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載欣 ╳ 人生的留白時刻
談起旅行讓人學到的事,國泰航空台灣區總經理李載欣笑說:「旅行讓我有機會感受一下等待的空白。」在香港出生長大的她,慣常講究效率,如此步伐才跟得上高速運轉的城市。而在旅途中,所有等待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的空白時刻,讓李載欣有餘裕去細細感受與香港大相逕庭的人事物,旅行讓她學到的是包容──包容不同觀點,從不同角度思考一件事,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所謂包容,指的是一種更靈活開放的思考模式。
自大一暑假初次挑戰獨立旅行以來,李載欣旅行多國,這種靈活開放的態度也讓她的旅行方式益發隨性,笑稱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她,行程只大致列出方向,其他則在抵達當地之後隨機應變,除了以美食及交通工具感受當地生活,她在途中偶然看見什麼感興趣的事物就會去嘗試看看,亦常臨時變更行程。李載欣曾在西班牙旅行時,因喜愛佛朗明哥舞表演而跑去上了一堂在街頭偶然看見的木箱鼓打擊課;亦曾在義大利火車旅行時,臨時決定停留在中轉城市波納那一遊,還去學做了波隆納義大利麵。表定之外的旅行,讓李載欣積累了應對未知及突發狀況的優雅從容。
而對李載欣來說,這些旅行體驗即是人生的空白時刻──在忙碌生活中停一下腳步,轉換心情。旅行就像是為人生留白,讓不同的生活風景啟迪新的想法和可能性,為自己做出改變。李載欣說,旅行是人生的一部份,人生就是一場大旅行。
李載欣 Agatha Lee
1999年加入國泰航空集團,擁有完整而專業的航空業資歷,先後服務於香港總公司、中國昆明、寧波及北京分公司,歷任市場推廣、營業、貨運、營收管理等工作,並曾任國泰航空義大利經理及駐泰國經理,2017年8月接任台灣區總經理。
國泰航空 Cathay Pacific
web www.cathaypacific.com
姚銘偉 ╳ 拾遺台日之絆
台灣史上第一本以台日歷史覊絆為主題的知台知日誌《薰風》,向台灣人揭示了日治時期的台灣。關於知日,《薰風》的創辦人兼主編姚銘偉有自己的一套理解:「知日的最終目的在於知台。文化積累和歷史的發展脈絡是息息相關的,想建立台灣的主體意識,首先必須找回台灣曾被改寫的日治五十年。」
日本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國度,一直以來是備受台灣人喜愛的海外旅遊地,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文化元素亦無處不在,然而台灣人卻不太清楚日治時期的歷史。熱愛台灣文史的姚銘偉,為了讓台灣人更了解過去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因而創辦《薰風》,講述充滿溫情的台日之絆。
自瑞士洛桑旅館學院留學歸國,曾於旅館精品業任職的姚銘偉,因關心故鄉高雄的老建築保存,與同好成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從而踏上文史工作者之路。其後姚銘偉旅居京都半年,進修日語,返台後以其自京都老空間得來的靈感,保存活化高雄哈瑪星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料亭「一二三亭」,開設書店喫茶。他以策展的概念,擬定主題尋訪講者,舉辦台灣史相關講座。這些講座是為《薰風》的雛形,部份講者後來成為了雜誌的寫手。
姚銘偉認為,知日是知台的途徑,亦是啟發台灣提升美感的借鏡。故雜誌除了介紹日治台灣史的特集,亦有日本文化的專欄,為讀者提供一個知日的深度閱讀。姚銘偉分享自己旅行日本的方式──不預設到訪地點,慢步調感受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而流連在美好之際,他亦不忘思考「為什麼」──為什麼日本可以這麼美?為什麼台灣做不到?希望將旅途中所見之美帶回台灣。並進一步分析日本美學背後的信仰及思想脈絡,藉此反思如何讓台灣變得更好。
《薰風》有深度文字,亦大量使用姚銘偉和其友人收藏的老照片,作為記錄日治台灣史的文本,宛如一趟拾遺之旅,為台灣人補完歷史記憶的空白,並重新牽繫起台日的深厚覊絆。預定今年秋天出刊的第四輯即將以「京都」為題,介紹和台灣有淵源的京都地點,如祇園辻利、柳月堂、光華寮等地,帶領一個充滿台灣味的京都之旅。
姚銘偉
1978年出生於高雄市,畢業自高雄餐旅大學及瑞士洛桑旅館學院。自幼熱愛台灣文史,嗜好收藏老照片。2012年與同好共同創立保存高雄老建築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2013年搶救日治時代料亭建築「一二三亭」,設立書店喫茶;2016年成立一人新創公司「成蹊社」,創辦台灣史上第一本以台日歷史羈絆為主題的知日知台誌《薰風》,現為該刊發行人及主編,並兼任高雄市都發局老屋活化補助計畫審查委員。
薰風
web www.kunputw.com
FB 季刊薰風
場地提供 八拾捌茶 西本願寺廣場輪番所(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號/02-231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