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南門與民權市場 ╳ 半線古城小食漫遊
常人只道彰化三寶「肉圓、爌肉飯、貓鼠麵」,美味卻總是在發現記憶裡的尋常滋味竟非彼此共通的語言,才牽動鄉愁懷舊。肉羹、大麵、碗粿、油炸皮,彰化囝仔魂牽夢縈的菜市場好滋味,是要揮汗走過老市場、菜市街,與在地人共桌、與掌杓的阿姨交關,才能吃出美味之外的、故事裡、潛藏彰化南門與民權市場的人情滋味。
初聞半線二字,擅自以為是像白先勇《台北人》〈花橋榮記〉裡的李半城那樣,富甲一方、半座城都是自己的,所以還以為彰化人才輩出,金融、科技、傳產,彰化幫的實力造就台西線上的半片風光。其實「半線」是昔日居住於此地的平埔族所取的地名,漢人以漢字音譯而來,說明了彰化市的古老,數百年的建城史,隨著時光的遞嬗淡出日常,遊客來到彰化後直奔鹿港,卻不聞彰化市一帶古老的城廓與歷史。唯一尚餘溫度於記憶的,大概就剩街頭巷尾的小食了吧!
於是傾頹的城牆,由這些看似熟悉、卻又與我們各自習慣了的滋味如此不同的小吃補足。翻開《彰化小食記》,這麼多的故事,手藝的傳承、滋味的延續、人情的傳遞,歷史於是鮮活了起來。在燠熱的初夏,我們隨著《彰化小食記》的作者陳淑華一同走訪菜市場裡的庶民小食,彰化人的人情故事,也在一道道敦厚樸實的滋味下,回溯光陰荏苒。
記憶裡的菜肉羹
「彰化的小吃攤有三款標準配備。大麵、香腸、滷鴨蛋。」站在彰化南門市場「國珍魯肉麵‧肉羹」的攤位前,陳淑華老師為我們介紹最正宗的彰化小吃攤,「首先我們的麵是大麵,是加了鹼的麵,煮熟後拌點花生油再放入蒸鍋裡保溫,要吃的時候再抓一把丟進碗裡,淋上肉滷,所以叫『拉仔麵』,其實就是乾麵。再來攤位前面一定會有一盤煎好的香腸可以配。然後跟滷肉一起滷的不是雞蛋,而是鴨蛋,彰化人喜歡吃滷鴨蛋,因為比較 Q。」而這三樣,國珍肉羹一應俱足。
當彰化小吃也隨著國民美食互相拷貝模仿而漸漸面貌模糊之時,像國珍肉羹這樣一攤道盡彰化庶民生活風貌的,已是寥寥無幾。
位在南門市場出入口,國珍肉羹往昔曾是市場內攤商們一天活力的來源。叫了魯(滷)肉麵、油蔥丸子湯、肉羹。滷肉麵其實就是拉仔麵,用的當然是大麵。吃起來其實像意麵,只是在蒸鍋裡一久,麵條有一種鬆弛感。原以為「大麵」僅存於彰化縣市,但依據陳淑華老師在書裡的調查,在日治時期大麵曾是台灣人麵食主流,意麵、油麵等反而不見蹤影。
隱身在時代角落的還有肉羹。啜飲一口濃郁清香的湯汁,「這裡的湯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彰化的肉羹會放很多蔬菜。」在《彰化小食記》裡,陳淑華老師的青春回憶也隨著滋味入列:每到黃昏時分,都會有一輛載著一鼎滾燙肉羹的手推車,守在上下課的途中。
吃不起魷魚羹或肉羹的孩子,胖老闆會爽快地挑揀,盛出一碗只有蔬菜沒有肉羹的羹湯,雖然沒有了嚼勁,魷魚與肉羹的精華卻早就融匯在湯裡,再加上蔬菜的鮮甜爽口,竟也為寒素的生活平添了幾許小小的幸福。後來再如何彭湃的肉羹都比不上記憶的滋味,直到嚐到國珍肉羹,才明白蔬菜羹也鮮美,其實是因為吃進了胖老闆對孩子們的體貼。
盛起滿滿的蔬菜料,我也嚐了一口,魚漿裡的豬腿肉噴著肉汁,羹裡蔬菜鮮脆,濃郁的湯汁裡有淡淡的回甘,這是不曾吃過的滋味,卻讓我倆相視微笑。
有料的碗粿
