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魯凱族的四季美味!屏東霧台部落廚藝學校 Sama食堂,一起捲起袖口當大廚
Sama 食堂主廚宋靜蕙原是台北知名飯店的義大利料理廚師,回到部落才開始跟隨長輩學習魯凱族料理,受到泰國廚藝教室的啟發,決定結合料理、手作體驗和旅遊,讓 Sama 食堂不只是一間部落餐廳,也是旅人專程到訪的景點。她又發現部落裡辛勤農作的婦女因中盤商剝削而賤賣蔬菜,「為什麼不能在餐桌上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呢?」這個大膽的想法讓靜蕙創立全台第一間部落廚藝學校。
既然稱為「學校」,當然不只靜蕙掌舵的 Sama 食堂,她積極串連每一家的隱藏版媽媽達人,為了克服沒有專業廚房的問題,鼓勵部落媽媽把樹下、石板桌當作廚藝教室,只教一樣自己的強項,短時間、高成就的手作體驗,搭配合理的收費,成功打響部落廚藝學校的名號。
遇見台灣田間的智慧!一同轉化餐桌上的美味
飲食是文化的體現,食材、廚具、調味料、料理方式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廚藝課程從走進田地開始,學習辨認可食用的植物,採集新鮮菜葉,「種紅藜最忙了,1、2月播種時跟小鳥打架,3、4月生長期跟猴子打架,7月收成時田裏最需要壯丁,想追女孩就要到她家好好表現。」從助手小弟描述的產地四季,我們似乎也看見了族人生活。
Sama 食堂的澱粉、葉菜和香草都採收於自家田地,體驗內容跟隨季節微調,夏季小米收成,特色料理「阿拜 Abai」變成餐桌主角;冬季盛產芋頭,也許有口福吃到酥香山芋球。有時,獵人會帶來一點中高海拔山區的時令鮮味,例如馬告和桂竹筍。
一個指示、一個動作,拜師學做菜,抱著沈重的木杵敲打磨碎乾芋頭,用假酸漿葉子捲一個歪七扭八的吉那富,每個過程都輕鬆有趣,即使未曾下廚也能上手。
不一會兒,靜蕙已變出滿滿一桌好菜,烤山豬肉、紅蔾香腸、竹筒飯、樹豆排骨湯都是魯凱風味的當季呈現,靜蕙也不忘加入義式料理的專長,紅蔾烤雞沙拉就是獨家的清爽好味。最重要的,當然是自己動手做的吉那富和愛玉,小小付出讓一桌「原汁原味」感動加分。
開放式食堂迎來清爽山風,眼前山巒隨陽光雲霧變換,放慢旅行節奏,在Sama食堂的2個多小時,不僅體驗到魯凱部落的風味,也品嚐了族人熱情的滋味。
Sama食堂
add 屏東霧台鄉神山巷45號
tel 0972-168871
FB Sa Ma食堂
屏東假期必玩6大主題行程!探索排灣族佳興部落、大武山谷中的木雕家園,與當地唯一三千公尺以上高峰
舊佳興部落排灣族語稱為 Puljeti,國民政府來台後更名為「佳興村」,部落現址位於屏東縣泰武鄉南端,隔著瓦魯斯溪(林邊溪上游)與來義鄉遙遙相望,身後就是屏東唯一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標高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
佳興部落背山面水的地理位置,讓它在山谷中顯得特別醒目,然而其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從日治時期開始,就建立起遠近馳名的聲望。今天就讓我們沿著蜿蜒攀升的山區道路,前往探訪這個充滿排灣文化的藝術部落。
行程1:最完整的排灣族體驗行程!咖啡飄香吾拉魯滋
一般遊客想要前往探訪佳興部落,最好的方式是參加由部落居民共同參與規劃的深度導覽行程,包含認識排灣歷史文化、享用部落風味美食、部落深度導覽與親自動手的木雕體驗課程等兼具知性與感性的項目。行程的集合地點就在著名的萬金聖母聖殿不遠處、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的吾拉魯滋部落(排灣族語,泰武村的舊名),近年來以栽種有機咖啡而聞名。
參訪旅客來到這裡,自然是從這一杯香醇的迎賓咖啡開始,部落的特色是採用傳統的連杯,眾人一起以口就杯,品嚐這口苦香回甘的美味。
女孩專屬!排灣紋手貼紙體驗
女性朋友可以體驗獨特的排灣紋手貼紙。如同泰雅族的紋面傳統,排灣紋手不僅是社會階級的表徵,同時也以這樣的方式來傳承家族的歷史與文化,今日看來顯得特別珍貴。
頭目的家屋原來長這樣!?
