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杰 Bart Day ╳ 不一樣的風景
與父親的叱吒風雲相比,戴東杰臉上不時露出的靦腆笑容,顯現出這對父子迥異的性格,直到中學畢業才離開家鄉的戴東杰,回憶起兒時的旅行記憶:「小時候遠足最開心的就是到維他露工廠去喝汽水啦!」長大之後,父親規劃的家族旅遊,卻又像是世界盡頭之旅的清單,舉凡馬達加斯加與盧安達、東非大草原和巴西,都有戴東杰一家人的足跡,他笑著說:「那些行程很硬!但住的飯店卻很舒適。」
也許這些另類之旅激起戴東杰的冒險心,在美國留學期間,竟然跑到毒名遠播的哥倫比亞自助旅行:「只因為旅費便宜又免簽證呀!」不過哥國的飯店非常舒適,讓他有回到城堡的安全感。也因此在創業之時,戴東杰不僅選擇了與父親不同的領域,也希望自己開的旅館,一定要提供旅人安全舒適的環境。
赴美求學時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住了許多年的戴東杰說,自己最欣賞威廉斯堡大橋一帶的居住風格:「我租屋時一定選戰前興建的房子,那種20世紀初的工業風才是經典。」於是在設計雀客旅店時,堅持砌上磚牆,甚至四處蒐集老式按鍵電話機裝在房內,雖然只有65間房,卻處處可見這位不接班企業二代的堅持。
「走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必能看見與眾不同的風景。」在創業兩年之後,戴東杰逐漸體會父親當初創業的艱辛,雖然不當接班人,他卻想效法父親當年帶著妻子與兩位小寶貝一起去旅行:「我想帶他們去肯亞看看草原上的動物。」有那麼一瞬間,戴東杰的眼中出現了萬獸之王才有的犀利眼神。
戴東傑 Bart Day
台中清水人,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之子,美國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畢業,主修資訊管理,副修藝術。 2014年與妻創立雀客旅館,自任掌門人。
雀客旅館
add 台北市松江路253號
web www.checkinn.com.tw
凌宗魁 ╳ 跨時空轉譯
「建築是歷史的見證,反映了時代面貌。」熱愛老建築的凌宗魁說,建築並非只關乎風格樣式,他的目光彷彿能穿透至遙遠的時空彼端,細心自空間的每一個細節爬梳出當時社會的發展脈絡,還原歷史樣貌。
一探在戰後被刻意掩蓋的日治台灣,莫若以建築為切入點。凌宗魁說:「建築是認識日治時代的鑰匙,因為所有的人類活動都需要建築。」依各領域需求規劃不同的配置與施設,學校、車站、銀行、法院,即展現了教育、交通、金融、法制的沿革史。而建築選用的風格與建材,亦有其意識形態的出發點,與民生相關的建物多簡單以紅磚砌成,需表現官方權威的則採厚重石造。日本政府在調查了台灣的氣候和舊慣之後,將歐洲建築二次轉譯,在台灣發展出陽臺、騎樓等本島所沒有的獨特樣式──以古鑑今,當代的台灣建築常有毫無脈絡可尋的模仿,凌宗魁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對自己的文化和未來願景並不了解,只一味生搬表象形式的結果。
展望一個更美好的台灣,必得立足於當下甚而回顧過去,這就是文化資產保留的重要所在,而城市發展與文資保存可並行不悖。凌宗魁所任職的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即負責國有文化資產的活化再利用,將年久失修的老建築依其文史脈絡修復,作為寓教育於休閒的公共空間。為了深植文資保存的觀念於社會,凌宗魁亦利用業餘時間至各地學校為年輕學子演講,並寫專欄集結成書,2016年底出版的《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一書與插畫家鄭培哲合作,以精彩的圖文方式悼憶已洇沒於歲月的日治老建築之美。跨越時空,以一則則的文史建築故事,將老空間的美好轉譯為世人所知。
漫步於午後的臺博館南門園區,凌宗魁侃侃談起台灣老建築的前世今生,以「越本土越國際」作為談話的結尾。說起時下流行的建築之旅,是遠赴當地才得以領略的美好,因為建築必須根植於在地。台灣的價值即在台灣本身,以日治老建築的作法為靈感,思考如何以台灣為本位,發展屬於台灣的獨特建築樣式,才是改變台灣都市景觀的根本之道。一直以來,台灣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但台灣自己看見台灣了嗎?
凌宗魁
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畢業自中原大學建築系及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過去任職於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及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現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擔任規畫師。因熱愛台灣老建築,在業餘時間亦忙於應邀演講或開設工作坊,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不遺餘力。著有《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等書。
場地提供 國立台灣博物館
add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time 週一至週日6:00~22:00(園區),週二至週日9:30~17:00(展示館),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web 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