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柏林關鍵字,5到6月文化嘉年華、週日跳蚤市集一篇就懂
反文化
柏林是德國相當另類的城市,以叛逆著稱,各種「反文化(Counterculture)」團體十分活躍,而這樣的現象是其來有自。在兩德分裂期間,柏林圍牆隔出一隅東西對峙下的孤島,彼時西柏林收留了無數逃避兵役的西德青年、反戰嬉皮、無政府主義份子,柏林牆倒下後,又出現了公社和佔屋運動。這些人不滿資本主義社會、渴望逃避社會框架、對抗主流價值觀、勇於追求理想的生活、表現不同,是一種邊緣的城市文化。
柏林的塗鴉、佔屋聚落都是反文化的另類風景,至今仍有團體堅持以公社的方式生活,這些另類風景代表了柏林最重要的叛逆精神。
遊行
柏林人喜愛上街遊行,城市裡寬廣的街道和廣場無數,也相當適合舉辦大型嘉年華與遊行活動,最著名的是文化嘉年華與克里斯多夫街道日。暱稱為文化大觀園的「文化嘉年華(Carnival of Cultures)」,每年在五月至六月中旬舉辦,為期3天,目的在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在活動中學習如何尊重不同文化。「克里斯多夫街道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每年在6月22日舉辦,已有25年的歷史,是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和少數族群的遊行活動,訴求人道精神,爭取法律平權,宣揚包容尊重的精神。最經典的遊行當屬「Love Parade(愛之大遊行)」,原為電子音樂舞會,柏林牆倒下後演變成以快樂、愛、和平為主題的大型國際音樂節,可惜在2010年發生踩踏意外造成21人死亡,目前已永遠停辦。
免懷東德
Ostalgie 是一個新德語字彙,由「Ost(東)」與「nostalgie(鄉愁)」組成,意思是對東德的鄉愁,描述了德國一個新的社會現象,年輕人以逐東德時尚為流行。在柏林,有東德紀念館(GDR Museum)、東德主題的旅館、改建自冷戰時期防空洞的復古酒吧、蘇維埃建築風格的精品旅館。設計小店「Mondos Arts」,賣東德車的小模型、東德書籍和音樂,東德元素成為時尚設計。超市「Ostpaket」裡,販賣東德時期的食品。免費商店「Gift Laden」,以東德的社會主義理想運作物件再利用。東德主題的電影《再見列寧》,成為租片排行版的第一。
這個「奇怪的舊東德美學」的流行,也許是對於主流價值觀的一種另類反抗,也是對城市中產階級化的不滿,懷念柏林牆倒下後的最初幾年,那段單純和簡樸的柏林生活。
跳蚤市場
在歐洲國家,露天跳蚤市集很常見,但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柏林對跳蚤市集的熱愛。柏林人熱愛「回收」,城市中有不計其數的週日跳蚤市集,獨一無二的「東德」風味則在其他國家看不到的。柏林人都是跳蚤市集專家,每到週日,在咖啡館吃過早餐後,柏林人就開始他們的固定行程──逛跳蚤市集,花點時間,以便宜價格買到意義不菲的舊物。
柏林的跳蚤市集全年無休,人氣最旺的是位於 Mauerpark 的市集,還有歡樂的露天卡拉 OK 廣場;歷史最悠久的是位於 Charlottenburg Gate 市集,從1973年開始的老傳統;在 Boxhagener 廣場附近的 Flohmarkt 則受到柏林人的喜愛;Schöneberg 的早市則最具有歷史風情。
純粹,德國的移動藝術
德國西部的藝術之城杜賽道夫(Düsseldorf),藝文薈萃的城市風尚,催生了德國第一項地鐵藝術計畫「Wehrhahn Linie」,以都市再生為主軸,召集建築師、工程師與藝術家攜手合作,創作全新視覺概念的城市移動。
Wehrhahn Linie為東西向路線,全長3.2公里,共設6座地鐵站,由柏林藝術家Heike Klussmann與建築工作室Netzwerkarchitekten共同企畫。與一般地鐵藝術計畫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以建築概念的角度全程參與,是美學、建築與工程的三方跨界合作。6座地鐵站分別由不同藝術家創作,展現出各種不同主題。
地面不設地鐵站及售票機,以電扶梯帶領旅人深入位於地底的地鐵站大廳,居高臨下,感受深廣空間的氣勢。站內牆面完全不設廣告,以「純粹」為概念,卸下人們身為消費者的身分與觀點,以藝術和建築之美取而代之,開放想像力飛馳其間。
工程、建築與藝術交融一體,在地下世界大膽實驗,創作了城市移動的全新觀點,令人重新檢視現代生活的種種既定模式。
Jörg Hempel
web www.rheinba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