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奔放的以色列,陽光下的死海漂流
此行旅遊的第一站,先造訪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相較於第一大城耶路撒冷濃厚的歷史氛圍及右派保守的個性,特拉維夫則是充滿著活力、鮮明且現代的風采。
來到了特拉維夫,就像是走進了一座徹夜未眠的不夜城,生生不息的24小時文化,隨時都能找到吃喝享樂的地方。
這座充滿生氣、自由與左派氣息的城市,因少了點嚴肅的宗教意味,讓我們更能深入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了解當地的熔爐性格。在和煦陽光照耀下,我們走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映入眼簾的盡是洋溢歐美特色的咖啡廳與融合現代風格的住宅建築。
循著導遊的指示,來到人氣鼎盛的卡梅爾市場(Camel Market),是特拉維夫最大的市場,採取露天型態的方式叫賣,不但物美價廉,可以買到各種生活用品之外,也是適合旅人認識以色列當地庶民文化的好地方。
處處可見五花八門的攤販,從賣水果、甜食、飲料、香料等應有盡有,導遊丹娜也告訴我們,小麥、大麥、椰棗、葡萄、橄欖、無花果與石榴是以色列盛產的農作物,在市場內總是能看見散發豔紅色澤的超大顆紅石榴,以及果粒飽滿的葡萄串,香料攤上更是擺滿數十種香料與果乾,五顏六色的各種蔬菜水果與乾糧零嘴,讓人食指大動,只想在市場內好好品嚐最道地的街頭美食。
根據導遊的解說,特拉維夫的飲食習慣相當多樣化,從墨西哥、黎巴嫩到土耳其等各國菜式應有盡有,就像是一處世界菜系的競技場,其中最常見的國民小吃是法拉費(Falafel),採用鷹嘴豆泥加蔬菜泥製作的炸丸子,再配上沙拉、醬料裝入口袋餅(Pita)中食用,份量大且具飽足感,又方便帶著走,特別適合當作早餐或午餐的手拿美食。
若要說以色列最風光明媚的景點,肯定非死海莫屬。旅程的第二個階段,我們往耶路撒冷的東南部朝死海的方向前進。在往死海的路上,便能進入地球最低處、海平面425公尺以下的地帶,這裡的海水鹽分是正常濃度的8.6倍,能夠讓人輕易漂浮於海上,而從死海周圍外觀看,則是一望無際的乾旱沙漠,承接著約旦與埃及。
在近距離觀賞死海之前,我們先跟著以色列的沙漠民族貝都因人導遊,一起搭著吉普車探索當地的沙漠文化。
在開往沙漠的路上,吉普車一路顛簸的狂野風情,實在很難讓人不愛上沙漠的魅力。
而在路途中,導遊也告訴我們,沙漠中很多山脈都富含鹽的成分,因此他們也經常直接從上面萃取出可食用的成分作為食材食用。慢慢地進入以色列與約旦的死海交界處,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美到無與倫比,只想讓人尖叫聲連連地在海灘上肆意奔跑。
來到提供人們娛樂休閒的死海海水浴場Neve Midbar Beach,看見不少人們與小孩抹著天然海泥漂浮於死海上,玩得不亦樂乎,配上以色列終年和煦的日曬陽光,讓人只想靜靜地待在海上,享受蔚藍無比的療癒景色。
The Israel Ministry of Tourism
tel +972-(0)2-666-4215
email gilam@tourism.gov.il
web www.gov.il/en/Departments/ministry_of_tourism
卡梅爾市場(Carmel Market)
add HaCarmel St, Tel Aviv-Yafo, Israel
Neve Midbar Beach, Nor
time 09:00~19:00
price 每人50以色列謝克爾(約NT$425)
web http://www.nevemidbar-beach.com/
吉普車沙漠探險體驗
info 可請飯店Royal Hotel Dead Sea幫忙預約,每車2小時遊程約750以色列謝克爾起(約NT$6,375),每車可搭載7人。
重現巴陵古道風華,無圍牆的生態教室
