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邱翊 ╳ 漫步台北裏風景

2017-12-14 10:00
text Wei /photo 李文欽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台北/台灣/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

什麼是認識台北最好的方式?台北城市散步的執行長邱翊毫不猶豫地說:「散步。」他認為,散步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散步台北的真諦,在於走進我們自以為很了解的這座城市,放開既有的刻板印象,聆聽不同領域的在地人以意想不到的觀點說台北,既而發展出更貼近這座城市的新觀點。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台北/台灣/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

出身台北大稻埕的邱翊,曾任職於旅行社。有感於台北的觀光缺少「當地人」的觀點,2011年他開始撰寫部落格「邱董的老台北家鄉味」,試圖以在地人的角度介紹大稻埕;在尋找寫作素材的過程中,邱翊挖掘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並以此為契機,2012年開設民宿並提供導覽,希望讓世界認識大稻埕獨一無二的精彩;2015年更創立台灣第一個專業導覽品牌「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以各領域專業人士的觀點探索不同面向的台北。

散步路線的主題非常有創意,深度及廣度令人備感新奇,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清晨批發市場、緬甸華僑聚落、神鬼西門町、艋舺青山宮遶境、城市無間道、中山老屋和萬華情色文化等,是日常也非日常的台北裏風景。這些散步的目的並非在給出一個已定義的台北形象,而是帶領人親身實地走逛,不同領域的嚮導即是不同路線,但都是前往認識這座城市的路線;不被局限在偏見的框架之中,試著發展一個屬於自己的觀點,思考種種現象背後的因由。邱翊希望藉著這些散步,讓人更深入了解生活在台北的不同族群,藉此消弭彼此的誤解和衝突。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台北/台灣/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

台北城市散步創設以來,意外地大受在地歡迎,台北人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竟是這樣地不了解台北。而邱翊為散步設定的概念亦可套用在各種旅行,不迷失於膚淺表相,不受限於什麼必吃必玩,而是真正融入在當地生活,才能收穫真正深刻的體驗,這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

對談的尾聲,在邱翊的帶領下來到大稻埕裏街區的貴德街,這條追溯至清領時期台北最早的洋樓街曾盛極一時,台灣歌謠《望春風》作詞者的李臨秋故居、茶商陳天來的華麗洋房…邱翊一路走來如數家珍,對他來說,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故事,只有散步方能細細領略。

邱翊
大稻埕人,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並擔任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審查委員及圓環文化工作室義工。自部落格介紹大稻埕開始,繼而以民宿接待世界旅人,並提供深入體驗台北的城市導覽,成為設立台北城市散步品牌的契機。與其導覽團隊合著有《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一書。
web chiuyi800405.pixnet.net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add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39巷4號4樓
tel 02-2556-9021(週一至週五10:00~17:00)
email service@taipei-walkingtour.tw
web www.taipei-walkingtour.tw

延伸閱讀

母女檔大進擊!IG 攝影旅行家「食癮,拾影」教你記錄有溫度的文青風景

2019-09-26 21:00:00

青木由香 ╳ 喚起台灣民藝美學的使者

2018-12-28 14:00:00

張智銘 ╳ 真實面對生命的轉折

2018-06-07 09:00:00

葉姿吟 ╳ 直面未知的感動

2018-05-09 10:00:00

凌宗魁 ╳ 跨時空轉譯

2017-10-12 18:00
text Wei/photo 張晉瑞
凌宗魁/規劃師/台灣/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

「建築是歷史的見證,反映了時代面貌。」熱愛老建築的凌宗魁說,建築並非只關乎風格樣式,他的目光彷彿能穿透至遙遠的時空彼端,細心自空間的每一個細節爬梳出當時社會的發展脈絡,還原歷史樣貌。

凌宗魁╳跨時空轉譯/規劃師/台灣/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

一探在戰後被刻意掩蓋的日治台灣,莫若以建築為切入點。凌宗魁說:「建築是認識日治時代的鑰匙,因為所有的人類活動都需要建築。」依各領域需求規劃不同的配置與施設,學校、車站、銀行、法院,即展現了教育、交通、金融、法制的沿革史。而建築選用的風格與建材,亦有其意識形態的出發點,與民生相關的建物多簡單以紅磚砌成,需表現官方權威的則採厚重石造。日本政府在調查了台灣的氣候和舊慣之後,將歐洲建築二次轉譯,在台灣發展出陽臺、騎樓等本島所沒有的獨特樣式──以古鑑今,當代的台灣建築常有毫無脈絡可尋的模仿,凌宗魁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對自己的文化和未來願景並不了解,只一味生搬表象形式的結果。

凌宗魁╳跨時空轉譯/規劃師/台灣/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

展望一個更美好的台灣,必得立足於當下甚而回顧過去,這就是文化資產保留的重要所在,而城市發展與文資保存可並行不悖。凌宗魁所任職的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即負責國有文化資產的活化再利用,將年久失修的老建築依其文史脈絡修復,作為寓教育於休閒的公共空間。為了深植文資保存的觀念於社會,凌宗魁亦利用業餘時間至各地學校為年輕學子演講,並寫專欄集結成書,2016年底出版的《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一書與插畫家鄭培哲合作,以精彩的圖文方式悼憶已洇沒於歲月的日治老建築之美。跨越時空,以一則則的文史建築故事,將老空間的美好轉譯為世人所知。

漫步於午後的臺博館南門園區,凌宗魁侃侃談起台灣老建築的前世今生,以「越本土越國際」作為談話的結尾。說起時下流行的建築之旅,是遠赴當地才得以領略的美好,因為建築必須根植於在地。台灣的價值即在台灣本身,以日治老建築的作法為靈感,思考如何以台灣為本位,發展屬於台灣的獨特建築樣式,才是改變台灣都市景觀的根本之道。一直以來,台灣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但台灣自己看見台灣了嗎?

凌宗魁
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畢業自中原大學建築系及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過去任職於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及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現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擔任規畫師。因熱愛台灣老建築,在業餘時間亦忙於應邀演講或開設工作坊,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不遺餘力。著有《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等書。

場地提供 國立台灣博物館
add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time 週一至週日6:00~22:00(園區),週二至週日9:30~17:00(展示館),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web 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