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甕百合春天,在花蓮慢食季節
花蓮海岸海天相連,隱身在公路旁的陶甕百合春天,一個簡單的棚子,以漂流木組合的桌椅,將海岸與田野當作自家的冰箱,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原始粗獷、卻非常迷人的在地飲食文化。餐廳名字的由來也很簡單,大女兒是陶甕、二女兒是百合,春天則是爸爸的名字。
廚房設置在幾步之遙的一旁,客人到此會先看到的是爸爸春天拿著煎匙作菜,三個女兒繞著爸爸玩耍,與周邊山水同樣原始的生活景況。
有著壯頭體型、皮膚被太陽曬得紅潤的原住民廚師春天,在陶甕百合春天裡提供給客人的是最原始的野菜饗宴,以季節性食材為主,海鮮為輔。開伙前,他的準備工作不是上市場買菜,而是拿著開山刀與竹婁,越過馬路到田裡去採收當天的食材,依照時令的轉動,尋找餐桌上的靈感,他的冰箱就是這片海、這座山。
「大地擁有眾多可吃的食物,是上天給的恩賜,只要知道食材的生產季節特性,就能吃到最天然的美味。」春天對每一季食材的屬性與料理方式都有豐富心得,像個藝術家般,手拿開山刀走在田間,把充滿著大地原始能量的食材,轉化為一道道餵補人類元氣的美味料理。
他細數說:「味道特殊的打納是原住民常用的香料,鬼針草可以拿來煮湯,麵包樹是來自東南亞的外國品種,麻菜是客家人吃的菜,構樹的果實很甜,有點像山粉圓,而青筍則是剛剛冒出來的。」走過的地方,隨處都有他俯拾皆是的料理素材,也讓我們隱約看見一幅豐饒的大自然飲食圖像。
憑著直覺與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春天的食材創作料理,隱藏著對大地與人體的尊重,取自當地當令、未經品種改良的原始傳統野菜,造就陶甕百合春天的飲食美感。而天然環保的烹調方式,也能保有原汁原味的營養與口感。
水煮過的「過貓菜」加上剛採收的「青筍」再搭配「野番茄」,可以吃到筍片清甜嫩脆的口感、野番茄直率的香氣。外觀只有拇指大的「野苦瓜」,先煮過冰鎮,放在藤蔓枝葉後,再擠上芥末美乃滋與魚子,口感層次豐富且精彩。
烤過的山蝦搭配剛砍下烤過的黃藤心,放在厚重石頭上,感覺像是曠野中的豪邁饗宴,蘸上用燙山蝦的湯汁與辣椒調和的醬汁,不只創意十足,更令人垂涎欲滴。
簡單樸實的野味,搭配心曠神怡的東部美景,果然很有東部慢食慢活的味道。
陶甕百合春天
add 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3鄰138號
tel 03-878-1683
彰化南門與民權市場 ╳ 半線古城小食漫遊
常人只道彰化三寶「肉圓、爌肉飯、貓鼠麵」,美味卻總是在發現記憶裡的尋常滋味竟非彼此共通的語言,才牽動鄉愁懷舊。肉羹、大麵、碗粿、油炸皮,彰化囝仔魂牽夢縈的菜市場好滋味,是要揮汗走過老市場、菜市街,與在地人共桌、與掌杓的阿姨交關,才能吃出美味之外的、故事裡、潛藏彰化南門與民權市場的人情滋味。
初聞半線二字,擅自以為是像白先勇《台北人》〈花橋榮記〉裡的李半城那樣,富甲一方、半座城都是自己的,所以還以為彰化人才輩出,金融、科技、傳產,彰化幫的實力造就台西線上的半片風光。其實「半線」是昔日居住於此地的平埔族所取的地名,漢人以漢字音譯而來,說明了彰化市的古老,數百年的建城史,隨著時光的遞嬗淡出日常,遊客來到彰化後直奔鹿港,卻不聞彰化市一帶古老的城廓與歷史。唯一尚餘溫度於記憶的,大概就剩街頭巷尾的小食了吧!