隨後跟隨導覽,來到依照傳統石版屋意象建造的吾拉魯滋頭目的家屋,了解先民居住與生活的基本型態,包括屋內埋藏新生兒臍帶的肚臍穴,以及死去親人的墓穴,象徵著家族生命的延續與連結。
而傳統排灣文化的三寶──陶壺、琉璃珠與青銅刀,在這裡也可以近距離觀賞與了解。
行程2:搭彩繪巴士前訪泰武圖書文物館
離開吾拉魯滋之後,搭乘彩繪車身的泰武鄉觀光巴士,來到佳平村的泰武圖書文物館。
融合古今風格的兩層建築,一樓的圖書館巧妙設計了石板的牆面及石雕藝術品,帶來傳統的原民文化意象;二樓的展示廳則有排灣木雕及服飾等相關文物,在半開放的自然採光空間中,能夠有更理想的展示效果與氛圍。
自2018年起,圖書文物館典藏數位系統啟用,更是讓傳統的文物史料與現代科技接軌,展現了與時俱進的新風貌。
行程3:午餐在九號山房風味餐廳,享部落佳餚與甜點!
歷史文物的探訪告一段落,也差不多到了午餐時間,遊客可以在舊武潭部落的九號山房風味餐廳,享用具有部落特色的各類佳餚與甜點,順便也欣賞一下山間的遼闊視野與美麗風光。
行程4:工藝迷必訪深度導覽!受到日本注意的佳興木雕
在台灣各原住民部族之間,排灣族的雕刻工藝是相當著名的,早在日治時期,佳興部落的木雕就受到日本的注意。
根據佳興耆老的口述,最初日本商人是在武潭一帶與原住民開始木雕交易,逐漸擴展到泰武鄉各個部落,原本只是應用在生活用品及獵具的木雕,透過商業、教育、競賽等模式,慢慢轉變為技術更繁複、規模更大的藝術創作,其中佳興村的作品頗受日人青睞,因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木雕村。
佳興部落的木雕風格,主要以排灣傳統圖案為基礎,如家族紋章、祖靈像、守護神百步蛇、勇士、太陽等;近期創作則時常加入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的意象與元素。
遊客可以前往駐村的木雕工藝師家中,近距離觀賞他們的傳世之作,同時也能夠在大師的口述中,體會到原民文化的精髓與其創作歷程的點滴苦樂。
行程5:順遊溫暖村落,體驗純樸日常
繼續隨著熟悉部落的在地導覽的腳步尋訪村內各個角落,不難發現這些融入生活的藝術因子,深植在部落居民的日常中,即使在家門口看似隨興做著刺繡的阿姨,都可能是技高一籌的藝術家!部落裡人情溫暖友善,即使是未曾謀面的陌生面孔,村人們也會微笑互道平安,甚至邀請來客一同坐下喝茶聊天,這種純樸的真情性格,更讓人對部落的互動流連忘返。
行程6:動手DIY!由大師沈安日帶領的木雕體驗課程
走完木雕部落一圈,可以在村內的撒彌令工藝社來一堂木雕體驗課程,由木雕師沈安日帶領,以自己雙手實際感受木雕藝術的樂趣與挑戰,或許我們也可以從自己手做的過程中,發現隱藏內心深處的藝術潛能呢。
同場加映:回顧2019泰武鄉公所「回佳雕刻經典賽」
為了發揚佳興木雕藝術村的固有文化,並且鼓勵在外發展的族人回鄉創作,泰武鄉公所在2019年底舉辦了「回佳雕刻經典賽」,讓這些外飄的木雕藝術工作者可以返回自己的故鄉,在熟悉的木材香味中,為自己和族人進行創作,在這些以「回家」為主題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原住民族在台灣土地上的努力、掙扎與盼望。
如同此次比賽冠軍沈安日在其創作理念所說,藉由創作來達到「反璞歸真,尊重部落傳統文化,建立自尊,回歸部落倫理階序,發揚部落互相、互愛、分享的精神,永續傳承,培養後代遠端的視野。」這大概不只是對他自己、對部落傳統、甚至是整個原住民族在這塊歸屬的土地,最深沉的盼望與信仰吧。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
add 屏東縣泰武鄉大武山一街7號
tel 08-783-7131
FB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
泰武鄉公所文物典藏網頁
web www.pthg.gov.tw/TownTto/Link.aspx?n=96E097A851E30A69&sms=56A38FE672B31B17
九號山房«清月咖啡»
add 屏東縣泰武鄉老潭巷 9 號
tel 08-792-0282
撒彌令工藝社
add 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2鄰28-2號
tel 08-79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