爾後穿越人聲鼎沸的菜市街,信步走到與南門市場3分鐘之隔的民權市場,「民權市場碗粿」是一家超過60年的老店,賣的碗粿卻超出我們這些外地人想像。「彰化的碗粿是有包餡的。」打開蒸箱,一碗碗表面微微隆起,柔滑雪白的碗粿排排立起。
淋上醬汁上桌,用叉子撥開,裡頭一顆碩大的滷蛋,「像台南的碗粿裡頭的料是散的,彰化人吃的碗粿裡頭餡料卻是一團的,外頭再裹一層米漿拿去蒸。」陳淑華老師說道。也許是因為用了比較濃稠的米漿裹住餡料的緣故,民權市場碗粿特別白淨,也特別 Q 彈,「涼了更好吃。」
嚐了一口,所言不假,比起外頭一碰就碎的脆弱碗粿,民權市場碗粿口感紮實,內餡料好味足,米香、油蔥與醬香外,還有淡淡八角味。「碗粿要好吃,重點就在米漿要有一定的濃度,再來就是炊的功夫。」老闆何正成解釋道。民權市場碗粿採用放了三年的在來米兌水磨,放置三年的在來米水分已蒸發殆盡,磨出來的米漿才能炊出彈牙的口感。
還有一碗綜合湯,裡頭除了有丸子、鮮筍之外,還有如今僅存於少數辦桌場合的肉皮。油炸的豬皮充滿了氣孔,拿來燉湯既鮮,肉皮飽吸湯汁後,鬆軟同時又酥脆,咀嚼時高湯在口中噴發,是往昔艱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筍子加上肉皮,看來清清如水嚐起來卻是鮮上加鮮。
半天下來,跟著陳淑華老師穿梭彰化市街頭巷尾,鼓脹的胃載滿了美味滿足、與既熟悉卻又不屬於我的記憶。只是能夠實地踏訪《彰化小食記》裡的點滴美味,我也到底能夠將「小吃」喚為「小食」,踏實彰化人的生活日常,總是古城裡的滋味,充滿故事想像。
彰化市南門公有零售市場
add 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503號
國珍魯肉麵.肉羹
tel 04-723-8326
彰化市民權公有零售市場
add 彰化縣彰化市民權路155號
民權市場碗粿
tel 04-726-4611
吃貨必去第一街,台南民權古街巡禮
想認識台灣,得先從認識府城開始;想認識府城,要從十字大街追溯起源頭。這裡有台灣最老的匾額、台灣最老的井,和號稱「台灣第一街」的民權古街,荷蘭人在明朝時期,在現今赤崁樓的南邊蓋了這條市街,許多百年老舖於焉屹立一世紀。
台灣哪個地方有最多家百年老舖?台南府城當之無愧。早在西元17世紀荷蘭人佔領台南時期,荷蘭人便在現今民權路二段興建普羅民遮市街,民權路和現今的永福路,交會成十字大街,西起「大井頭」,東至「鷲嶺」,此為台南城市發展之始,也是荷治時期台南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台南20年茶店「奉茶」老闆葉東泰,研究府城歷史已久。他說,當初荷蘭人來台是為了做生意,現今民權路口正好有個大井,取水方便。當時從港口上來要補給用水、取水都在這裡,因此很容易聚集商家。
儘管大井頭隨著民權路的拓寬,已拆除井欄、井口加鑄鐵蓋,但繁華時期的景點猶存。我們隨著葉東泰的腳步,走一趟民權路,見證台灣最早期的發展樣貌,探訪風韻依然迷人的民權古街。
一手難掌握的特大八寶肉粽
接近中午時分,人潮逐漸湧進位於民權路二段71號的再發號肉粽。「再發號肉粽」創立於清同治11年,第一代老闆吳燦在民權路的北極殿旁開店。由於料好實在,生意絡繹不絕,在崇明路上再開設二店。
