻百年古蹟台灣鐵道博物館,動態模型、鐵道人文歷史大探究!
位於市民大道與北車間的鐵道博物館,可能有那麼些許的古老建築外觀,但因地理位置處於交通繁忙的路段,許多民眾可能匆匆一撇卻不知台灣百年歷史古蹟與文化的存在,博物館內收藏了臺灣鐵道的發展史與一比一的實際場景,工法相當令人驚豔!
臺灣博物館鐵道部為歷經多年翻修的新館常態展,其中複刻許多自清朝、日據時代等的臺灣鐵道歷史與人文,就所有國家開發都以鐵道為優先的重要性,走一趟鐵道博物館園區,除了鐵道迷以外相信各位也會有很多驚艷與孩提時的共鳴,包括歷來的車票典藏,實在懷舊又溫馨。
展覽主軸之一的文化常設展有著豐富的鐵道歷史與文物,大家可以發現小時候和外婆去火車站的「火車日常」,各式的火車列車、車站規劃等,通通在這裡娓娓道來,就連孩時放學回家經過的平交道,看一眼就彷彿回到過去,當然香噴噴的火車便當,一定是火車通車族每趟期待,而且鐵盒便當彷彿解成就般,相當的經典。
除了靜態記憶外,館內有一組相當精緻的動態模型,相信除鐵道迷之外參觀民眾都會對其精細度趕到著迷,現場也按照時刻表會有火車展演與詳細解說,不僅看到列車穿梭,還有當下時代背景都市的精采刻畫!
除了火車本身的精彩演繹之外,對於臺灣日劇至70年代,火車飯店與鐵道部門的相關建築也有諸多的保留與重建,舉凡園區的「八角樓」其實是1919年當時員工廁所,又因於當代服務於鐵道多為男性,其實這八面都是小便斗;另古蹟保留與建築藝術也可在2樓的展廳「廳長辦公室」欣賞到與多細節。
當然對於當時火車飯店與餐廳都一併收入博物館,包括有著神秘色彩的火車站金庫都有詳細的解說與有趣的鄉野故事,歷經16年的翻新,不論文史考察或符合現在的兒童館區互動遊樂館,相信在假日都是非常適合一家人來同樂與賞析的,爸媽還可邊跟孩子聊聊外公、外婆的年代呢!
對於園區翻新所發掘的古物,鐵道博物館也一一收藏,其中可發現相當具有文獻參考的當代報紙與建築質地,關於園區的動先雖有展區之分但其實是一線到底,有前往的民眾不訪隨著指標即可一覽園區所有精華!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
add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二號
tel 02-2558-9790
time 9:30~17:00,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