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遇見當代藝術,造訪日本森美術館
位於東京的森美術館,坐落於六本木 hills 中的森塔(mori tower)53樓,被稱之為日本最「高」的高樓美術館應不為過。美術館在52樓的入口處,以木條排列襯托出挑高空間的溫暖細膩,內部展示空間則依每年3至4個不同檔期的展覽內容做替換。
森美術館以當代藝術為定位,採訪美術館時,遇到的主要展覽是當時展期至5月27日的韓國當代藝術家 LEE IBUL 個展。儘管過去曾策過草間彌生等重量級大展,但近年來森美術館更以風格臻於成熟、但相對而言在日本知名度不那麼高的當代亞裔藝術家為對象,希望以美術館為據點,將更多有意思的藝術家介紹給人們知道。
LEE BUL展覽出展的作品,呼應著美術館的關心與企圖,將作家成長與思考的軌跡做出完整呈現。例如早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Cyborg 系列,以輕質量的素材、不完整的形體和懸吊離地的展示方式,表達出對傳統雕塑定義的反叛、以及對理型不可企及的反思。
藝術家的工作室以各種媒材和素描草稿,忠實呈現 LEE創作、思考和嘗試的過程;而佔展覽最大區塊的《烏托邦與幻想風景》,則是 LEE由不同脈絡創作出的理想國:那些華麗、壯觀或未完成的建築,訴說著不同世代人們對烏托邦無止盡的追求與理想,藝術家透過作品,既傳達出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也對信仰者的嘗試寄予無限同情。
問起哪裡可以同時看見天空和藝術品,我們被引進了另一處單獨的展間。這是LEE BUL 特別為這次展覽創作的作品《The Secret Sharer》,房間中,一隻動物的背影(以藝術家飼養了十多年的愛犬為藍本)面對著整個東京市景,頭部微低,以蕾絲、金屬、玻璃、亮片等裝飾由頭部延伸,燦爛垂墜一地,隨著天色轉換,更顯得亮麗奪目。
至於作品描述的是什麼?在另一展區中,播放著藝術家針對這次展覽的訪談片段,不妨在影片中尋找答案。在大展之外,森美術館也固定保留一處空間,名為「MAM PROJECT」,作為提供給新進藝術家的發聲平台。與 LEE IBUL 同時展出的是來自新加坡的何子彥,作品以四面映像的方式呈現,可以感受到當代藝術強烈的實驗性質。
從上午十點到晚間十時,森美術館在六本木高樓,為夜歸的都市人點一盞溫暖的藝術燈火,而向瀧小姐問起美術館最適合的欣賞方式,她笑著說,不論是隨步經過或是透過說明細細品味,歡迎所有觀者以最舒服的態度,自在參觀。
森美術館
add 日本東京都港區六本木6-10-1 六本木Hills森塔(mori tower)53F
tel +81-(0)3-5777-8600
web www.mori.art.museum
深入魚路古道,遊歷台灣礦史傳奇
站在擎天崗遼闊的草原上,天氣清朗的時候向北望,可以看見北海岸的金山,向南望,則可望見台北的士林。在交通四通八達的現代,這裡只是我們偶爾上山看看風景、鍛鍊腳力的地方,然而在十七、十八世紀,它卻是每天有上千人南來北往的途徑,先民擔著漁獲、硫磺、陶土、藍染、茶葉…甚至轎扛著嫁娶的新娘,篳路藍縷,只為了到山的另一邊。
今日看似狹小的山徑,卻是兩百多年前重要物資往返的金包里「大路」。硫磺、漁獲、茶葉、出嫁、返鄉…必須翻山越嶺的崎嶇山路,在過去是先民以有換無,養家糊口最近、最方便的一條捷徑。
篳路藍縷,以啟魚路古道
我們今天口中的「魚路古道」,最初是原住民們打獵、摘採物資的一條通道,清朝時變成漢人們移墾、採硫磺的道路;根據陽明山國家公園技正呂理昌超過25年的研究得知,這條山徑曾經熱鬧非凡,因為蘊藏重要的硫磺礦,即使經由荷蘭人、清朝漢人、日本人輪番接管,當政者無不將它視為寶地,從土生土長的居民到遠渡重洋到此尋找生機的「羅漢腳」,都隨著採礦產業一同,默默寫下台灣兩百年來相當重要的發展歷史。
