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校園探險,IID 世田谷手作學校
原為池尻中學的 IID 世田谷手作學校,是日本廢校再利用的經典範例。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日本自八○年代起即出現了廢校浪潮,尤其在現行法令未能鬆綁下,學校一旦被列為廢校,因身為國有財產無法轉售,變成廢墟便成為無法避免的宿命。
2004年被列為廢校的池尻中學原本也該是如此命運,但在目前負責營運的事務所奔走下,同年10月以「IID 世田谷手作學校」之名重新對外開放,邀請視覺藝術、商業設計、媒體製作等45家事務所與工作室進駐舊校舍,在其中設計、製作,甚至展示、發售。
IID 世田谷手作學校最值得一遊的地方,在於它保存並活用了學校的現有設備。校舍中有教室按原樣保留下來,常做為日劇拍攝場景;有教室被改裝成放映室,舉行過多場電影試映會。
更有教室化身咖啡館,採用在地食材製成的美味是許多進駐藝術工作者的最愛;以往分配營養午餐的「給食室」甚至變身成報社,一切都待訪客去發掘。
走進 IID 世田谷手作學校,長長的走廊、磨石子洗手檯、寫著當天值日生的黑板,都與你我記憶中的學校別無二致。但一間間教室裡不再有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展演中心、設計工作室、影像事務所,甚至是講堂、體驗工坊,教育轉化成了另一種形式。
IIDものつくり学校
add 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池尻 2-4-5
tel +81-(0)3-5481-9011
web setagaya-school.net
隱身北海道富良野,鏡中的花之小宇宙
坐落在富良野山部區的萬華鏡博物館「私設万華鏡学校 ふらび」,熱愛萬華鏡的館長三井郁弥,在舊小學展示來自全世界的萬華鏡收藏。
1816年,蘇格蘭物理學家 David Brewster 在光的偏振實驗中意外發明萬華鏡,命名「Kaleidoscope」,字源希臘文「kalos(美)」、「eidos(形狀)」加上「scope(觀看的器具)」而成。日本在1819年江戶時代引進萬華鏡,被稱為「更紗(印花布)眼鏡」,在當時極受歡迎。
1980年代自美國發起萬華鏡復興運動以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萬華鏡創作,日本更是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萬華鏡之國,不但有多間博物館,還有俱樂部、設計職人、各種創作比賽,2016年亦將在日本舉辦萬華鏡誕生200週年紀念展。日本人會如此著迷於萬華鏡,其實也和他們喜愛「細緻美好」的民族性有關。
三井館長亦是這個鏡中小宇宙的俘虜。大學畢業後,先在忙碌的廣告業工作了十年,身心俱疲,而後公司倒閉,失業繭居期間,偶然在東京六本木的万華鏡専門店與萬華鏡相遇,感受到鏡中小宇宙的不可思議療癒力,決定此生將以推廣萬華鏡為業。
三井館長開始收集海內外的萬華鏡,1999年在美瑛的四季交流館一隅開設「美瑛万華鏡館」,展示名家作品、開設兒童手作教室,並一邊在北海道尋找專屬的展館空間。
廢棄校舍裡的好時光
2008年,擁有98年歷史的旧富良野市立山部第一小学校廢校,對外拍賣。三井館長認為老空間和萬華鏡的意象十分契合,便想盡辦法拍下了校舍,翌年私設万華鏡学校正式開幕,內部陳設幾乎沒有更動──校門口一株超過百年的大榆樹,鞦遷、旗杆、操場依舊佇立。
沿草木茂密的小徑進入校舍,門口的職員室改建為展館接待處、小賣店和手作教室,充滿懷舊色彩;校舍的厚重木地板充滿歲月刻痕,被人的足跡打磨得光亮溫潤,廊下還掛著歷任校長肖像。
給食室、音樂室、保健室和圖書室,分別以不同空間主題展出三井館長十多年來、千件以上的萬華鏡收藏,其中甚至有製作於19世紀的珍貴藏品。
體育館作為特展空間之用,教室內的課桌椅還維持著當年廢校時的模樣,帽子、書包、課本擱在桌上。在私設万華鏡学校,時光彷彿靜止,不管外界如何變動,在三井館長的守護之下,回憶、舊時光和萬華鏡的美好自成一系,交織成一份歲月洪流帶不去的美好體驗。
慢下腳步,靜靜凝視掌中這一隙花之小宇宙。鏡中投影交疊出無邊無際的美好影像,為孩子們帶來聯翩不斷的想像,為大人們帶來返璞歸真的療癒。
私設万華鏡学校 ふらび
add 日本北海道富良野市山部西14-2
tel +81-(0)90-3775-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