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宜蘭強震後共11次餘震,氣象局:未來一週不排除規模4以上餘震
宜蘭外海昨天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7強烈地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11日)表示,在主震過後,共有11起餘震,其中3次為規模4以上餘震,最大一起餘震發生在今天凌晨2時15分,規模達5.6,未來一週仍不排除有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
宜蘭外海10日晚間9時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強烈地震,地震深度76.8公里,全台10縣市都出現4級震度,還有7個縣市震度達3級,幾乎全台有感。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11日受訪表示,在主震過後,後續共有3起規模大於4的有感餘震,分別是10日晚間9時27分規模4.8餘震,11日凌晨1時31分規模4.1餘震,2時15分的餘震規模則達到5.6,發生的餘震位置逐漸南偏,很可能是被主震所引發的另一個板塊構造移動;此外,在主震過後也發生8次規模小於4的無感餘震,到11日上午5時多已沒有再出現餘震,但不排除未來一週內仍會有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他說:『(原音)不排除一週內還會有震度規模超過4的餘震,但我也說了,在隱沒帶所發生的地震,它的衰減程度會很快,所發生的餘震震度規模也不會很大,以現在來看,從今天5點多已經沒有新的餘震,但並不代表就此地震序列已經結束,未來還是要…,至少應該還有幾天時間要觀察一下。』
陳國昌指出,這次地震主要原因是菲律賓西緣板塊隱沒造成,這個區域地震發生的相當頻繁,從2000年至今共發生23次規模超過6的地震,也就是平均一年會有一次以上。
陳國昌也表示,截至10日,台灣今年共發生4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去年有2次,前年只有1個;整體而言,台灣平均一年會發生約2.5個規模超過6的地震,今年數量已超越平均數。
對於有專家學者認為今年地震偏少、能量釋放不夠,恐會發生百年大地震,陳國昌認為,相關言論參考就好,並無科學根據,每年地震時多、時少,難以預測。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臺
秋冬加強防疫,高鐵12月起進入車站強制戴口罩
進入秋冬季節,嚴防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高鐵表示,12月起旅客進入高鐵車站(含車站大廳、售票處等非付費區)時,即須佩戴口罩。
秋冬防疫專案將在12月啟動,為避免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高鐵今天指出,12月起旅客進入高鐵車站(含車站大廳、售票處等非付費區)時,即須佩戴口罩。
台灣高鐵表示,旅客在車站停留及乘車期間若有飲食需求,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仍須立即佩戴;旅客享用餐食時,留意保持社交距離等相關規定。
台灣高鐵提醒,旅客自進入高鐵車站、搭車至離站,請一律自備口罩並全程佩戴;目前已全面實施旅客進站體溫測量,連續量測2次額溫達攝氏37.5度的旅客,除將勸導返家休息或就醫外,並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拒絕運送。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