吳立源說,原本店裡只賣一般大小的肉粽,但父親吳金發掌店時期,有許多在附近四春園旅社載客人的三輪車小販,常常在店裡吃了一個肉粽還不過癮,便央求父親乾脆包特大號的肉粽,讓他們吃飽了再上工。於是吳金發便發明了現今販賣的大肉粽。只是店裡目前販賣的特製八寶肉粽是吳立源依照客人需求,除了香菇、魷魚、扁魚酥、金鉤蝦、蛋黃、栗子、瘦肉、肉燥、長糯米之外,再加入鮑魚、干貝等高檔食材,包裝成禮盒,讓外送的客人送禮極為體面。
再發號的肉粽採用兩片桂竹葉、一片青竹葉包裹,前者較厚,蒸煮時不易滲水;後者則香氣較重,包在內層。桂竹葉大多來自嘉義梅山鄉。吳老闆說,以前還會使用「舊葉」,也就是店裡客人吃完的肉粽,粽葉回收再清洗使用,這種粽葉外層會覆蓋一層油脂,飯粒不會黏附在上頭。但現在外送的訂單太多,舊葉的數量太少,就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一顆粽子包裹三層不同粽葉。
吳立源31年前接手後,不但發明特製八寶肉粽,也採用全省宅急便方式,讓全台各地都買得到再發號肉粽。老闆說,接到幾千顆粽子的訂單是常有的事,但若客人臨時下訂幾萬顆的粽子,由於店裡只有老闆夫婦倆在包粽子,每天都包到半夜,仍供不應求,只好謝絕太大量的訂單。店裡熟客都知道,若是年節要訂這家的肉粽,得一個月前預訂,超過千顆以上的大訂單,起碼得三個月前預訂。
老錫罐見證百年茶業
我們再往下走,來到民權路一段137號的振發茶行。牆面上成排的手工錫桶,是這家店最突出之處。一百多年前這些錫桶從唐山過海而來,盛裝著茶葉,錫的材質保護茶葉不會受潮。儘管現在錫桶已經鏽黑,裡頭也不再裝著散裝茶葉,改放真空包裝茶包,但放在木架上仍感受得出它歷經的悠悠歲月。錫桶上貼著天心、金雞、大王等字,嚴鴻鈞解釋,這些字代表茶葉的出處。以往的茶來自福建武夷山,錫桶上的字代表著一座座的山。
除了錫桶外,店裡的木製櫃檯也歷史悠久。嚴鴻鈞回憶,小時候店裡門庭若市,排隊買茶的人絡繹不絕。掌櫃將錢直接丟進上面有開口的櫃檯,隔天類似銀行專員的人就會來家裡收錢存進古早的銀行。
振發號的茶葉傳承古法,用兩張方正白紙將茶葉包成長方形。這樣的手法是福建安溪的傳統包裝法,包好後再蓋上振發店印、茶名與產區。以前嚴燦城仍在世時,不論茶葉金額多少,都會端端正正地替客人包裝好。現在下一代接手後,由於手工包裝耗時費工,老闆便決定購買一定價格以上的茶葉,可免費包裝,金額不足者,則酌收工本費。
厚禮數的府城
民權路一段205號的萬川號,裡頭以販賣古早味為特色。在店裡工作十多年的陳莉君,為我們一一解釋店內漢餅和當地習俗的關聯。一進門便會被桃紅色、白紙分別包成的綠豆糕和鹹糕,吸引住目光。陳莉君說,古早時候訂婚,女方需準備三樣東西:口酥餅、一串香蕉、綠豆糕和鹹糕包成的糕包,回禮給男方,讓男方帶回去分送給左鄰右舍。現在只有老一輩才知道這項禮俗,或者以孔雀餅乾替代。
此外,台灣早期生子的習俗,有句古語:「滿月圓,四月桃,週歲龜」,是指為慶祝孩子平安長大,需依照時間做「紅龜粿」分送親友。而這些東西,萬川號都還有在製作,平常不在店裡販賣,需三天前預訂。陳莉君解釋,小孩滿月要以紅圓祭拜,裡頭可包肉餡,或烏豆沙、綠豆。
店內提供許多漢式糕餅。台南孔廟春、秋兩祭舉辦祭孔儀式時,都會向萬川號訂製「黑白餅」,黑白餅由兩片外型如花瓶般的花瓶餅相疊而成,一片灑滿黑芝麻,另一片灑滿白芝麻,味道鹹甜鹹甜,是祭孔必備祭品之一。每一種糕餅都有其涵義,彷彿在閱讀一則則台灣古老禮俗。
