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玲 ╳ 健行在寧靜的熱情
不是征服,而是擁抱。於是乎速度,決定了觀看的角度。
「我想要走在白朗峰山腳下,被祂俯視。」劉麗玲如此說道。《一起去健行:走到白朗峰面前,法國阿爾卑斯山 GR 5步道》記錄了作者劉麗玲與丈夫車菲力徒步穿行健行界夢幻之路 GR 5的故事,從法國健行步道史、現行健行活動概述、GR 5沿途景點介紹到健行經驗分享,穿插著與行旅者及在地人的美麗相遇、自然景觀與動植物的探索、與故事相遇時如夢似幻的瞬間,當然少不了的是時而驚險時而莞爾,疲累挫折卻也收穫滿滿感動的旅遊紀實。但是真正讓人會想要闔上書即刻出發,步履輕快地走向離家最近的那座山的,是字裡行間所散發出的「寧靜的熱情」。
法國在戰後初期興起健行活動,由法國健行協會標記、勘定並維護的有標記健行步道總長達十八萬公里,全國有健行習慣人口推估超過一千萬──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法國。而在這樣與山親近的全民文化下,健行,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劉麗玲走向山的方式就像出門訪友,「你走向山,山自然擁抱你。」她這麼說道。不是一座又一座的征服,而是與山相伴,與山同行,與山擁抱,凝望與俯視,走向荒野,也走向個人心靈的寧靜海。
這樣毫不保留的熱情,也讓她重新回頭審視自己的故鄉──台灣。「台灣也有千里步道協會,以公民力量串聯並開拓全台步道,目前已經累積三千公里的有標記步道了。」若想要開始健行,劉麗玲建議不妨上網瀏覽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公開資訊,或是參與協會活動。「我還有一個心願,就像天主教朝聖之路一樣,從我的故鄉苑裡出發,串聯全台媽祖廟,走一趟媽祖朝聖之路。」非關繞境等宗教活動的熱鬧喧囂,劉麗玲只想安靜地走,也不試圖攀越或征服些什麼,因為被俯視,即是被擁抱。
劉麗玲
台灣苗栗苑裡人。曾任高職、高中國文教師十二年,婚後與丈夫車菲力定居法國里爾,共同任教於里爾大學,並由劉麗玲行文,車菲力攝影,將多年的旅遊及健行的經歷轉化為圖文,發表於報刊並集結出版,《一起去健行:走到白朗峰面前,法國阿爾卑斯山 GR 5步道》為其最新力作。
黃福森 ╳ 與山共舞
回首四十年來的登山歲月,黃福森走山路的時間,恐怕不輸走在馬路上的時間。 「從小學開始爬山持續到現在,山一直陪伴我從求學時代、入社會到結婚生子。」黃福森說:「跟著山路左彎右拐,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看到什麼,轉角處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在等著你。」
著迷於轉角處的風景,黃福森小學畢業前,已經和比他年長好幾輪的社會團體攀爬高一千至三千公尺的中級山,選填科系時,甚至考慮過要不要乾脆選植物系,一輩子與山為伍。不過聽從父親的建議,黃福森決定興趣不見得要成為吃飯工具,而是要讓職業支持興趣,這樣登山的路才會走得長又遠。專業是理性分析的環境科學,休假時投身瞬息萬變的原始山林,黃福森自詡城市遊俠,身處台北都會,終身心在山林。
黃福森說:「登山者的人生中有三座大山,聯考、結婚、生子。」大學是登山社社長,與同好遍逐台灣百岳,就連妻子也是因為山認識的,夫婦倆背起行囊走遍台灣山野,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後,黃福森從國外郵購登山背架,六個月大就帶上高山。現在只要一放寒暑假,一家四口就深入原始森林荒山健行,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分享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在山上經歷過體力透支,才能真正學會敬畏、學會愛護自然,付出辛勞得到的喜悅,是最重要的教育。」黃福森說。
兩個女兒一個讀大學,一個讀高中,已經能夠獨走荒山不倚賴父母,看到女兒的成長,黃福森也開始舉辦荒山課程,帶著家長與孩子走入原始森林,期望培訓出更多城市遊俠,走出屬於自己的山徑。
黃福森
1967年生,美國Lamar University環境科學碩士,逢甲萬裡登山社79級社長,《台灣山岳》雜誌特約編輯、登山資歷40年。小四時跟著父親的腳步開始登山,現在則是帶著兩個心愛的女兒與妻子,全家一起在假日時爬山,每年過年都在山林餐風露宿而自得其樂,作品散見《台灣山岳》、 《山野釣遊》等戶外雜誌,著有《戶外裝備輕量化完全實戰BOOK》、《帶孩子一起。爬山》。最新著作《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時報出版)。