於是傾頹的城牆,由這些看似熟悉、卻又與我們各自習慣了的滋味如此不同的小吃補足。翻開《彰化小食記》,這麼多的故事,手藝的傳承、滋味的延續、人情的傳遞,歷史於是鮮活了起來。在燠熱的初夏,我們隨著《彰化小食記》的作者陳淑華一同走訪菜市場裡的庶民小食,彰化人的人情故事,也在一道道敦厚樸實的滋味下,回溯光陰荏苒。
記憶裡的菜肉羹
「彰化的小吃攤有三款標準配備。大麵、香腸、滷鴨蛋。」站在彰化南門市場「國珍魯肉麵‧肉羹」的攤位前,陳淑華老師為我們介紹最正宗的彰化小吃攤,「首先我們的麵是大麵,是加了鹼的麵,煮熟後拌點花生油再放入蒸鍋裡保溫,要吃的時候再抓一把丟進碗裡,淋上肉滷,所以叫『拉仔麵』,其實就是乾麵。再來攤位前面一定會有一盤煎好的香腸可以配。然後跟滷肉一起滷的不是雞蛋,而是鴨蛋,彰化人喜歡吃滷鴨蛋,因為比較 Q。」而這三樣,國珍肉羹一應俱足。
當彰化小吃也隨著國民美食互相拷貝模仿而漸漸面貌模糊之時,像國珍肉羹這樣一攤道盡彰化庶民生活風貌的,已是寥寥無幾。
位在南門市場出入口,國珍肉羹往昔曾是市場內攤商們一天活力的來源。叫了魯(滷)肉麵、油蔥丸子湯、肉羹。滷肉麵其實就是拉仔麵,用的當然是大麵。吃起來其實像意麵,只是在蒸鍋裡一久,麵條有一種鬆弛感。原以為「大麵」僅存於彰化縣市,但依據陳淑華老師在書裡的調查,在日治時期大麵曾是台灣人麵食主流,意麵、油麵等反而不見蹤影。
隱身在時代角落的還有肉羹。啜飲一口濃郁清香的湯汁,「這裡的湯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彰化的肉羹會放很多蔬菜。」在《彰化小食記》裡,陳淑華老師的青春回憶也隨著滋味入列:每到黃昏時分,都會有一輛載著一鼎滾燙肉羹的手推車,守在上下課的途中。
吃不起魷魚羹或肉羹的孩子,胖老闆會爽快地挑揀,盛出一碗只有蔬菜沒有肉羹的羹湯,雖然沒有了嚼勁,魷魚與肉羹的精華卻早就融匯在湯裡,再加上蔬菜的鮮甜爽口,竟也為寒素的生活平添了幾許小小的幸福。後來再如何彭湃的肉羹都比不上記憶的滋味,直到嚐到國珍肉羹,才明白蔬菜羹也鮮美,其實是因為吃進了胖老闆對孩子們的體貼。
盛起滿滿的蔬菜料,我也嚐了一口,魚漿裡的豬腿肉噴著肉汁,羹裡蔬菜鮮脆,濃郁的湯汁裡有淡淡的回甘,這是不曾吃過的滋味,卻讓我倆相視微笑。
有料的碗粿
爾後穿越人聲鼎沸的菜市街,信步走到與南門市場3分鐘之隔的民權市場,「民權市場碗粿」是一家超過60年的老店,賣的碗粿卻超出我們這些外地人想像。「彰化的碗粿是有包餡的。」打開蒸箱,一碗碗表面微微隆起,柔滑雪白的碗粿排排立起。
淋上醬汁上桌,用叉子撥開,裡頭一顆碩大的滷蛋,「像台南的碗粿裡頭的料是散的,彰化人吃的碗粿裡頭餡料卻是一團的,外頭再裹一層米漿拿去蒸。」陳淑華老師說道。也許是因為用了比較濃稠的米漿裹住餡料的緣故,民權市場碗粿特別白淨,也特別 Q 彈,「涼了更好吃。」
嚐了一口,所言不假,比起外頭一碰就碎的脆弱碗粿,民權市場碗粿口感紮實,內餡料好味足,米香、油蔥與醬香外,還有淡淡八角味。「碗粿要好吃,重點就在米漿要有一定的濃度,再來就是炊的功夫。」老闆何正成解釋道。民權市場碗粿採用放了三年的在來米兌水磨,放置三年的在來米水分已蒸發殆盡,磨出來的米漿才能炊出彈牙的口感。
還有一碗綜合湯,裡頭除了有丸子、鮮筍之外,還有如今僅存於少數辦桌場合的肉皮。油炸的豬皮充滿了氣孔,拿來燉湯既鮮,肉皮飽吸湯汁後,鬆軟同時又酥脆,咀嚼時高湯在口中噴發,是往昔艱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筍子加上肉皮,看來清清如水嚐起來卻是鮮上加鮮。
半天下來,跟著陳淑華老師穿梭彰化市街頭巷尾,鼓脹的胃載滿了美味滿足、與既熟悉卻又不屬於我的記憶。只是能夠實地踏訪《彰化小食記》裡的點滴美味,我也到底能夠將「小吃」喚為「小食」,踏實彰化人的生活日常,總是古城裡的滋味,充滿故事想像。
彰化市南門公有零售市場
add 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503號
國珍魯肉麵.肉羹
tel 04-723-8326
彰化市民權公有零售市場
add 彰化縣彰化市民權路155號
民權市場碗粿
tel 04-726-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