除了漢餅之外,店裡超人氣的肉包、水晶餃遠近馳名。豬肉選用上等胛心肉,拌入香菇,加上鹹蛋黃仁,包子裡頭湯汁濃郁,口感鮮甜不油膩,難怪我們在店裡看到好多顧客拎著一袋袋的肉包,準備帶回家享用。水晶餃以番薯粉製作,外皮透明,口感很 Q。內餡採用爆香過的麻竹筍丁、肉餡,清甜的豆仔薯咀嚼起來的爽脆口感,與內餡極搭,可說是台灣農業社會最具代表性的點心。
入口即化的感動
在民權路東嶽殿前,我們彎進一條小巷,看見廣興肉脯店。第四代傳人陳敏德和兒子陳建誠已經忙完早上的工作,正在店裡招呼客人。這家老舖可說是肉脯的始祖,陳敏德說,太蒼縣志上記載當地名廚倪德宴客時燒製五香燜肉失手,因而將錯就錯,將菜餚去油去骨,成有名的太蒼肉鬆。
廣興使用大灶來焢肉,不像一般大工廠使用蒸氣釜。大灶可以讓湯汁留在肉脯裡,做出來的肉脯肉味較重較香。焢肉焢四到五小時,這段時間都必須要有人在旁邊顧著,避免肉脯燒焦。
店裡還有另一項人氣商品--豬肉酥。陳敏德說,製作肉脯最後一道手續,需潑上一匙油,讓肉脯口感更滑潤。有一日他阿嬤不小心將整甕油到進鍋哩,那時豬油比豬肉還貴,捨不得丟掉只好將整鍋肉炒到乾。沒想到焦黑的肉酥廣受歡迎,之後便成為店內的固定商品。
這十年來,陳家不斷改良肉酥作法,成為入口即化,「舌頭一壓就會碎」。陳建誠說,其他肉脯店想要模仿,但大多使用豌豆粉或蕎麥粉,製作出脆脆的口感,與廣興的肉酥相去甚遠。
走進流光歲月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民權路二段的文峰茶行,第四代傳人陳玉雄拿出祖譜,上頭記載他阿祖陳琪生為「茶商」,阿公陳登志原本從醫,後來繼承文峰號。可惜的是,確切這家茶行的開店年代已不可考。
早期這家茶行由三間大店面連在一起,一間開洋行,一間經營茶葉店,一間則為陳登志懸壺濟世的中醫舖,並贏得府城「坊橋頭登志仙」封號。當問到中藥店名,老闆又搬出一塊木牌匾,上頭寫著陳氏道生堂製造四時茶餅、春冬神(米曲)。道生堂就是他阿公當時開的中藥舖。四時茶餅意味著這種茶餅四季皆可製作。
如今茶具、茶餅、老茶鐵桶堆滿整間店面,看似雜亂,但陳玉雄說,原本老房子的後面是焙茶間,焙籠窟多達一、二十個,後來因後面道路拓寬填高地面,只能忍痛填平。如今只能從老照片去回憶了。
花了一整天走訪了這麼多家百年老舖,感受到的並非府城的古老,而是常民生活裡不斷湧出的新意,為這塊土地注入了新生命,期盼能再延續下個百年。
再發號肉粽
add 台南市民權路二段71號(總店),台南市崇明路145號(二店)。
tel 06-222-3577(總店),06-336599(二店)。
web u77s23.myweb.hinet.net
振發茶行
add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1段137號
tel 06-222-3532
web www.teashop1860.com
萬川號
add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1段205號
tel 06-222-3234
廣興肉脯店
add 台南市府前路一段90巷62號
tel 06-222-7447
web www.ksf.url.tw
文峰茶行
add 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6號之1
tel 06-224-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