「魚路古道」從字面上來解讀,通常把它定義為運送漁獲、換取其他物資的交易道路,然而除此之外,它其實還擔負著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採硫磺。
硫磺是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17世紀末康熙王朝在福建的官員得知台北有產硫磺,便派郁永河率人前來探勘,當時郁永河寫下了《裨海紀遊》一書,成為研究這條古道的重要史料。魚路古道隨著時代的遷移、交通的高度發展而逐漸頹圮,甚至淹沒在時間洪流裡。直到民國80年左右,呂理昌從玉山國家公園調任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無意間發現了這條古道,積極展開挖掘與調查的工作,這條古老的經濟、交通與文化交流的要道才又重新出現在地圖上。
當年從金山金包里直達士林的完整路線,長達36公里,而目前「拼圖」出來的魚路古道,全長只有3.8公里,屬於當年通道的北段。從金山的八煙聚落開始,沿途經過許顏橋、憨丙厝地,以及作為台北市與新北市界線的大石公、百二崁等地,直到海拔約800公尺高處的擎天崗,這是清朝時期人們行走的路線,因為經常看到穿著「勇」字軍服的防守清兵,所以又名「河南勇路」;還有一條順著上磺溪開拓的支線,通往上磺溪停車場方向,是日本治理台灣後有鑑於原來的道路太狹窄,運送物資不夠方便,於是勒令簡大獅鋪設的、較寬闊的道路,所以又被叫做「日人路」。
硫磺古道的古往今來
順著古道而行,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當年留下的遺跡,除了刻意留下的石碑、擎天崗草原高處明顯可見的營盤遺址外,還有古時候住家的遺跡、採硫工廠的遺址、供旅人休憩的客棧遺跡等。
大小油坑奇景
通常我們來到陽明山,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油坑神奇的自然景觀:地熱源源從火山噴氣孔冒出、地表覆蓋著淡黃色的結晶、空氣中瀰漫的硫磺味,在在教人讚嘆;然而隱藏在古道旁的大油坑,規模達3平方公里,比小油坑更壯觀得多,是整個陽明山區最大的地熱噴出區,當年古道上熙來攘往的人潮,絕大多數都是為它而來。目前雖然已經停採,但在大油坑區內仍可看到採硫工廠殘留的設備、器具、工寮等。大油坑由於地質脆弱,不小心很容易崩塌,所以不建議旅客前往;若真想看看廬山真面目,不妨請國家公園派嚮導帶領,以策安全。
硫磺地熱造成的白土,其實是燒製陶瓷器的重要原料,所以採硫礦的同時,也吸引來不少採白土的人們。採硫工業沒落後,藍染、茶葉繼之而起,所以古道上常見一種叫做「大菁」的植物,就是藍染的重要原料。
既然有工廠,就一定會有宿舍、住家,古道上凡是有竹林、駁坎的地方,便是昔日房舍的所在。因為竹子功能眾多,不但可以作為食物,更可製成桌、椅、櫥櫃、餐具、籃子等生活必需品,所以人們習慣在聚居的四周種植竹林;而石塊堆疊的駁坎,往往就是建設房子的基礎工程。
走一趟魚路古道,感受先民篳路藍縷的開發歷程,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不禁又多了幾分。
魚路古道
access 搭乘台北市公車小15、108(陽明山遊園公車)至擎天崗站下,可從擎天崗附近的金包里大路城門出發;搭乘皇家客運1717公車至八煙站下,可從八煙登山口出發;亦可搭乘皇家客運1717公車至磺溪仔橋站下,從上磺溪停車場登山口出發。建議從擎天崗方向出發,至八煙或上磺溪停車場登山口為止,一路幾乎都是下坡路段,較為輕鬆省力。
陽明山國家公園
tel 02-2861-3601
web www.ymsn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