從拉拉山遊客中心前的巴壟廣場出發,巴壟是巴陵的古稱,在泰雅族語中是「巨木」的意思,因此廣場也以石板排列營造出巨木的意象。
提起巴陵古道,「櫻花達人」蔡文慰祕書面露出屬於父母的驕傲神色,這是他的心血結晶,也是步道重建的經典範例。巴陵古道最初是泰雅族人沿著稜線走出的一條部落通道,然而百多年來古道一直掩沒於荒煙蔓草下,直到2015年才在蔡祕書的規劃下重見天日。目前已修好的步道全長1.28公里,大多以木棧道的方式呈現,下方用鋼柱施打微型樁,無需開挖大面積土地,是最不破壞自然生態的工法。
步道上有四座以閒置涼亭及公廁改建的小型生態展示館:分別為蝴蝶館、甲蟲館、闊葉樹林館與地質館,堪稱一座無圍牆的自然博物館。「這四個館可不是隨便決定的喔,每個館的地點都能與現場環境相互契合。」蔡祕書說。蝴蝶館內收藏有一百多種蝴蝶標本,包括小紅蛺蝶、柑橘鳳蝶、紫斑蝶等在內,總數多達上千隻。
蝴蝶館外的戶外生態展示區,種植諸多蝶類食草,經常可見蝴蝶在此翩翩飛舞,其中有幾棵粗大的沙朴樹,這種榆科植物是國寶級大紫蛺蝶的繁殖關鍵,大紫蛺蝶的翅展長達十多公分,雄蝶背翅在陽光照射下會發出藍紫色的金屬光澤,十分耀眼。夏天來到這裡,便有機會看到大紫蛺蝶的閃亮身影。
甲蟲館展示為數可觀的甲蟲標本,大多是本地特有種,如高砂深山鍬形蟲等,館內還設置一張世界甲蟲地圖,用以對比五大洲著名的甲蟲品種。
甲蟲館的周圍有不少光蠟樹,那是獨角仙等甲蟲最喜愛的食草,據說夏季夜晚往樹上隨手一敲,就會掉下好幾隻甲蟲。這一帶最常見的是兩點鋸鍬形蟲,這種橘褐色的亮眼昆蟲,體長可達7公分,因為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枚小黑點而得名,在拉拉山的夏夜裡很容易就能找到。
在抵達闊葉林館前,會先經過兩條架設在樹上的繩橋,這也是蔡祕書的得意之作。這一帶是血藤的蔓生之地,蔡祕書於是以血藤為發想靈感,設計出離地13公尺的繩橋,讓遊客更近的距離觀察樹冠層上的生態。
闊葉林館的周邊,是台灣西北部典型闊葉樹林,館內以樹葉、種子等面相來解說台灣暖溫帶闊葉林帶的生態系統,四根柱子別有創意,不但介紹栓皮櫟、青剛櫟、杜英、九穹這四種本地代表性植物的特徵,柱面還各鑲上一塊樹皮,讓遊客親手感受它們之間的差異。
地質館外觀極具巧思,石造的外牆模仿地層剖面,館外的曲流廣場以造景順帶解說地形變化成因,館內陳列各種岩石,還有一面畫上地質結構的玻璃觀景窗,可用來對照窗外地形。地質館外的觀景台,擁有觀賞大漢溪河岸褶皺地形的最佳視野。
從闊葉樹林館到地質館之間的路上,還能就近看到本地「三龜戲水」的特殊景觀,玉峰溪與三光溪在此匯流成大漢溪,其河道因為岩層結構的影響形成曲流繞行,凸岸處遠看像極了三隻龜首,而龜背就是蓊鬱蒼翠的山脊,這樣的畫面有幾許趣味,也有幾許靈性,更多的是大自然難以言喻的奧祕。
過了地質館,再往前不遠就是整條古道上最適合打卡拍照的地方,在那裡可以同時眺望大漢溪上最優美的兩座橋樑:巴陵大橋與巴陵吊橋。2005年通車的巴陵大橋長約185公尺,粉紅色的巨大弧形在一片翠綠河谷中勾勒出格外顯眼的月牙輪廓。一旁鮮紅色的巴陵吊橋則興建於1966年,連結兩端的巴陵一號及二號隧道,在巴陵大橋落成之前,曾是台7線上的交通要道。
綜觀這條步道除了景觀優美、平坦易行,最棒的就是沿途為數豐富的解說牌,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連小朋友都能輕鬆理解。「設置解說牌的目的,是希望將遊憩、生態與教育結合起來,使大家在玩樂之餘,也能有所收穫。」蔡祕書說。的確,大自然裡其實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只是一般人並不認識,如果就這麼路過,未免也太可惜。如果能藉由了解這些知識,透過實地觀察,看到的風景一定會更不一樣。
巴陵古道生態園區
time 每日8:00~17:00
price 免費
note 從拉拉山遊客中心到巴陵大橋全長1.2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